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咸豐在承德避暑山莊薨逝,清王朝也從此進入了慈禧時代。在那樣一個男子當政的時代,湧現出了許多的女政治家,慈禧也算是這樣一個人。
可面對整個清王朝的搖搖欲墜,慈禧不僅沒有試圖挽救這個國家,還冥頑不化,讓這個本就搖搖欲墜的國家,更加風雨飄搖,無疑是加速了這個王朝的滅亡。因此,後人才會評價她:無呂武之才,卻有呂武之惡。
而同治作為這樣一個人的兒子,無疑是過得十分悲慘的。慈禧憑藉著這個兒子,到達了權力的中心。等到同治長大,早就習慣發號施令的慈禧,又怎會還政給他呢?因此,在慈禧的打壓下,無事可做的同治越來越荒淫無道。
終於,在同治十九歲的時候,因為一場大病,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同治究竟是怎麼死的?整個宮廷對此諱莫如深。但在民間,關於同治之死,真可謂是眾說紛紜。
圖丨同治帝
梅毒說
關於同治的死亡原因,最廣為人知的還是梅毒說。據說,當初同治將要大婚之時,東西二宮太后對於同治皇后的人選卻有著不同看法。
母后皇太后也就是慈安,更加中意有著唯一蒙古狀元之稱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慈禧則更為中意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
慈禧看著一向聽話的兒子,似乎選富察氏為皇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可令慈禧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一向在她手裡像個提線木偶一樣的皇帝,在這件事上,卻有了自己的想法。
面對慈禧對自己婚姻的干預,同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阿魯特氏。
圖丨皇上
而對於同治的這個決定,慈禧自然是十分憤怒的。這也就意味著,在兒子同治心裡,慈安這個嫡母,比她這個生母更為重要。這一發現,讓掌控欲極強的慈禧不能接受。
因此,在同治成婚以後,慈禧對於阿魯特氏這個兒媳自然是百般刁難。
同治在與阿魯特氏成婚以後,顯然是對這個皇后十分滿意,儼然一副椒房獨寵的架勢。可是我們要知道,同治成婚的時候不只是娶了阿魯特氏這位皇后,還一同納了包括富察氏在內的幾名女子為妃。
皇后受寵,對這些妃子而言可不是什麼好事。於是,這幾位嬪妃便相約一同前往西太后慈禧那裡訴苦。
圖丨慈禧
慈禧聽到這些妃子的話自然是怒不可遏,馬上叫來了自己的貼身太監安德海,命令他趕快把皇后叫來。安德海的效率很快,才一盞茶的時間,皇后就來了。
阿魯特氏趕到的時候,因為匆忙,還有些氣喘吁吁。「跪下」慈禧叱聲道。
見阿魯特氏跪下了,慈禧又說道:「你說說,自從你入宮以來,皇上歇在你宮裡幾回,又歇在其他嬪妃宮裡幾回。他是皇上,不是你一個人的。作為皇后,你應該勸皇上雨露均沾,而不是占著皇上一個人不放。」
「是,母后。」阿魯特氏恭敬地回答道。見自己的話起作用了,慈禧也很滿意自己要的效果達到了。「行了,退下吧。」慈禧說道。
圖丨同治和皇后
在這以後,阿魯特氏果然按照慈禧所說的那樣,時常勸同治雨露均沾。可沒想到,即使是這樣,慈禧還是不滿意,因為他的兒子跑得最勤的還是坤寧宮,這一發現令慈禧很是不滿。
於是,她把同治叫來訓斥了一番,並要求他在一個月內不准踏入後宮半步,在這一個月里好好讀書,修身養性。
同治對於慈禧的這一要求十分不滿,可作為一個沒有任何話語權的皇帝,同治也不敢說什麼,只能照做。
但同治畢竟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又哪裡忍得住一個月的修身養性。同治身邊的太監很快就洞悉了同治的想法,就慫恿著同治學老祖宗乾隆那樣,搞一個微服私訪。
圖丨慈禧
這一想法,很快就被實踐了。一開始,同治只是逛逛街,看下有趣的街頭雜技。直到有一回,他又一次出宮,遇到了恭親王長子載澂。
這載澂可不是什麼好東西,作為恭親王長子,卻一點也沒有繼承到他父親的風範,從小就欺男霸女,一副紈絝子弟的做派,同治跟著他,自然學不了什麼好的。
一開始,當載澂提出要帶他去青樓時,他是拒絕的。畢竟,在他從小的認知里,青樓的女人都不太乾淨。
但載澂可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是不停地勸說同治:「妻不如妾,妾不如妓。你會感受到不一樣的刺激。」說得久了,同治也有些心動,也就跟著載澂去了整個京城久負盛名的八大胡同。
圖丨同治帝
八大胡同是個出名的煙花之地,很多達官貴人在此停留。
當同治跟著載澂來到這個地方,並找到一所青樓走進去時,屁股還沒有坐熱,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當看到那個人的一剎那,同治就知道大事不妙了。因為他知道,那個人是慈禧的人。
果不其然,在同治回到宮中後,剛一坐下,就看到安德海跑進了養心殿,氣喘吁吁地對他說:「皇上,太后叫您過去呢!」
「跪下!」見到同治進來,慈禧喝道。慈禧坐在榻上喝了一口水,說道:「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嗎。」說完,慈禧又看了一眼同治旁邊的公公。
圖丨慈禧和同治帝
安德海一看慈禧這樣子,就知道她要做什麼。就用他那副尖細的嗓子說道:「來人啊,把他給我拖出去,杖三十。」很快,外面便響起了那個公公求饒的聲音。
經過這番敲打,同治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造次。可沒過多久,他又開始嚮往宮外的生活,就又瞞著宮內眾人,悄悄地跑了出去。
這回,他算是有經驗的,不敢往知名妓院跑了,只能去那種民間養的暗娼那裡,以緩解宮內慈禧給他帶來的壓力。
即使到後來,慈禧解除了他的禁令,允許他進後宮了。但同治的心早就飛了,他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往宮外跑,去各種暗娼尋找心靈的「慰藉」。
圖丨同治帝
漸漸地,他的身體也越來越虛弱。一開始,同治的身上只是起了一些疹子,他也沒有當一回事兒。
隨著時間的推移,同治身上的疹子越來越嚴重,甚至演變成了膿包,這些都令同治痛苦萬分。
面對這一切,慈禧自然是急不可耐,馬上召集了整個太醫院的太醫為同治治療。
其實,在一開始同治就找到了太醫為他診治。根據同治當時發病的症狀,太醫已經看出同治得的乃是梅毒。而這種病,別說是以前,就算是現在也是難以醫治的。
圖丨同治帝
而太醫為了自己的性命著想,也不敢對慈禧說這件事。畢竟一個皇帝,得了這種病,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到時候為了保住皇室的聲譽,這些為同治治病的太醫一個都跑不掉。
因此,太醫們只能謊稱同治得的是天花,並且按治天花的方法給同治開藥。
而同治的病也因為不能對症下藥而病得越來越重,最終到了藥石無醫的地步。就這樣,同治在親政兩年以後,便因病去世。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同治死後不久,慈安與阿魯特氏相繼離世,而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慈禧。對於這三人的死因,至今也沒有人能下個定論。
圖丨太醫
天花說
關於同治的死亡,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天花說。天花這一疾病自古以來,便是統治者的心頭大患。眾所周知,滿清是一個少數民族,起源於東北,東北嚴寒,可以有效抑制天花病毒。
所以,在滿清入關之前,根本就沒有對天花的防治經驗。正因如此,在滿清入關後,順治死於天花,康熙、咸豐也得過天花,只是沒有死亡。這樣來看,同治得上天花也不足為奇。
據相關文獻顯示,同治是在巡視完三海工程之後,發現自己身體不適的。一開始,同治也沒有當一回事兒,僅僅服了幾服藥,就把它拋在腦後不管了。
可誰知,沒過幾日,同治的病情就迅速惡化,開始高燒不退,又過了幾日,身上開始出現大量丘疹。看到這兒,我們不難推知,同治所得就是天花。
圖丨天花
要知道,天花屬於烈症,從病發到死亡也不過就10到4天的時間。因此,留給同治的時間也就不多了,他沒有子嗣,繼承人也只能從宗室裡面挑選。
為了避免下一任皇帝也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同治決定在年長的宗室子弟裡面挑選。
一開始,同治選擇的是恭親王長子載澂,並且立下了遺旨,還把這道旨意交給了自己所信任的皇后阿魯特氏保管。
可誰知,慈禧知道了這件事,慈禧認為同治這樣做是不把她放在眼裡,因此,十分惱怒。最終,還是慈安出面,才平息了慈禧的怒火。
圖丨載澂
這件事的發生,也讓兩宮太后想到了一個問題,一個她們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那就是——儲君的問題。俗話說得好,國不可一日無君,那麼,要選誰為繼承人呢?
先前,同治選的繼承人載澂可不是兩位太后所希望的人選。一方面,載澂是恭親王長子,如果讓他當了皇帝,就會使恭親王一家獨大,有損二人利益。
另一方面,這載澂可算得上是同治的狐朋狗友,兩個人能玩到一起可謂是臭味相投。這載澂,是個貪花好色之徒,曾在大街上干出過強搶民女的事情。
如果讓這樣的人當了皇帝,那大清,離滅亡也就不遠了。經過再三商議,慈安和慈禧決定立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為儲君,並且昭告天下。
圖丨載湉
這邊慈安和慈禧剛一立好繼承人,同治那邊就傳來了好消息,說是身上的膿瘡已經結痂了,這是天花已經要痊癒的症狀,這自然令兩位太后喜不自勝。
可還沒開心幾天,同治的病就不知為何迅速惡化,最終一命嗚呼。
原來,是因為慈禧在同治病重期間對兒媳阿魯特氏百般刁難,阿魯特氏氣不過便去找同治訴苦,這件事不知道為什麼被慈禧知道了。
便一路尾隨阿魯特氏,靠在牆邊偷聽。
圖丨慈禧
一開始,慈禧還沒有那樣憤怒,直到她的兒子同治出聲安慰阿魯特氏道:「沒事的,都會過去的,我們的好日子就在後頭呢。」
這話音剛落,慈禧就沖了進來,一把抓住阿魯特氏的頭髮將其拖走。
而同治見到這一幕自然是急不可耐,以至於在想要阻止慈禧的時候,爬到了地上。這也就造成了同治身上剛結出來的痂因此破裂。
這使得同治的病情迅速惡化,最終一命嗚呼。
圖丨慈禧
結語
如今,距離同治逝去,已經過了一百來年了,而關於他的死因,今天的我們已然無法得出一個準確的結論。
但從同治之死,我們可以看到,慈禧作為一個母親,她對自己的兒子無疑是無情的,她為了權力,不惜一拖再拖,不願還政給自己的兒子,並且還對自己的兒子加以控制。
以至同治成為了一個被她架空的傀儡皇帝,最終釀成慘劇。
可能對於慈禧來說,這個兒子怎麼樣她也不在乎,在經過多年權力的浸潤,她早就離不開權力。
圖丨慈禧
正是因為這樣,慈禧才會在同治病重之時,為了不讓阿魯特氏分走自己的權力,對其拳打腳踢,而彼時的阿魯特氏早已懷有身孕。
阿魯特氏無疑是十分頑強的,面對這種情況,她和她的孩子還是活了下來。
但慈禧顯然不願放過這對母子,如果讓阿魯特氏順利生下皇子,那麼阿魯特氏就會成為太后,勢必會分走慈禧的權力,這讓慈禧怎麼忍受得住呢?
因此,慈禧在親情與權力面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權力。最終,阿魯特氏在宮殿裡面被慈禧活活餓死。
圖丨阿魯特氏
不久,慈安得知了這件事,前來找慈禧問罪。不知道怎麼被慈禧糊弄了過去,還把先帝所給的遺詔燒毀,也就此斷了自己的生路。
縱觀史書,外戚干政,太后專權的王朝必然會是動盪不堪的。而大清這個昔日輝煌過的王朝,也將在慈禧的帶領下,墜入深淵,直至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