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台灣老兵苦尋大陸兒子,妻子:老頭,把眼睛睜開,要活100歲

2022-09-07     陪伴在身邊才是擁有

原標題:98歲台灣老兵苦尋大陸兒子,妻子:老頭,把眼睛睜開,要活100歲

2019年年初,在我國台灣省新北市的「佳和護理之家」養老院中,一位正吸著氧氣的98歲老奶奶對身邊神志不清的丈夫說:

「老頭,老頭,把眼睛睜開,要活100歲,要活100歲……」

圖丨劉詠梅喊丈夫王道璜

其實,這已經不是老奶奶第一次這樣對丈夫說了,她之所以一直鼓勵丈夫活到100歲,是因為她想和丈夫再次見到遠在大陸的79歲苦命兒子。

這對年近百歲的夫妻是台灣老兵,他們自1949年來到台灣以後,就再也沒有回過大陸,此時他們的身體非常虛弱,唯一的念想就是湖南故鄉的大兒子。

那這對台灣老兵夫妻能夠實現願望嗎?大家好,我是學史知今,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台灣老兵尋親的故事——王桐華你在哪裡?

這位已經神志不清的老人名叫王道璜,1921年出生於湖南寧鄉,本來他可以一直在那裡幸福的生活,然而當時間來到1935年時,剛剛14歲的他就被國民黨抓了壯丁。

隨後,王道璜就成了一名士兵,他在8年抗戰的硝煙與戰火中不斷成長,後來更是進入了堪稱精銳的傘兵部隊。

圖丨王道璜年輕時的照片

在這個過程中,王道璜也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摯愛——和他同歲的劉詠梅,兩人結為夫妻後,劉詠梅為他生下了大兒子和二女兒。

然而,由於戰爭的需要,這兩個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回到湖南老家,由王道璜的母親代為撫養,在這期間王道璜只在1945年回家看過一次孩子。

而孩子的母親劉詠梅也只在1948年,回家陪伴大兒子王桐華和二女兒僅僅10天時間,但兒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劉詠梅在離開時想把2個孩子帶走,這樣他們一家就能團聚了。

可孩子的奶奶卻擔心外面危險,想要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給家族留下血脈,最終沒有同意兒媳婦帶走孩子的請求。

就這樣,劉詠梅帶著遺憾回到了丈夫身邊,可誰也沒想到,這次分別竟然導致他們幾十年沒有再見面。

圖丨劉詠梅和王道璜

1949年4月,王道璜被迫跟隨傘兵總隊搜索營從廈門乘船前往台灣,跟他一起走的,還有他的妻子劉詠梅,當時劉詠梅正懷著9個月的身孕。

來到台灣不久,劉詠梅就生下了一個男孩,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劉詠梅異常難過,因為她還思念著遠在大陸的兒女,他們夫妻的生活也十分艱難。

不過,和他們夫妻相比,留在大陸的王桐華和妹妹生活得卻更加艱難,在王道璜夫妻來到台灣半年後,王桐華的奶奶就病逝了。

奶奶的病逝,讓這對年幼的兄妹無所適從,父母遠在台灣,生死未卜,最親近的奶奶又離開了他倆,今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啊!

王桐華的叔叔和嬸嬸見此二話沒說就收養了王桐華兄妹,可叔叔和嬸嬸也有自己的家,生活得也很艱難,所以王桐華兄妹的童年生活過得相當不容易。

圖丨王桐華

可當王桐華兄妹剛剛長大不久,磨難卻再次降臨到這對兄妹身上,那是1965年,23歲的妹妹突然患上重病,最終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王桐華。

王桐華說,妹妹離開時,就躺在他的懷裡,妹妹最後的願望,就是想再見見親生父母,可這個願望在當時卻遙不可及。

妹妹走後,王桐華更加的孤單了,在無數個孤獨的深夜,王桐華都望著星空思索,父母還活著嗎?他們生活得好嗎?什麼時候能回來看看我?可這一切註定沒有答案。

而且,王桐華由於家裡貧困,長大後根本沒有錢娶媳婦,最終只能選擇當上門女婿,可妻子一直沒有為他生下一兒半女,王桐華的後半生只有妻子一個人陪伴。

此時,被困在台灣的王道璜和劉詠梅也在思念著王桐華兄妹,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苦命女兒已經去世了,他們還在憧憬著將來相見的那一天。

圖丨劉詠梅

劉詠梅後來回憶說,她天天數著日子過,每到王桐華兄妹生日的那天,她就哭著望向對岸,她不知道兩個孩子是否成家,也不知道兩個孩子生活得怎麼樣。

雖然,王道璜和劉詠梅來到台灣後,又先後生下了2個兒子和2個女兒,但他倆卻始終忘不了遠在大陸的王桐華兄妹,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連一封書信都寄不出去,一切遙遙無期。

終於,當時間來到1980年時,王道璜成功寄出了一封信,那封信從台灣轉到香港,最終郵到了王桐華手中。

收到父母的來信後,王桐華非常激動,雖然時間過去了31年,但父母還沒有忘記他,王桐華連忙根據信中的提示,給父母寫了回信。

當這封信輾轉郵到王道璜和劉詠梅手中時,這對夫妻激動得大哭起來,他倆終於聯繫上了遠在大陸的孩子,可他倆也因此得知二女兒已在15年前病逝,白髮人送黑髮人是最痛苦的。

圖丨王桐華

此時,這對夫妻最想做的就是見到大兒子王桐華,可這在當時根本辦不到,萬幸他們可以通過寫信寄託彼此的思念。

就這樣,又過了9年,當時間來到1989年秋天時,他們終於迎來了相見的機會,王桐華知道後,立即孤身乘坐火車前往深圳,隨後又來到香港,並輾轉找到一直幫著寄信的父親朋友。

王桐華在父親朋友那裡住了一晚後,王道璜和劉詠梅也來了,一家三口終於在香港聚在了一起,此時他們已經40多年未見,王桐華49歲,父母均已68歲。

母親劉詠梅見到兒子王桐華後,緊緊地把王桐華摟在懷中痛哭起來,她有太多的話想要對兒子說,40年的思念太不容易了。

隨後的幾天,王桐華和父母一直在一起,他們有說不完的話,雖然王桐華已經49歲了,但在父母看來,王桐華依舊是當年那個小孩子。

圖丨王桐華

為了彌補遺憾,父母還帶著王桐華到香港海洋公園裡遊玩,王桐華幸福得就像個小孩子,那幾天是王桐華最開心的日子。

然而,相聚總是短暫的,由於各方面原因,幾天之後他們又再次分別,王桐華回到湖南家鄉陪伴自己的妻子,父母也返回了台灣。

臨別前,父母特意交給王桐華1000美元,雖然父母知道金錢彌補不了對王桐華的虧欠,但這也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

此後,王桐華和父母的通信更加頻繁,那灣淺淺的海峽根本阻斷不了親情,他們通過信件講述著彼此的生活,叮囑著對方要注意身體。

可這樣的日子僅過了五六年,當時間來到1995年左右時,他們的通信突然毫無徵兆地中斷了,此後的幾年時間裡,王桐華拚命想聯繫上父母,但始終都沒有成功。

圖丨王桐華(左一)在2019年飛往台灣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王桐華的心中慢慢產生了不祥的預感,他猜測父母年事已高,或許已經去世了,這才無法聯繫上。

不過,在王桐華心中,一直堅定著一個信念,就是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去看看父母,哪怕去給父母掃掃墓,也能緩解自己的思念之情。

而王道璜和劉詠梅也在想盡辦法聯繫王桐華,不過同樣沒有聯繫上,此時他倆雖然可以回大陸探親,但兩人的身體太過虛弱,根本經不起這種折騰。

幾年之後,他倆年齡越來越大,無力照顧自己,最終只能把房子賣掉,搬進「佳和護理之家」養老院生活。

圖丨2013年王道璜立下的遺囑

然而,王道璜和劉詠梅始終沒有忘記王桐華,2013年,92歲的王道璜立下遺囑委託書,上面寫著,遺產要留給大兒子王桐華一份。

可王桐華到底在哪裡?人的歲數越大,就越想見親人,後來即使王道璜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導致記憶嚴重衰退,但他唯一能記住的就是王桐華的名字。

2019年,在好心人的幫助下,98歲的王道璜和劉詠梅終於聯繫上了王桐華,此時王桐華已經79歲,當王桐華和父母視頻時,雙方都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圖丨父母和王桐華視頻

看著用氧氣維持呼吸的父母,王桐華知道自己必須要立即動身去台灣,否則將終身遺憾,2019年1月18日,在湖南寧鄉當地政府和好心人的幫助下,王桐華登上了前往台灣的飛機。

這是王桐華第一次坐飛機,雖然有些許的恐懼,但一想到能見父母,王桐華就再也不害怕了,他還貼心地為父母準備了蜂蜜、紅棗等特產作為禮物。

飛機降落後,王桐華的親妹妹王枋華親自到機場迎接,這是他們兩兄妹第一次相見,此時距離他們的父母來到台灣,已經足足過去了70年。

圖丨王桐華和王枋華

隨後,王桐華就跟隨妹妹來到了養老院,此時父親王道璜的神智非常不清晰,也基本上不能動彈或說話,但王道璜看到兒子後,卻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此時,劉詠梅非常清醒,她哭著撫摸著王桐華的手說:「讓媽媽看看你,這麼多年我做夢都哭,我哭我大陸那個女兒,連她的臉都沒看到,那個女兒就沒了,父母挂念子女路長呢……」

看到母親哭得非常傷心,王桐華連忙安慰母親,說不怪媽媽,那個年代沒有辦法,不能帶太多人……

隨後,母親劉詠梅就掏出一小盒藥膏交給王桐華,並囑咐兒子,這個東西不要拿給別人,萬一不舒服,留著自己擦,沒有父母在身邊,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可以說,無論兒子多大,在母親心中,都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王桐華見此連忙收好藥膏,並答應母親,一定聽媽媽的話。

圖丨王桐華父母所在的養老院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王桐華一直陪在父母身邊,他在臨走前,主動放棄了父母計劃留給他的遺產,王桐華說:

「兒未能侍奉盡孝,這些積蓄留待父母養老百年所用。」

其實,對於幾乎一生孤單的王桐華來講,能與父母相見,比什麼都重要,錢財又算得了什麼,血脈親情是無價的。

王桐華是不幸的,因為這麼多年,他沒有與父母團聚,也沒有享受到父母的關懷;王桐華又是幸運的,因為將近80歲了,父母還健在。

圖丨王桐華、王枋華和父母合影

王桐華一家發生的故事,是無數台灣老兵的縮影,不管兩岸同胞經歷多少風雨,有多長時間的分別,都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因為兩岸同胞流淌著一樣的鮮血!

文/學史知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2541d613c373468e66386480e91aa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