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聖通換成呂雉,劉秀會廢后?劉邦和劉秀想要換太子有什麼區別

2023-12-07     尋根拜祖

原標題:如果郭聖通換成呂雉,劉秀會廢后?劉邦和劉秀想要換太子有什麼區別

劉秀會齜牙一笑:當初廢小郭,俺多少還有點歉疚,如果換作呂雉,俺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俺這個劉老三可不是俺祖宗劉老三,十個呂雉放眼前俺也能廢了她!

光武帝劉秀是高祖劉邦的八世孫,二人在史書上的形象可謂天壤之別,劉邦不學無術,劉秀是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太學生),劉邦無賴,劉秀爾雅,劉邦遊手好閒,劉秀樂於耕種,總之,劉秀一點都沒有繼承老祖宗的「精髓」。

不過那其實是史書的刻意塗抹,以我對劉秀的解讀,他簡直就是複製品的劉邦。

劉邦那時候沒有太學,但人家也是讀書人,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街溜子。劉邦好賴不計還混了一份正當職業(亭長),劉秀則因為學業不精,在太學混了幾年後沒當上官,只好回到家鄉自謀職業。

劉邦不事生產、不置家業,因此被劉太公罵得後腦勺生煙。劉秀其實也一樣,史書說他就喜歡種地,扯淡,我敢說劉秀連麥子和稗草都分不清,因為他從來就沒種過地,而是給他們家族的族長舂陵侯當了「職業經理人」,主要負責賣糧、跟佃戶打官司。

劉邦出身於小地主階級家庭,劉秀更牛叉,作為宗室子弟,他過著大地主的生活。劉邦好歹還有劉太公管著,劉秀則自幼喪父,他跟大哥、二哥一起成了「三害」,不光不置產業,還大把花錢,養了一群遊俠,作姦犯科的事沒少干,結果劉秀因此受到官府通緝,逃到二姐夫鄧晨家裡生活。

史書說,劉秀參與起兵是被大哥逼上梁山,其實扯淡,他從頭到尾都是積極的參與者,被通緝期間還跑到宛城聯絡了李通家族,商議共同舉兵的事宜。

這就對了嘛,一個標準的儒生怎麼可能走劉邦那樣的路?

有意思的是,劉秀就連排行都跟劉邦一樣。劉邦哥四個,他行三,劉秀哥仨,他也行三。

劉邦的創業過程很艱難,被項羽攆著打,連老爸、老婆都被打丟了。劉秀比劉邦更難,他在河北期間被人從南追到北,又從北追到南,冰天雪地里千里大逃亡,九死一生。

讓劉秀改命的貴人叫劉楊,此人跟劉秀同宗,西漢的真定王,是個擁兵十萬的地方豪強,當時已經投靠了邯鄲王郎的趙漢政權。

劉楊跟劉秀做了個讓人瞠目結舌的交易,他用十萬精兵,外加膚白貌美的外甥女郭聖通,換來給劉秀當小弟。

這哪是交易?分明是倒貼嘛!就這樣,劉秀憑藉新媳婦郭聖通的加持,陡然變身河北最牛叉的武裝勢力,並且打敗了王郎、與劉玄分道揚鑣,建立了東漢政權。

然而,天下統一才四年,劉秀突然變臉,他竟然廢了郭聖通,改立陰麗華為皇后。又過了兩年,郭聖通的兒子劉強「主動」將太子之位讓給了陰麗華的兒子劉莊。

劉秀廢后事件長期以來一直飽受爭議,喜歡陰麗華的人認為,陰麗華本來就是嫡妻,而且劉秀當年就有「娶妻當得陰麗華」的誓言,所以劉秀是為了愛情才改立陰麗華,是「愛情守衛者」。

對郭聖通深表同情的人認為,郭聖通是劉秀取得天下的貴人,劉秀卻過河拆橋,做得很不地道,渣男一枚。

我個人認為,力挺陰麗華毫無道理。理由很簡單,當劉秀迎娶郭聖通時,就表示陰麗華已經被劉秀降格為庶妻了。你劉秀既然答應了跟劉楊的交易,就不該獲得收益後翻臉懲罰郭聖通,這很不公平。

事實上,以我對東漢史的研究,陰麗華肯定是一個被美化了的人物,因為她兒子後來當了皇帝。所謂「娶妻當得陰麗華」應該就是一則編造的童話故事。

但我也不同意「劉秀是渣男」說,因為他對郭聖通和陰麗華的愛幾乎是不分上下的,兩個女兒各生了五個兒子,郭聖通還多生了一個女兒,因此不存在劉秀偏愛陰麗華的說法。

那麼問題就來了,劉秀為何要廢掉郭聖通呢?劉強又為何要讓出太子之位呢?這件事跟建武十五年的「度田事件」有關。

劉秀統一天下(建武十三年)後,就開始著手解決困擾天下幾十年的土地兼并和奴隸激增問題。這兩大毒瘤搞垮了西漢,如果不解決,東漢帝國註定是短命王朝。

「度田」就是丈量土地,追繳豪強多占的土地和奴隸。很顯然,這就是在革豪門士族集團的命,於是這些人勾結地方官府對抗度田,並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劉秀憑藉出色政治才華和軍事實力,一手軟一手硬,分化打擊,才平定了叛亂。可是叛亂雖然平定了,但隱憂依然存在,度田還必須搞下去,怎麼辦?

利益交換唄!這是劉秀的拿手好戲。

當年劉秀為何從喪家之犬,短短兩年時間就當上了皇帝?因為他看穿了本質:天下是豪門士族集團的天下,只有獲得他們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於是他開創了皇權與豪門士族集團共治天下模式,由此取得了包括劉楊在內的河北豪強的支持,並被他們抬上了皇位。

劉秀的豪門士族集團分兩大陣營,一方是以冀州、幽州為核心的河北集團,另一方是以南陽、潁川為核心的南陽集團,其中郭聖通所在的郭氏家族就是河北集團的代表,而陰麗華所在的陰氏家族就是南陽集團的代表。

也就是說,劉秀廢郭聖通改立陰麗華跟愛情無關,他只是選擇了南陽集團而已。

問題又來了,既然叛亂已經被平定,劉秀為何要妥協?又為何拋棄河北集團選擇南陽集團呢?

關於「度田」的成敗至今仍有爭議,我個人認為事件爆發時算不上成功,依然需要繼續推進。也就是說,眼下的叛亂雖然被遏制住了,但不代表沒有下一波。

對劉秀來說,他最大的威脅恰恰來自於以功臣集團為代表的豪家大族。麻煩的是,他不可能將這些人都推向對立面,只能用利益贖買,也就是以妥協換取他們的支持。

拿什麼做交換物呢?當然是這些豪族的長遠利益,比如皇后家族就是個肥美的誘餌。

此時,河北集團可謂風吹雨打去,因為功臣榜上的河北幫大佬們都已經故去了。也就是說,郭聖通身後的勢力凋零了,對皇權已經構不成任何威脅。而南陽功臣集團卻大多還活著,陰麗華背後的勢力很堅挺。

如果您是劉秀,你會選擇誰?毫無疑問是南陽集團嘛,何況劉秀本人就出身於南陽集團。這不是道德問題,而是事關東漢帝國的生存大計,別說犧牲郭聖通母子的利益,就是劉秀本人該付出也得付出。

所以,請不要粗暴地罵劉秀是「渣男」,他其實也是為了天下的安寧背負了道德的枷鎖。

劉強不傻,父親雖然沒有廢掉他的太子之位,但朝局他不可能看不清,廢皇后其實就是為了廢太子。所以,他主動辭職,替父親,也替他自己保住了一絲臉面。

您可見,劉秀換太子跟劉邦的目的不一樣,劉邦擔心劉盈過於軟弱,承擔不起大任,這其中還夾雜了他對戚夫人的偏愛。

劉強和劉莊不相上下,劉強的德行和大局觀還在劉莊之上,所以,劉秀換太子其實內心充滿了愧疚。因此劉強辭掉太子被改立為東海王后,劉秀破例給他封了兩塊封國,又給郭氏家族難以計數的物質待遇,還特令郭聖通稱「中山太后」。

如果郭聖通不願意呢?比如她是個女強人,呂雉再生,劉秀敢不敢廢了她呢?能不能廢了她呢?

題主可能是一位郭聖通的同情者,但我要遺憾地說,即便呂雉再生,也沒辦法阻止劉秀的廢后行動。

首先,跟劉秀打擂台的不是郭聖通、陰麗華,而是郭聖通、陰麗華背後的勢力,劉秀之所以敢這麼做,就是因為河北勢力衰弱了嘛,他挑的就是軟柿子,失去勢力支撐的郭聖通又能如何?

事實上,呂雉之所以能「打敗」劉邦,並不是呂雉本人有多強悍,而是她獲得了以豐沛集團為首的功臣派的支持。劉邦自知打不過群狼,只好妥協。

其次,劉秀的政治智慧遠在劉邦之上,他想做到的事哪裡是呂雉能阻止得了的?

後人都誇耀劉秀的軍事才華,其實我更欣賞劉秀的政治才能。從創建皇權與豪門士族集團共治天下的模式,到統一天下,再到度田事件、廢立皇后太子,再到創建尚書台制度,劉秀這一生最擅長平衡勢力,化敵為友,化腐朽為神奇。

他的這個才華放在整個中國歷史長河中,能與他相比的皇帝寥寥無幾。

碰上這麼一位高人,您最好祈求跟他站在一個陣營。呂雉確實也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且不論她的才華還不足以對抗劉秀,至少她沒有權力啊,拿什麼跟劉秀斗?

最後,劉秀其實最恨呂雉,他竟然對呂雉做了一件讓後人瞠目結舌的事。

劉邦叫「高帝」,誰是「高後」?您可能說是呂雉,但東漢以後其實改成了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

這就是劉秀的「傑作」,他認為呂雉擅權,殺害少帝,導致外戚干政,差點篡奪了大漢江山,不配再配享高廟。所以,他竟然將呂雉趕出了太廟,該由薄太后為「高後」。

這麼做很霸道,整個西漢王朝都沒一位皇帝敢這麼做,雖然他們都不是呂雉的後人。

說句趣話,如果把郭聖通換作呂雉,那正好幫了劉秀,那點愧疚之心沒了,下起手來更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707d02a374a5259d4fb9003ed1e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