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電重燃,再現跨界妖股

2022-10-11     英才雜誌

原標題:鈉電重燃,再現跨界妖股

本文作者 | 劉超然

A股市場「涅槃重生」的例子一直都屢見不鮮,有經過資本運作買賣資產後跨界經營的、有適逢政策紅利轉型成功的、有趕上行業周期上行賺得盆滿缽滿的、有蹭熱門概念賺一波減持退場的。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雖然目前全球經濟局勢波詭雲譎,美聯儲的多次加息引導了資金從權益資產向美債資產轉移,一定程度上確實影響到全球權益類市場,地緣政治動盪讓全球重提「舊能源」以求平穩過渡動盪時期。但無論如何變化,「新能源」與「舊能源」的博弈實際上是全人類主要面臨的挑戰。

鈉電池風口重燃

由於鋰電池目前獨步電化學儲能領域,鋰的價格依舊高居不下,市場數據顯示,在9月20日,澳大利亞鋰礦商皮爾巴拉(Pibara)舉辦了第9次鋰精礦拍賣,拍賣成交價格為6988美元/噸,再創歷史拍賣價新高。受此影響,截至9月26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高達51.50萬元/噸,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沉寂後,碳酸鋰價格又出現上漲趨勢。

除了有碳酸鋰價格高位的「火上澆油」,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布局鈉離子電池領域,使得鈉離子電池概念風口重燃:鉛酸電池生產商天能股份(688819.SH)在9月7日披露公司全資子公司浙江天能鈉電科技將承接天能股份鈉離子電池產業發展戰略,開展鈉離子電池研發、生產、銷售等具體業務;鋰電池生產商永太科技(002326.SZ)在9月2日披露公司投資建設項目中,有關於250噸鈉離子電池材料的產能建設。

目前處於鈉電池板塊領先兩家上市公司,中科海鈉背後金主華陽股份(600348.SH)和寧德時代(300750.SZ)都在此前透露將在2023年實現量產,實際上鈉創與合作方維科技術(600152.SH)的技術也不容小覷,擁有很多專利,也實打實的計劃準備量產中。

然而,最近一家新進的鈉離子電池概念上市公司憑藉這波炒作熱潮「涅槃重生」,公司在如此複雜、脆弱的市場環境下,吸引大量資金,股價在三個多月時間裡翻了五倍之多。

業務轉型還是蹭熱點

今年6月前的傳藝科技股價還一直徘徊在低位的8-10元附近,市值不足30億。

「異變」發生在6月23日,傳藝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全資子智緯電子與寧波海盈匯鑫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楊磊、楊崇,共同出資設立孫公司傳藝鈉電。其中,傳藝的全資子公司智緯電子將出資2250萬元,上市公司將間接持有傳藝鈉電75%股權。

同時,根據公告相關信息來看,傳藝鈉電主營鈉離子及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等原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原母公司主營筆記本相關零件的上市公司,搖身一變成為「鈉離子電池」概念股。

按理說成立孫公司的公告不足以讓股價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牛就牛在傳藝科技的董事長深知「造勢」之道,趁熱打鐵,公告發布當天收盤後,公司面向部分投資機構和個人,進行了線上的分析師會議,會上公司重點宣傳了傳藝鈉電長達近十年的鈉離子電池的技術儲備和2023年2GWh的量產目標,並稱整體技術水平不亞於行業龍頭。

看完會議紀要,給投資者的感覺就是:傳藝科技「臥薪嘗膽」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技術10年有餘,技術先進,將依靠上市公司資金實力,在2023年鈉離子電池的量產元年釋放2GWh的鈉離子電池產能。分析師會議後,券商也為其站台撰寫了深度研報,公司股價就這樣坐上了火箭,三個月從原來的不足10元/股,硬生生推漲至歷史最高的51元/股附近,目前相對估值PE(TTM)已經達到了91倍。

回到傳藝科技的「發布會」上,實際上確實缺乏諸如樣品具體參數、性能、可行性報告以及同行業的競品對比等,這些量化信息在面對深交所的問詢函,公司在回覆中也僅是簡單對比,有些一筆帶過的意思。

拋開產品,單純從上市公司提供資金支持來看,這件事的靠譜程度就有待商榷,傳藝科技近十年的歸母凈利潤僅8.72億,經營性現金流凈值也才9億出頭,這裡還有經營主業需要的資金,相比寧德時代和華陽股份的體量、資金和融資實力,傳藝科技有些小巫見大巫。

後面9月初,深交所也是給予了上市公司和當事人相應的處分。

是蹭熱點炒作還是真業務轉型跨界,不言自明。

量產未「動」,估值先「行」

從公司業務和業績來看,傳藝科技成立於2007年,主營筆記本電腦鍵盤、以及各類PCB產品,從主業來看,傳藝科技的原有業務基本集中在消費電子中的筆記本電腦領域,而且做的是鍵盤、觸控板和按鍵等。明顯受到PC和筆記本整體出貨量的影響,在當前消費電子需求下滑的大環境下,公司原主業隨處的板塊景氣度疲軟。

業績方面,公司2020年歸母凈利首次突破一億,達到1.35億,2021年新高1.64億;今年上半年營收9.93億,同比增長僅5.12%,歸母凈利8526萬,同比下降20%;雖然公司業績增長,但增速規模都不大,今年大機率能維持2021年的業績,不誇張的說,目前傳藝科技的主營業務已經觸及業務和業績的天花板。

若按照目前主業的行業狀況,增速不會超過10%;若所處行業回暖,傳藝科技的競爭力進一步加強並占據更多市場份額,頂天業績增速能達到10-20%。但由於公司業務中的零部件本身門檻較低、護城河不深,盈利能力不會出現大幅改善,而且專注於主業必然分散鈉離子電池的研發投入。

若超前透支炒作鈉離子電池預期,還要縱向對比下同行業,目前鈉離子電池的競爭格局是兩家領先,一家是中科海鈉,憑藉中科院物理所的強大科研背景,聯手國內無煙煤的龍頭華陽股份作為資金支持,目前領先於行業;另一家是鋰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憑藉資金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後面還跟著鵬輝能源、天賜材料、多氟多、當升科技、容百科技等鋰電池產業鏈巨頭,都在布局鈉離子電池,傳藝科技更是布局了全產業鏈。

目前頭部兩家上市公司的相對估值PE(TTM)華陽股份7.82倍,因為中科海鈉的鈉離子電池業務並未產生盈利,對業績沒產生增量;寧德時代也不過51倍,在經歷短期回調和業績增長,鋰電池整個行業的估值逐漸回歸,行業均值在40-60倍之間。

而且從鈉離子電池誕生初衷和盈利前景來看,鈉離子一直被視為緩和鋰電池成本和制衡鋰的存在,替代與互補屬性並存,以鋰電池來看,強如寧德時代這樣的行業龍頭,盈利能力尚且維持在25%上下毛利率和10%左右凈利率,再疊加鈉離子相對來源廣泛,供應充足,基本沒有瓶頸環節,若產品產能放量,必然會有價格競爭,企業的盈利能力改善情況實在不容樂觀。

因此,無論怎麼估算和分析,傳藝科技估值水平也很難達到91倍PE(TTM)。況且公司鈉離子電池的時間表是2023年,對2022年業績根本不會產生影響,即使是炒作預期,也未免太過超前,量產未果,估值先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7cafba68f48ec9fc12e5f49f7f6fa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