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不斷,物流板塊的內卷與機遇

2022-04-14     英才雜誌

原標題:利好政策不斷,物流板塊的內卷與機遇

本文作者 | 劉超然

4月11日,A股遭遇了「黑色星期一」,當天科創50指數盤中跌超3%至996.99點,首次跌破1000點的基點位置。滬指盤中跌逾2%,1個月內第三次失守3200點,深成指跌幅超3%,創業板指大跌近4%也再次失守2500點。個股方面,兩市超4100隻個股下跌,百股跌超9%;更可怕的是兩市前十大權重股全部下跌。寧德時代(300750.SZ)一度下跌近9%,鋰電板塊領跌,全軍覆沒,金融、消費、科技也沒有任何「抵抗」。

然而,物流板塊在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的頂層政策消息的刺激下逆市爆發,大漲超4%,新寧物流、中儲股份、嘉誠國際、三羊馬等超十股漲停。根據收盤後的數據來看,順豐控股、中儲股份、新寧物流等頭部個股都獲得了主力資金的凈流入。

由於近期國內局部地區疫情反覆,導致快遞物流停運無法正常發貨、電商銷量慘澹、貨車司機被隔離在路上導致運力驟減等情況,而物流的運力情況直接影響各產業供應鏈。在如此複雜的背景下,政策端的正面刺激無疑為處於低迷的物流板塊注入一劑強心針。

國際化趨勢,物流板塊開啟內卷模式

根據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交通運輸板塊的市場表現一直都處於「沉寂」狀態,在2007年和2015年,兩次行業頂峰後,板塊進入長達數年的盤整,除了在2019年有過一次大的波動後,基本沒有形成明顯走高的趨勢行情。

下表將交運板塊與其他板塊進行了橫向對比,2021年全年,物流板塊的表現排在全行業的後50%,相比2021年火爆的資源類板塊確實相差很多。而且從近一年各種「黑天鵝」事件影響下,板塊呈現微漲的趨勢可以看出物流板塊當前大機率已經處在低位,下行空間相當有限。而且從頂層政策刺激後,板塊在近兩周上漲超過6%,排在全板塊前三,上行機率不斷增加。

數據來源:choice

其實物流板塊的變局早就有所端倪。

隨著產業升級,供應鏈成為各行業龍頭打造生態的核心環節,而物流倉儲板塊是供應鏈的核心,也是最近幾年的熱門賽道。隨著物流板塊的發展,集中度增加將是大趨勢,近兩年的物流板塊也出現了很多大手筆的收併購,無論是對公司生態還是對行業本身而言,機會層出不窮的同時競爭也愈發激烈,行業「內卷」程度在不斷加深。

近年物流行業的一二級市場交易都相當活躍。最近的有3月份京東物流(02618.HK)斥資89.76億元收購德邦股份(603056.SH)部分股權;以及2月份,亞太地區不動產管理公司ESR完成一筆華東地區總面積逾55萬平方米物流的資產組合收購操作;稍遠些的2021年2月,順豐控股(002352.SZ)146億元收購超51%的嘉里物流(00636.HK)股份;2021年7月,華貿物流(603128.SH)5.4億收購跨境電商物流公司佳成國際70%的股份,同年12月,極兔68億收購百世快遞的國內業務。

其實不難發現,倉儲物流板塊的「內卷」背後是行業正在從成長期逐漸向成熟期過渡,競爭局勢加劇、市場集中度增加是行業發展驅動下的必然結果,各大倉儲物流企業都開拓新的「疆土」。數據顯示,我國的外貿結構正在發生轉變,2022年,傳統貿易與電商貿易的比例從2018年的7:3逐漸接近1:1,其中跨境電商的增速最快,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電商貿易所需的倉儲物流面積是傳統貿易的三倍以上,這意味著對倉儲物流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倉儲物流國際化或許會成為板塊下一個重要風口。

盤點2021年國內頭部物流上市公司

4月以來,國內部分地區疫情復燃,導致多地物流出現階段性延緩甚至中斷,對倉儲物流板塊提出巨大挑戰。過去的3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同比下降7.1%,為251.1。發展規模指數、服務質量指數、發展能力指數和發展趨勢指數都呈現下降趨勢,分別下降1.7%、8.6%、8.1%和39.1%,其中發展趨勢嚴重受阻。

近期政策連續輸出,側面體現了行業正在面臨的挑戰,這裡對物流板塊中細分產業龍頭進行盤點梳理:

數據來源:choice

1. 綜合物流

中國外運(601598.SH):公司是招商局集團旗下的物流運營平台,擁有全面的國內服務網絡和海外服務網絡,海外網絡已覆蓋40個國家和地區;物流業務包括水運、陸運、空運、汽運和多式聯運五大通道。受益於2021年跨境貿易增長,海運價格持續高位、航空運力緊張等,公司2021年營收增長47.09%;歸母凈利增長34.82%,基石業務是貨運代理及相關業務,占總收入70%以上。

2. 海運物流

中遠海控(601919.SH):國內海運絕對龍頭,由於全球疫情,航運價格大幅上漲,運價指數不斷走高,受益於在近兩年航運板塊的高景氣度,公司2021年歸母凈利潤893億,同比增長近900%,而2022年Q1歸母凈利潤高達276億,仍有78.6%的增長。按照一個月30天來計算,中遠海控一季度平均每日凈賺超3億元;經營賺到的錢也直接體現在現金流上,截至2021年末,中遠海控的貨幣資金餘額增長了237.41%,達到1783.28億元。

3. 電商物流

京東物流(02618.HK):背靠京東,帶有電商供應鏈屬性,與產業鏈的聯繫緊密,優勢在於對網際網路滲透率較高的行業具有較強的深耕基礎,前置倉優勢是京東物流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凈利潤仍然虧損,但營收增長較大,2021年營收超千億,同比增長超過200%。

4. 快遞物流

順豐控股(002352.SZ):國內最大的綜合物流服務商,巔峰市值超6000億;公司通過收購嘉里物流,強化增速最快的國際業務板塊,目標開拓跨境電商物流業務,2022年公司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實現了大幅增長,實現營收59.69億,同比增長了496%;未來國際化綜合物流服務是其主要發展方向,對標UPS、聯邦快遞等國際巨頭。

中通快遞(02057.HK):快遞市場份額第一,成本控制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使得公司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營收規模雖不是行業領先,但營業成本一直保持在低位,2021年公司毛利率居行業第一。

5. 大宗商品供應鏈:

物產中大(600704.SH)與廈門象嶼(600057.SH):國內大宗商品物流的寡頭企業,2021年至今,由於疫情帶動的全球通脹,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大漲大跌,供需出現旺季不旺,淡季失衡的情況。從業績看,物產中大營收增速快於廈門象嶼,雖然營收較大,但由於行業特點就是盈利能力較低,兩家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均穩定在2%和1%左右。相較於我國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市場規模較小,以物產中大、廈門象嶼等為代表的行業頭部企業市場占有率僅5%。

(以上不作為投資建議,僅為參考,風險自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dec7365b5944f7864f02d9bbc15c4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