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北,新高考的錄取規則你了解嗎?

2020-07-30     上海升學觀察

原標題:圖解|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北,新高考的錄取規則你了解嗎?

澎湃新聞記者 蔣馨爾 龔唯 2020-07-29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江蘇文科最高分考生因歷史科目等級為B+,無緣清北南大。不少人表示看不懂現在的高考了。其實,在江蘇現行「3+2」招錄模式中,北大清華已有多年要求選考雙A以上。但這將是江蘇使用舊模式的最後一年。明年江蘇將實施新高考方案。澎湃美數課曾在去年以首批改革的浙江為例,梳理出新高考的漫長考程和35種學科選擇。轉眼之間,浙江送出四屆新高考學子,伴隨小調整、小補丁,各地改革陸續鋪開,本文拆解出的改革思路大致得以延續。

在我們高二、高三的時候可能經歷過很多次會考、模考,而高考只有高三6月的那一次,所以也被稱為「一考定終身」。但是,在如今浙江的高中里,高二的學生早早開始準備起學業水平考試,這場考試或許會成為影響大學錄取的第一份成績記錄。

高二開啟高考時間,兩年時間久經「考」驗

19歲的杜一鳴,是浙江省某所一級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除了語數外,杜一鳴選了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為高考科目。他的高考時間從高二上學期的11月就開始了,關鍵考試變多了,且「次次要緊,次次不能放鬆」

杜一鳴在去年11月參加了物化生和外語四門科目的「第一次高考」。在今年4月的第一個周末,他將參加選考科目的「第二次高考」。這兩次考試的物化生成績,會擇優按照等級賦分的方式計入高考總分。而等到6月的全國高考時間,杜一鳴會面對語數外的考試。語文和數學的成績只有那一次機會考出,而外語成績會和去年11月的外語考試成績擇優按實考分的方式計入總分。

等到6月初全國考生結束高考的時候,迎接杜一鳴的還有浙江大學的「三位一體」考試。對於浙江考生來講,如果想衝刺北大清華等一些國內頂尖的高校,最好還要參加6月中旬由這些高校各自自行命題的「三位一體」考試。最終,這次考試的成績,會跟高考6門科目的成績,以及更早前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一起,按比例組成錄取的成績單。這樣的「三位一體」錄取名額,可能占到這部分高校錄取管道的八成以上;如果考生打算純靠高考成績來進入上述高校,不是不可行,但也意味著自動放棄了很多機會。

杜一鳴緊張的備考時間表並不是孤例。浙江的新高考改革,相比「一考定終身」的傳統高考模式,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總結來講,大概有三大新特點:

1.取消文理分科,使用「語數外三科必考,其餘科目7選3」的新規則;

2.外語、選考科目均提供2次考試機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選考科目按排名分等級賦分;

3.不局限於高考統招,省內和省外教育部直屬高校的「三位一體」招生規模擴大。

新高考之路,除了努力,還充滿選擇。

選擇一:定製自己的考試時間表

每個考生手中都握著一張密密麻麻的考試時間表。與傳統的「一考定終身」的模式不同,上面表格中的每場考試都可能影響到最終錄取。

是否要參加「三位一體」招生?學考需要考幾次,每次考幾門?對於這些問題,考生們,需要根據各自的情況和目標,來定製自己的考試時間表。如果走普通高考的招錄路徑,影響錄取的是兩輪選考和語數外三科的高考,至於學考,只要「保及格」就行。

如果走「三位一體」的招錄路徑,上述所有考試都會影響錄取:你需要在學考拿到儘可能多的A(會計入「三位一體」總分) ,參加兩輪選考和語數外高考,以及心儀高校的「三位一體」校內測試。

目前,在浙江參與「三位一體」招生的高校共有57家,其中省內高校49家,省外及教育部直屬高校8家。國內頂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參與「三位一體」招生。

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信息,今年浙江省內高校「三位一體」招生計劃共計8690人,省外及教育部直屬高校的「三位一體」招生簡章尚未公布,去年為1664人。由於2019年普通高考的招生計劃未公布,若參考2018年23.1萬的高考統招人數,兩種招生人數比例約為1:23,「三位一體」的在全部招生中的比例已不可小覷;在部分高校的招生中甚至占據八成以上名額,更是至關重要。

選擇二:35種選課組合,選哪三科考試?

改革後的浙江高考,七門選考科目排列組合,衍生出35種不同的選科方式。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找到浙江某所一級重點中學一個2018年6月畢業的「化學+生物」普通行政班,記錄了這個班級里57位學生的選科決定。

通過比較每位學生在高中三年6次大型考試的排名,我們發現:非常符合常理的,學生選科首先考慮優勢科目。該校老師郝晨飛介紹:「即便某些科目在未來專業填報上有再大的餘地,學生還是選自己有優勢的科目。」

在這個班級里,我們發現8位同學選擇了高一成績最好的三門學科。這樣的新規則,可能幫助部分偏科考生「彎道超車」。

我們尋找出本班兩位全能學霸和兩位偏科學霸進行比較,全能學霸高一每科成績均在年段前20%,且7門科目總成績排名最靠前;偏科學霸選考科目成績均在年段前20%,但其餘科目相對落後。

先回顧下全能學霸與偏科學霸在高一時的成績分布,這四位同學選考科目的成績相對接近,但從7門科目的總成績來看,全能學霸是完全領先於偏科學霸的:通過選科,偏科學霸甩掉了劣勢科目,拉近了與全能學霸的距離,甚至在最終排名上超過全能學霸。按照等級賦分方法,我們將上面4位同學在高一至高三6次大型考試的排名百分比轉換為賦分,圖示這幾位同學的成績曲線。如果單看高三兩次考試,甚至都無法判斷誰是全能學霸,誰是偏科學霸。在這個班級里,也有學生並未完全按照個人的排名選擇優勢科目。

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考生為了今後選專業做出的考慮。該校高三學生李子睿在高一時就對計算機編程產生了興趣,為了今後能在計算機專業深造,他「選科時幾乎沒猶豫就選了物理」。

選擇三:在高校定製規則下,如何揚長避短?

新高考規則,還給高校提供了更多招錄自主權

一方面是,與以往招錄時只有文理兩類學生不同,目前高校各專業招生時,對學生選考科目有了更具針對性的要求。舉例來說,北京大學的天文學、心理學專業要求考生選考科目含有物理;中國人民大學的財政學、金融學專業要求考生選考科目含有歷史或物理;浙江大學的人文科學試驗班則不限選考科目。

據浙江教育考試院,2019年選考科目要求範圍為1門的占6.8%,2門的占8.8%,3門的占23.3%,不限的占61.1%。與2017年相比,2019年部分高校對培養要求明確、與中學所學科目關聯度較高的專業提出了更為明確的選考科目要求,而對基礎素養要求比較寬泛的專業則適當放寬了選考科目要求範圍。另一方面,「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管道擴寬。高校能更自主地組織校內測試,通過筆試、面試、體測等方式篩選學生、擇優錄取。

以2018年8所浙江省外高校及教育部直屬高校為例,這些頂尖高校通過高考在浙招生的計劃人數共計1696人(其中,浙江大學1618人),而通過「三位一體」招生的計劃人數為1664人,從整體規模上已經接近1:1。如果剝離掉浙江大學,其他中國頂尖高校通過「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在浙招錄的人數已遠超高考投檔招生。也就是說,如果你是應屆畢業生,想要考入上述7所頂尖高校,最保險的方案是參加這些學校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否則,等到高考投檔時,即使有一個非常好的高考成績,這些頂尖高考的招生名額也少之又少。以去年的招生計劃為例,清華大學通過高考在浙招生8人,通過「三位一體」在浙招生105人;北京大學通過高考在浙招生23人,通過「三位一體」在浙招生85人。

除了招生管道拓寬,高校在校內測試階段亦擁有更大主動權,可以在筆試、面試、體能測試等多個維度篩選考生。

以筆試為例,在國內頂尖大學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考試中,物理學科作為篩選考生的「利器」,成為大多考生的筆試必考科目。即便該考生高考選考科目不是物理,也有可能在校內測試筆試時被考查物理。據清華大學2018年浙江省「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簡章,在校內測試中,有77.1%的考生在筆試時被考查物理。

北京大學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也是類似,關於高校測試的筆試內容,北京大學2018年浙江省「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簡章這樣規定:筆試科目為五門,其中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科目,選考科目為「物理、歷史、化學、政治」四個科目中任選二門,要求「物理」和「歷史」二門科目中至少選擇一門。

2014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曾用四個「最」字來形容新高考的改革力度:「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是教育綜合改革中最重要、最複雜的改革」。

轉眼之間,浙江新高考已經送出兩屆學子,2019屆高中生即將衝刺6月語數外高考,成為新高考的第三屆畢業生。在實施過程中,細小的調整仍不斷在浙江發生。

不論是一線師生,還是教改專家,對於如何應對這場零和博弈莫衷一是。而在更寬泛意義上,整個中國的高考改革將走向何處,亦留待時間檢驗。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的師生均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t1-nXMBd8y1i3sJNC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