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首發,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幾年前,遊覽南通博物苑時經過一座亭榭,當時正值春天,樑上掛下一房一房的紫藤,甚是爛漫,於是倚著欄杆拍了張照片。至於榭前那副楹聯,走馬觀花一看而過。
浮雲一別,流水十年。前陣子又去那裡,再次經過藤東水榭,時節已是入冬,紫藤也已凋零。這次,我留心看了門上的楹聯,那是實業家張謇的集句:
待其送夕陽迎素月,
若已窺煙波臨滄洲。
出於對古詩文的喜好,回去查閱了一下,才知曉,上聯當中的「送夕陽迎素月」乃一典故,出自北宋詩人王禹偁的代表作《黃岡竹樓記》:
「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之前孤陋寡聞,曾為知道王禹偁這個名字,因為以上楹聯的機緣,才去了解他的生平故事:農家子弟,出身貧寒,沒有背景,幼年的他估計是親友眼裡別人家的孩子——聰穎好學,九歲能文,胸懷遠大志向。三十歲進士及第,從此走向仕途。
求學時,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工作了,是個清廉剛正的父母官。他視杜甫、白居易為榜樣,就連政治理想也和杜甫的如出一轍:「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王禹偁的處世格言正如他的為人:「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
直諫不諱的品性,讓王禹偁為官期間屢遭貶謫。不惑之年,王禹偁被貶至黃州,明明是降職,他卻樂得逍遙,因地制材,建造了一座竹樓。關於竹樓的四季環境,文中寫道:
「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
竹樓雖然簡陋,王禹偁倒能怡然自得,猶如世外桃源一般。
他常常在辦完公務之後,身披鶴氅衣,頭戴華陽巾,手上握著《周易》,焚香靜坐,默然冥想。此時此刻,他心無雜念,映入眼帘的,唯有江面的風帆沙鷗、江畔的煙雲竹樹。光陰似水,靜靜流淌,等到中午的酒力醒來,茶爐中的煙已熄滅,又可以送走夕陽,迎來皓月。在他看來,這真是貶謫生涯中的一大樂事。
「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這般悠然自得,這般閒情雅致,不禁想到歸園田居的陶淵明、隱居輞川的王摩詰、醉倚臨皋亭的蘇東坡、劉禹錫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無門慧開禪師的「春遊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
這些妙人,都有懷有世之心,有些又抱著出世之志。於是蘇東坡將人生中庸化,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庸庸濁世,難得素心。滾滾紅塵,難有閒人。
半個多世紀後,蘇東坡同樣被貶至黃州,那時,王前輩敝帚自珍的竹樓大概已朽爛。但他的詩文、詩文蘊含的風采在流傳中生生不息。蘇東坡讀之,贊曰:「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中國自己創辦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我猜想,張謇先生引用這句詩文,除開觀天地大美而無言的閒情,更多是出於他欽仰古人豁達之心、直躬行道的用世之志。
和王禹偁相似,張謇出生在海門一個農商間作的小戶人家,從小接觸到底層的貧困生活,這也促使他後來形成民本思想。
參加科考,高中狀元,積極抗日,參加維新變法,在脫離宦海後又東渡日本,考察那裡的進步舉措,擬以他山之石挪來攻玉。張謇的前半生,單單從紀念館牆上的圖文瀏覽而過 ,已像一本卷帙浩繁的史書。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凡有大作為的人,都能以審時度勢的眼光看待塵世的風雲變幻。在關鍵時刻,張謇選擇退出政壇,從此之後踏上一條興辦實業、強國富民的道路。
張謇先生集句
毛澤東曾說:「講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實際上,張謇對社會的貢獻遠遠不止於輕工業。除了工業,他在農業、醫療、教育、戲劇、社會公益等領域,都做出開拓性的卓越建樹。
中國第一所第一所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學校;中國第一家股份制紡織企業——大生紗廠;中國第一家農業股份制企業——通海墾牧公司;中國第一所盲啞學校——南通盲啞學校;中國自己創辦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這些個第一,都由他集合當時的有志之士創辦。
還不止這些。
張謇紀念館
瞻仰濠河畔的張謇紀念館,可以了解他一生的豐功偉業。生活在南通這座宜居小城,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去更俗劇院看一場電影,呼朋引伴逛公園,平日漫步街頭……所到之處,所辦之事,各行各業,每個領域,幾乎都能觸摸到張謇的遺績。
張謇先生的影子,遍布南通的每一個角落。今日生活其中的人們,都在其恩澤之下。這樣的人,這樣的人生,想一想,真是不能不感到驚嘆。
這一次,我用半天的時間,以極慢的步伐觀覽紀念館,欽佩之情油然而生——這麼說,沒有套話空話,因為,張謇先生的實幹精神、充沛精力,還有創業過程中具有的人文關懷——這些,讓我驚訝,也讓我仰慕。
「待其送夕陽迎素月,若已窺煙波臨滄洲。」再次品讀嗇翁這一集句,我想,假若只看到「夕陽素月」、「煙波滄洲」,未免是斷章取義的詩意,「待其」、「若已」這兩個虛詞,才是詩文所具風骨的筋脈,也是嗇翁開拓一生的寫照。
此處的「煙波」與「滄洲」,在我理解中,也許含有王禹偁的意境,更像取自蘇東坡的懷古、曹孟德的胸襟。
【作者簡介:江徐,80後女子,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