1968年郭沫若指導發掘滿城漢墓,首次出土金縷玉衣

2019-10-19     朝陽阿力

滿城漢墓位於保定城西北21公里處滿城區陵山,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墓葬,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山洞宮殿。

位於保定城西北21公里的滿城區陵山

滿城漢墓

滿城漢墓是1968年解放軍某部在此施工時偶然發現的,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發掘,著名考古專家郭沫若先生蒞臨指導發掘工作。

1968年郭沫若親臨現場指導發掘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武帝劉徹的庶兄,他在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封為中山王,死於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統治長達42年。中山國位於太行山東麓,大致包括今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區,首府設在盧奴(今河北定州)。西漢中山國有十代王,劉勝是第一代王。劉勝墓與竇綰墓均採用以山為陵的營建方式,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呈弧形,平面布局上兩墓則大同小異。墓內除了華麗的陳設和棺槨外,發掘中還出土各類文物1萬多種。其中僅金銀器、玉石器、銅器、鐵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類銅燈19件,尤以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最為珍貴。劉勝、竇綰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是全國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滿城陵山漢墓的出土文物曾赴歐、亞、美等國和地區展出,受到了國內外高度讚譽。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墓葬

中山靖王劉勝的墓葬

劉勝墓墓洞全長51.7米,最寬處37.5米,最高處6.8米,容積約計2700立方米。全墓可分為由墓道、車馬房、庫房、前堂和後室等六部分。

南耳室是馬房,長16.3米,寬3.4米,最高5米,裡面隨葬著車6輛、馬16匹、狗11隻、鹿1隻。

後室又分石門、門道、主室和側室。主室象徵內寢,內置漢白玉石鋪成的棺床,上置棺槨。主室南側的小側室象徵盥洗室。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整個墓道先用石塊填滿,後在墓道外口砌兩道土坯牆,其間澆灌鐵水加以嚴封。

中山靖王劉勝的墓葬

南耳房

劉勝和竇綰均以「金縷玉衣」下葬。漢代皇帝和貴族死後,由於等級不同,玉衣有金縷、銀縷、銅縷之分。

這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葬服,是聞名中外的首次重大發現,是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堪稱國寶。

劉勝的金縷玉衣長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所用金絲約1100克。在「玉衣」內還發現玉璧十八塊。

中山靖王劉勝墓南耳室是馬房

中山靖王劉勝墓迴廊

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複製品)

竇綰墓,在劉墓之北側。其墓室建造規模、開鑿之工整,均超過劉勝墓的水平。平面布局則大同小異,總長49.7米,最寬處65米,最高處7.9米。容積達3000立方米。外口是在兩道磚牆之間,灌以鐵水封閉,比劉墓更為堅固嚴密,其庫房和車馬房亦比劉墓為大。

竇綰的金縷玉衣略小,全長1.72米,共有2160塊玉片,金絲約700克。兩套金縷玉衣保存完整,形狀如人體,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

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的墓葬

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的墓葬

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的墓葬

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 由爐身、爐蓋和底盤組成。底盤內有一騎手力士。獸昂首,張口欲噬,頸前伸作掙扎狀。力士左手撐獸頸,右手托爐身,抬首側望。爐身微鼓,壁飾寬頻紋一周。爐蓋分上下兩層,上層鑄出山巒和流雲,雲山間有虎熊出沒,人獸搏鬥和人物驅使牛車等場面;下層鑄龍、虎、朱雀、駱駝及草木、雲氣等紋飾。

這件青銅器銅朱雀燈,是1968年在竇綰墓出土,現藏河北省博物館。通高30厘米、盤徑19厘米。

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

在漢代朱雀是四神之一,通常被雕刻在畫像石墓的門扇上,成為保護死者的神物,吉祥的預兆,也有希望墓主人死後成仙,早日飛升上天的寓意。

這件燈的朱雀昂首翹尾,嘴銜燈盤,足踏盤龍,作展翅欲飛狀。雙翅和尾部陰刻纖細的羽毛狀紋。燈盤為環狀四槽,內分三格,每格各有燭釺一個。盤龍身軀捲曲,龍首上揚。燈盤、朱雀和盤龍三部分,系分別鑄成後再接鑄在一起的,朱雀的嘴部和足部均留有接鑄的痕跡。此燈造型優美,形象生動,而又厚重平穩。

銅朱雀燈

長信宮燈通

長信宮燈通體鎏金,作宮女跪坐執燈狀,燈的各部分是分鑄而成,可以隨時拆卸,但是結合起來卻天衣無縫,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它的燈盤可以轉動,燈罩在圓形軌道內可以開合,所以就能根據需要調節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宮女的體內中空,燭火的煙滓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進入體內,使煙滓停滯在燈身中,用以保持室內的清潔。其科學性令人嘆為觀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hL6V5m0BMH2_cNUgIk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