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凌晨2點多,一架波音757降落在湖北鄂州花湖機場並駛入停機位。
圖片:湖北鄂州花湖機場
抵達後,工作人員進行拆板,將數噸重的航空板箱從停機坪運至轉運中心。經過約2-3小時高效的分揀裝箱後,這架身形修長優美的飛機又將滿載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從鄂州花湖機場起飛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每個深夜,類似的飛機起落畫面都在鄂州花湖機場上演,這裡也仿佛成為了不夜城。
「從凌晨一點半開始,機場進入飛機降落高峰,一直忙碌到清晨六點,這個時間段所有的人、車、貨都是以最高效率在運轉。」轉運中心人員稱。
航空貨運能力在近些年已經成為各家快遞企業競逐的另一個賽場,爭奪牌照資源、建立航空公司、斥巨資購買飛機、籌建機場,順豐、京東、郵政、圓通等快遞公司均投入了重金。
作為第一個由快遞企業參與投建的機場航空樞紐,湖北鄂州花湖機場從2014年立項謀劃,到2022年正式投運,前後歷時8年。目前,順豐在鄂州花湖機場的國內、國際進出港貨量累計已突破10萬噸。
日前,時代財經探訪了已正式投運一周年的鄂州花湖機場。深夜仍在忙碌的機場背後,國內快遞業的航空戰役正愈演愈烈。
建機場拼時效,部分線路比UPS還快
鄂州,這個位於湖北東部,同時是湖北省面積最小的地級市,如今擁有我國真正意義上第一個貨運機場,也是亞洲第一個、世界第四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
「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以及周邊交通資源,鄂州當時戰勝了其他城市,最終湖北省與順豐成立的項目專班將貨運機場選址於此。」順豐鄂州轉運中心人員透露。據了解,以鄂州花湖機場為據點,順豐實現1.5-2小時飛行即可覆蓋全國經濟總量90%的地區。
因定位為貨運機場,花湖機場具有雙跑道運行、130餘個機位、指廊傳送帶等專業設施,有效地提升貨機起降頻次、縮短接駁時間、提高卸貨分揀效率等等。今年9月,順豐航空便將43條國內貨運航線轉場至鄂州。
截至2023年10月底,順豐每日有近90架次的貨運航班在鄂州機場起降,國內外航線共54條。據時代財經在現場觀察,最高峰時,幾分鐘就會有一架飛機降落。
擁有近百架飛機,順豐為何還要參與投建機場?有業內人士指出,建立航空樞紐的重要意義在於發揮中轉調度作用,降低航運成本。
鄂州航空工作人員稱,以全國各地運往合肥的貨運為例,原本可能需要開通10條航線,如今可集中至鄂州再統一轉運至合肥,「既節約了航班資源,也解決了貨量不均、裝載率低等問題,整體的運輸效率、經濟效益都提高了。」
高效的中轉效率離不開順豐的「工」字形轉運中心,這也是鄂州花湖機場的關鍵功能建築。根據此前順豐披露的數據,整個鄂州花湖機場總投資超300億元,其中轉運中心工程就投資了115億元,占比超三分之一。
據順豐鄂州轉運中心人員現場介紹,該轉運中心投用面積約70萬平方米,待全部建成「王」字型架構時面積將進一步擴大。此外,轉運中心分布總長52公里的分揀線,大小不同的包裹在上面飛馳而過,「最高每小時可分揀處理28萬件包裹。」
圖片:鄂州花湖機場順豐轉運中心
目前,海關監管等相關部門也已進駐順豐轉運中心。上述順豐航空工作人員稱,過去國內的貨物寄往美國洛杉磯需到口岸城市中轉、辦理多次報關手續,如今經鄂州花湖機場可以省去不少中間環節,「在某些熱門的國際線路上,由於航線結構、樞紐分布優勢,順豐的運輸時效上比UPS還能快4-5小時。」
順豐瞄準國際化,繼續投入新馬泰
除了輻射全國,順豐的野心還在於廣闊的海外市場。
今年4月以來,順豐在鄂州花湖機場相繼開通由鄂州飛往比利時列日、美國洛杉磯、阿聯阿布達比、新加坡、日本大阪等地的國際貨運航線。隨著10條國際貨運航線快速鋪開,目前順豐在鄂州的國際進出港貨量已累計達3萬噸。
不僅是順豐,國內一眾快遞物流企業均在加速邁開出海步伐。「縱觀整個國際物流發展史,所有物流企業的全球化都是跟著國家經濟走,出海是必然趨勢。」順豐集團國際業務發展負責人余國有稱。
近年來,中國經濟出海先後迎來三波浪潮,分別是中國製造出海、中國品牌出海以及如今的中國電商出海。物流作為國際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迎來了機遇和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一定會誕生一家或者幾家全球化的物流公司,順豐希望能做裡面的NO.1。」余國有指出。
而目前以商業快遞、電商小包為代表的國際快遞,核心訴求離不開快速、穩定和高性價比。余國有認為,要實現國際快遞的核心訴求,關鍵在於掌握貨機資源、空側場地、清關牌照以及首末段網絡四個能力。
其中,穩定的貨機資源是重中之重。根據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數據,截至今年前8月中國全行業擁有全貨機252架;另據企業方面披露,目前順豐運營全貨機97架、中國郵政43架、京東17架。
「順豐是中國運營全貨機數量最多的企業,未來我們還會持續投入,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飛機投入到機隊中,並在一些幹線上加密、加廣航班。」余國有稱。
圖片:鄂州花湖機場
不過目前,順豐離國際三大巨頭UPS、DHL以及FedEx尚有較大距離,譬如FedEx便擁有飛機710架。對此,余國有坦言,中國物流企業若要追趕國際巨頭估計需要以10年為單位來計算。
「這是一個漫長、艱巨的過程,一定需要分步驟循序漸進。」因此,順豐在國際市場的布局強調立足亞太、再放眼全球,先將亞太網絡一步一個腳印建立起來,再兼顧歐美或其他新興市場。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打法。在亞太市場,順豐一開始便規劃全鏈條打通,基建、航線、末端等投入較為迅速堅定,其中「新馬泰」海外能力強勁,實現了發貨後1至2天內便能完成派送。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在東南亞的快速發展藉助了嘉里物流的本地化能力,後者被順豐2021年所收購。此前順豐還曾參與極兔速遞的D輪融資並持有部分股權。余國有表示在東南亞市場,未來兩者間也會共享網絡。
除了繼續夯實亞太地區,目前順豐已在歐美、中東、南美、非洲等市場嘗試布局。
顯然,順豐的國際化征程還需要長期、堅定地投入。今年8月順豐正式開啟赴港上市之路,目的之一便在於擴大國際化的業務,「通過打開資本做更多海外網絡建設以及機隊投入,順豐要迅速把國際業務的規模做起來。」 余國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