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嘉Z790 AORUS ELITE AX主板開箱拆解評測:玩的就是堆料

2023-05-23     管家評測室

原標題:技嘉Z790 AORUS ELITE AX主板開箱拆解評測:玩的就是堆料

面對英特爾13代主板和DDR5內存逐步普及的2023年,各大主板廠都拿出渾身解數,在確保供電VRM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證DDR5內存的信號,挑戰更低的時序和更高的頻率,最近管家入手了來自技嘉的Z790 AORUS ELITE AX主板,在這裡給大夥做個開箱+拆解評測分享一下~

開箱部分

技嘉Z790 AORUS ELITE AX在包裝和之前一樣,使用巨大的AORUS雕牌LOGO+黑底配色,視覺上富有衝擊力,而包裝信息則簡潔明了,從包裝可以看出,技嘉Z790 AORUS ELITE AX(下文簡稱「Z790小雕」)支持4年質保和全國聯保。

包裝正面

相比其他友商的3年質保,技嘉支持4年質保並且擁有全國聯保服務,最近還推出了個人送保的新服務,可以說相當貼心了。

本次入手的為DDR5版本

管家本次入手的Z790小雕為REV1.0版本,使用的是70A DrMos供電,而最新的REV1.X則升級為90A DrMos,建議各位入手新版。

版本方面為早期型REV1.0

包裝背面

全套附件一覽

在附件方面,Z790小雕除了主板本體和基本箱說外,還包含兩條SATA3數據線、一份機箱跳線輔助工具以及wifi延長天線,作為電腦配件產品來說,玩家可以做到上手即用,可以說該有的都有了。

產品細節

Z790小雕機身使用全黑配色主題,尺寸規格為常規的ATX尺寸,主板布局設計合理;相比同期競品而言,Z790小雕給管家第一眼印象就是非常堆料,碩大的全覆蓋供電散熱模塊內置了鍍鎳熱管、密密麻麻的供電元件、一體式IO背板以及更多插槽帶來的拓展性。

主板正面

和大多數超頻定位的玩家產品類似,Z790小雕使用全覆蓋設計的VRM供電散熱模塊,模塊內置了鍍鎳熱管提升散熱效率,而模塊體積巨大並能照顧到電感溫度;在散熱模塊表面除了AORUS的TEAM UP,FIGHT ON字樣外,還包含若干凹槽,機箱尾部安裝風扇的情況下,散熱效率會進一步提升。

VRM供電散熱模塊特寫

4條DDR5內存插槽

在後窗IO擋板部分,Z790小雕配備3個USB3.2 GEN1、3個USB3.2 GEN2(其中一個為C口)、4個USB2.0;視頻輸出口為1個DP和1個HDMI;網絡部分為的RJ45+WIFI天線;音頻部分技嘉做了精簡設計,分別為2個3.5mm(音頻輸出和麥克風輸入)和一個光纖輸出;可以說Z790小雕的後窗配備是相當豪華的,拓展性滿分。

IO輸出接口特寫

在PCIE插槽方面,Z790小雕配備3條PCIE X16插槽;其中第一條插槽為處理器直出的PCIE5.0 X16,帶有合金裝甲加固並使用了EZ-Latch延展卡扣設計,方便玩家拆裝顯卡;而第二條為PCH出來的PCIE4.0 X4,第三條為PCH的3.0 X4。

PCIE拓展區域

主PCIE插槽支持PCIE5.0 X16並有合金裝甲加固

主PCIE插槽卡扣做了延展,方便拆裝

在M.2接口方面,Z790小雕配備4個PCIE4.0 X4 M2固態硬碟插槽,插槽尺寸均支持22110/2280,每個插槽均配備散熱模塊,其中處理器直出插槽使用加厚的獨立散熱模塊,而下方3個M2插槽則共用大面積散熱模塊,該設計在顯卡兼容性方面非常優秀;值得一提的是,技嘉在M.2散熱模塊上使用效率較高的導熱墊。

另外,技嘉在M2插槽安裝方式上使用了免工具M.2 EZ-Latch plus設計,相比傳統螺絲固定,M.2 EZ-Latch plus的安裝方式較為巧妙,安裝卡扣本身帶有彈簧特性,玩家只要旋轉並按住卡扣》安裝固態》鬆開卡扣,即可完成安裝。

主M.2插槽散熱做了加強

其餘3個M.2插槽共用散熱模塊

M2散熱模塊均使用效率更高的導熱墊

卸除散熱模塊特寫

M.2 EZ-Latch plus設計

在常規接口部分,Z790小雕配備了6個SATA3接口;而前置USB方面,則包含一個前置USB3.2 GEN1和一個前置USB3.2 GEN2 TYPE-C口。

SATA3及前置USB口一覽

Z790小雕配備6個4PIN PWM風扇接口,其中2個在主板頂部(內存槽上方),4個在主板底部(右下角);RGB燈效控制接口方面,Z790小雕配備5V ARGB+12V RGB兩組,一組在內存槽上方,另外有在主板底部;考慮到近年主板供電規格大幅增強,Z790小雕的風扇接口布局還算比較合理。

燈效控制口及風扇接口一覽

在主板細節方面,Z790小雕在主板右側配備了自檢debug燈,方便玩家查錯;而主板背面邊緣上,我們可以看到Z790小雕是使用6層板設計的,PCB為中國生產。

PCB細節部分

拆解部分及集成晶片介紹

和之前說的一樣,Z790小雕的散熱規格是相當豪華的,全覆蓋VRM供電散熱模塊有著相當重量,而電感和DrMos對應位置均有導熱墊覆蓋,同時整個散熱模塊由一條鍍鎳熱管連接,這種設計在過去只會出現在旗艦產品上。

卸除全覆蓋供電散熱模塊

體積巨大+內嵌鍍鎳熱管

DrMos和電感都有導熱墊覆蓋

供電方案部分,Z790小雕使用8+8PIN外接輸入供電,供電插針均為實心;主PWM主控來自onsemi安森美的NCP81530,該PWM主控支持雙路8+2相供電,配合內置驅動器的DrMos(SPS),在Z790小雕上實現16+1相處理器供電;另外還有2相由M2940a控制的AUX供電(下圖左下側),共同構成16+2+1供電規格。

16+2+1供電規格

處理器雙8PIN實心插針供電接口

NCP81530R PWM晶片

支持8+2相輸出

在供電DrMos規格上,16+2+1中,核心、AUX和集顯使用3種不同規格的安森美DrMos;其中處理器的16相核心供電的DrMos為安森美FDMF5062,屬於安森美的SPS系列,通過內置驅動器實現倍相,單顆工作電流規格為70A;而AUX的供電DrMos為NCP303160,單顆工作電流規格為60A;集顯供電DrMos為NCP302155,單顆工作電流規格為55A。

Z790小雕整個供電規格相當紮實,應對13代旗艦是毫無問題的,而在最新的REV 1.X版本中,核心供電部分更進一步升級成了90A DrMos,在超頻方面會更有優勢。

NCP303160和FDMF5062 DrMos

FDMF5062 DrMos(SPS)介紹

NCP303160資料

NCP302155 DrMos

NCP302155資料

而在其他供電元件方面,Z790小雕使用R40貼片電感+定製黑色FP固態電容,需要說明的是,相比早期插件電感帶來的天線效應,貼片電感的干擾會相對小一點;值得肯定的是,技嘉在Z790小雕的處理器插座背面電容方面也做了加強,在設計細節上更加用心。

供電元件一覽

處理器插槽背面電容做了簡單增強

來到板載集成晶片方面,Z790小雕集成網卡晶片為小螃蟹realtek的2.5G電競網卡RT8125BG,相比帶斷流問題英特爾板載網卡要穩定;無線網卡則為支持WIFI6E的英特爾AX211,速度上限和性能都有所保證;而集成音效卡方面同為小螃蟹方案,並用自家AMP-UP方案增強,具體就是音頻晶片加裝金屬罩和尼吉康+WIMA電容進行濾波,PCB也進行了相關線路優化。

集成晶片設備一覽

BIOS介紹部分

來到BIOS部分,技嘉在12、13代英特爾主板上做了較大改進和優化,相比過去老款BIOS,在超頻功能方面選項上得到進一步豐富;而在選項分類邏輯上更人性化一些,能滿足入門基本設置到進階超頻再到細節微調。

適合小白新手的簡單模式

由於目前F6版本BIOS仍在更新階段,所以本次體驗使用了F5版本BIOS,在首次進入BIOS會使用簡單模式介面,小白新手玩家可以在這裡看到連接設備,並可以開啟各種一鍵超頻功能,比如處理器自動超頻模式和XMP/EXPO內存超頻,另外,技嘉在簡單模式下也加入了DDR5高帶寬和低延遲兩種優化設定。

高級模式下的tweaker超頻選項卡

相比簡單模式,高級模式在選項上就更全面了,能滿足進階超頻玩家對微調的需要,其中在「頻率/電壓控制」(英文為tweaker)選項卡中,包含了處理器設置、內存設置以及電壓設置,技嘉這次相當大方,在Z790小雕這個級別產品也沒藏著掖著,各種功能都能調節。

處理器高級設置

內存高級設置

電壓設置選項

而其他雜項方面,均集中在設置選項卡中,包括集成設備開關設置、PCIE通道設置以及USB功能等等,如果你進入系統後發現系統提示安裝主板控制軟體,在下圖gigabyte utilities downloader configuration中設置關閉即可。

晶片組及功能設置

而在系統信息介面中則會現實一些基礎信息,更新BIOS的入口就在這介面的Q-flash中。

主板基本信息介面

實際超頻體驗分享

本次超頻體驗使用的是管家自購的13600KF處理器,體驗部分分為處理器超頻和內存超頻,管家先調整好處理器部分環境的頻率和穩定性,再進一步測試內存部分超頻功能,測試環境為廣東四月下旬,此時室溫為25度左右。

處理器超頻部分

Z790小雕在處理器超頻上提供了一鍵超頻策略和各種手動設置選項,前者則是針對新手小白玩家,尤其在搭配13700K和13900K這類旗艦處理器,Z790小雕能一鍵選擇instant 6GHz,在最大睿頻基礎上把其中兩個核心超至6GHz,當然這需要保證搭配的散熱器有兩把刷子。

搭配旗艦處理器能開啟instant 6GHz選項

相較於6GHz,在簡單調整中還包含了關閉E-core能效核心功能(關小核)、spec enhance保守超頻設定以及Optimization優化超頻設定,對於小白來說,個人更傾向於Optimization優化超頻設定,該設定搭配240~360水冷會獲得不錯的性能提升,也不需要各種手動微調。

遊戲模式和最大性能模式

當然了,管家自己還是喜歡鎖全核的超頻,畢竟這樣頻率和性能不會浮動,隨時隨地保持最佳狀態;管家超頻一如既往的保持著3個習慣,也就是「鎖定頻率電壓+解除功耗限制+關閉大多數自動調整功能」,這次也不例外。

當然管家自己是手動設置的了

在頻率方面,管家設定在P-core 5.7G、E-core 4.3G以及ring 4.6G,這是13代處理器超頻較為常見的設定;進入「進階處理器設置」選項里,關閉「intel speed shift technology」、「CPU EIST功能」、「Intel渦輪加速技術」、「動態倍頻覆蓋」、「enhance TVB」、「IA CEP」、「GT CEP」。

值得說明的是,CEP這個新功能是在12、13代中出現的,這個功能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形容就是「在電壓設定不足的情況下通過降低實際性能表現來實現系統臨時穩定」,對於非超頻用戶來說,可以確保設備在不太穩定的情況下仍能運行,但對於超頻玩家來說,CEP開啟後就很難找准電壓點,無法得知在高負載下超頻是否穩定。

進階處理器設置

正如過去超頻一樣,功耗上限還是得解除的,無論是英特爾還是AMD,既然都超頻了,談什麼限制呢。

進階處理器設置》功耗設置

在電壓調整方面,核心電壓模式設置為「fixed Vcore」,同時把核心電壓手動設置為1.325V;進入高級電壓設置,在「CPU Vcore loadline校正」選項中,設置為ultra extreme,保證在高負載下處理器儘可能不掉壓。

核心電壓使用fixed鎖定模式

Loadline校正為UltraExtreme,儘量避免掉壓

好吧,F10回車成功開機進入系統,在AIDA64單鉤FPU浮點運算烤機下,管家手上這顆13600KF成功穩定運行在P-core 5.7G、E-core 4.3G、ring4.6G,烤機溫度穩定在92度;而在CPUZ跑分中,該超頻設定下13600KF取得了931單核得分,非常亮眼,而多核得分為11101.2,進一步接近13700和13790F。

超至5.7G 1.325V過測單鉤FPU烤機10分鐘

單核性能大幅提升,多核分數離13700F更進一步

內存超頻部分

在內存超頻方面,本次超頻使用了來自宏碁掠奪者的VESTA II DDR5 6000內存套裝,在實際操作中,Z790小雕的內存超頻選項是比較豐富的,包含了「自動超頻」、「高帶寬」、「低延遲」、「DDR5 XMP超頻」以及常規的XMP超頻,其中「DDR5 XMP超頻」其實是技嘉根據對內存體質把握的超頻設定檔,涵蓋市面上多種顆粒方案,在小參數上相對比較保守;而「高帶寬」和「低延遲」功能則能配合常規XMP一起使用,能大幅提升內存讀寫和延遲表現,適合超頻跑分玩家嘗試。

首先加載常規的XMP參數

開啟XMP+鎖定gear2後,內存讀寫成績非常亮眼,其中內存讀取達到90093MB/s,內存希爾達到83641MB/s,內存延遲為63.9,和大多數DDR5 6000MHz成績相當。

AIDA64內存緩存測試(XMP 6000MHz)

在上述XMP基礎上額外開啟高帶寬模式,內存成績有了顯著變化,雖然內存讀取仍然保持在90080MB/s,但內存寫入大幅提升至91545MB/s,比內存讀取還高一點,而內存延遲則為61.8ns,比原來低了一點點。

開啟「高帶寬」模式

AIDA64內存緩存測試(XMP 6000MHz+高帶寬模式)

在內存XMP模式基礎上開啟低延遲模式,成績表現又明顯不同了,其中內存讀取進一步提升至93856MB/s,而內存寫入也提升至87411MB/s,內存延遲57.4ns,相比默認XMP模式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提升,延遲表現也相當亮眼。

開啟「低延遲」模式

AIDA64內存緩存測試(XMP 6000MHz+低延遲模式)

那麼在XMP基礎上,同時開啟高帶寬和低延遲會有什麼表現呢,結果是全都提升了,內存讀取93791MB/s,內存寫入大幅增長至94627MB/s,內存延遲為57.3ns,相比默認下的6000MHz有了明顯提升,可以說跑分玩家狂喜。

XMP6000+高帶寬+低延遲

AIDA64內存緩存測試(XMP 6000MHz+高帶寬+低延遲)

而在技嘉自家調試的DDR5 XMP超頻功能中,其實和競品的memory try it所類似,實際上是技嘉根據市面上各種顆粒方案的內存做的一個超頻設置檔,涵蓋了鎂光、海力士以及三星的方案,還是比較全面的;至於超頻具體參數就相對比較保守了,管家選擇了6400 CL42的海力士設置檔,F10回車順利進入系統。

DDR5 XMP超頻其實是板廠自家的超頻設定

DDR5 XMP超頻設定檔的時序略高

成功進入系統後可以看到,內存時序上是根據內存做了微調的,內存實際設定在CL44上,而超頻以後內存讀寫有了顯著提升,內存讀取達到93451MB/s,內存寫入則為86294MB/s,而內存延遲則到達了65.6ns。

AIDA64內存緩存測試(DDR5 XMP超頻 6400MHz)

6400MHz CL44這種成績當然是不能讓人滿意的,管家回到BIOS把系統代理電壓(SA電壓)提升至1.1V,並且把內存時序參數修改成CL30-38-38-90,F10回車後順利進入了系統;得益於SA電壓提升和對時序微調,內存讀取提升至95668MB/s,內存寫入提升至88730MB/s,內存延遲則為59.1ns,該設定下通過MemTestPro 110%測試;穩定性值得認可。

手動微調小參+SA電壓提升至1.1

延遲大幅下降並且110%過測

可以看出,Z790小雕的內存超頻部分具有相當不錯的可玩性,相較於早年內存兼容性問題頻發的時代有了質的飛躍,倘若管家手上擁有體質更好的內存,Adie什麼的上個7600~8000都不是問題。

結語:玩的就是堆料

在本次開箱中,技嘉Z790 AORUS ELITE AX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16+2+1相供電配合核心70A DrMos(SPS),13600KF超頻至5.7G全核P-core毫無問題,供電用料相當紮實;4條PCIE4.0 X4 M.2插槽+強化散熱,搭配豐富的USB3.2 gen2接口,平台拓展性優秀;BIOS對超頻做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增強,在超頻可玩性上有了明顯突破,只要散熱器允許,日常超上6G使用並不是夢;新版REV 1.X和白色版小雕升級供電用料至90A DrMos,超頻表現更值得期待。

管家認為,技嘉Z790 AORUS ELITE AX是一款堆料十足且拓展性優秀的超頻主板,得益於對BIOS的改進,在超頻上的可玩性得到大幅提升,適合DIY硬體發燒友和電競遊戲玩家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ea3f6c0679964d14f4b65b9ba4fa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