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後世稱為「武聖」的伍子胥,為何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2019-07-21   趣說人文

(伍子胥畫像)

吳國的功臣,被後世稱為「武聖」的伍子胥,為何落得死無全屍的下場?

但凡提及伍子胥這個人,大家可謂耳熟能詳。他是吳國非常重要的一位功臣,在後世有段時間內,他跟姜子牙一樣也被人稱之為「武聖」。伍子胥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軍事人物,他輔佐了兩代吳國君主,並且將吳國送上了一個權力巔峰的嶄新時代,但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有才華並且有偉大功績的人,最後卻落得了個死無全屍的下場,這真是一個十分悲慘的結局,令人無限唏噓。

伍子胥是中國兵家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一位非常忠君愛國的著名軍事家,更是一位謀略高手,後期、他因為對吳王夫差的做法感到極度失望,出於種種緣由,最後主子賜他一把劍,伍子胥引刀一快、自刎離世,並且在他死後,其屍體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伍子胥影視劇照)

其實伍子胥落到最後這樣悲催的下場,逃不脫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功高蓋主

大家都知道伍子胥在吳國有非常大的戰功,他的朝廷地位也是非常之高,在上一任吳王死之前也是要求他盡力的輔佐夫差,而夫差每次面對他的時候都非常有壓力。而不幸的是夫差這個人其實也是非常有才華的,他不願意自己被別人「壓迫」,但是每次他和伍子胥的政見不合之時,伍子胥都會出來反駁他,這讓他非常的惱怒。大家想想,哪有一個君王願意自己的臣下一直這樣跟自己說話呢?

第二、個性使然

伍子胥這個人的脾氣非常火爆,因為他一直都是和自己的將士們相處,所以在和君王相處的過程中,他不太懂得如何跟君王委婉的互動,總是直來直去,想到啥就張口就來,這便導致了每次他與夫差政見不和之時,倆人都能很兇的爭吵,這讓夫差心裡非常不高興,所以夫差就在心裡叨咕,一定要找個時機把他給幹掉。

(伍子胥影視劇照)

第三、背後有小人

文官一張嘴,跑死將軍馬。伍子胥在出使齊國之後就已經預感到了吳國註定會滅亡,所以他害怕自己死後自己的孩子們沒人照顧,所以他就先將自己的孩子託付給了別人,而這件事被有心人給利用起來,他們告訴夫差說,伍子胥已經投靠了齊國人,並且已經將他的孩子給轉移走了。這也讓夫差更加堅定必須要幹掉伍子胥,所以在最後,夫差也是賜死了伍子胥,關於伍子胥的死,流傳最多的的版本就是,伍子胥自殺之後,夫差找人把他的屍體五馬分屍了。

(伍子胥電視劇劇照)

起先,伍子胥力諫吳王不要先攻打齊國,而是先要攻打越國,因為越國才是關鍵,但是吳王根本就不聽他的話,所以伍子胥認定吳國必定會為越國所滅。果不其然,一語成讖,9年之後,吳國被越國偷襲滅亡。

據載,伍子胥在被賜死前表現得十分鎮定,還對左鄰右舍說,希望他死後有人能將他的眼睛挖出來,懸掛在東門之上,這樣他就能夠真切滴看到吳國是如何被滅的。歷史就是這麼的有意思,這一切的一切,居然被伍子胥言中了……

(伍子胥畫像)

忽然想起一副對聯,其文如下: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註: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及時與本人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