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刺史王芬為何要綁架漢靈帝、改立合肥侯?曹操為何反對王芬?

2023-12-27     尋根拜祖

原標題:冀州刺史王芬為何要綁架漢靈帝、改立合肥侯?曹操為何反對王芬?

王芬「擁立合肥侯」是漢靈帝晚年所遭遇的一場未遂事變,它標誌著漢靈帝與豪門士族集團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東漢帝國已經從內部瓦解了。

中平五年(188年),冀州刺史王芬的家裡來了兩位客人,一位叫陳逸,時任魯國國相,另一位叫襄楷,當時有名的方士。

陳逸名氣不大,但他的父親陳蕃可謂家喻戶曉。陳蕃是塊硬骨頭,當年他在第一次黨錮之禍前後硬剛漢桓帝,兩次被罷官。

漢靈帝即位後,陳蕃又與大將軍竇武合作,準備將宦官集團一網打盡。豈料計劃泄露,竇武被殺,陳蕃不顧年老體衰,毅然率領一群太學生衝進皇宮,試圖解救竇武,卻遭遇宦官的殺害。

陳蕃死後,他的親屬、宗族,以及門生故吏全都遭遇禁錮。為了保護陳逸,有個叫朱震的縣令全家被抓、遭遇毒打,始終沒有供出陳逸的藏身之處。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漢靈帝擔心那些在「黨錮之禍」遭遇禁錮的士人被黃巾軍利用,於是下旨廢除禁錮。直到此時,躲藏了十六年之久的陳逸才重見天日,並且官至魯國國相。

襄楷也是個牛人,此人精通天文術數,擅陰陽之術,在漢桓帝時期兩次「詣闕上書」。因為上述的內容太過火爆,被扔進了監獄。

襄楷主要說了三個問題:其一,皇帝你寵幸宦官、遠離賢臣,濫施刑罰;其二,你淫蕩好色、奢侈浮華,文德將喪,教化盡廢;其三,你違天逆命,三光不明,五緯錯戾,必有亡國之災。

總而言之,你漢桓帝就是「桀紂再生」的昏君。

為這事,襄楷吃了幾年牢飯,但也因此被「鍍金」了,名聲大噪。漢靈帝即位後曾經徵辟襄楷,卻被他拒絕了。

陳逸和襄楷找王芬所為何來呢?襄楷開門見山:「最近天象表明,那些宦官們到了該被滅族的時候了。」

又是消滅宦官的事!自漢桓帝末期,士族集團多次發動對宦官集團的集體清除行動,影響最大的一次就是陳蕃、竇武那一次,但都失敗了。

陳逸和襄楷猶抱琵琶半遮面,他們只說了半句,以試探王芬的態度。王芬當即心領神會,他拍著胸脯說:「如果真的是這樣,我願意為天下人的前驅。」

隨後王芬便展開行動,他聯絡了周旌、許攸、陶丘洪、華歆等人,計劃趁漢靈帝巡幸河間舊邸的時候劫持他,然後再清除所有的宦官,並廢黜漢靈帝改立合肥侯。

問題來了,陳逸和襄楷的目的是「誅殺宦官」,王芬的目標顯然偏了,變成了「廢立皇帝」,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兩個:

其一,陳逸和襄楷雖然沒有明說「廢掉漢靈帝」,其實他們就是針對漢靈帝去的。只不過茲事體大,他們不敢貿然跟王芬挑明。當王芬「入伙」後,三人才敞開心扉,統一了思想。

其二,宦官集團之所以猖獗,皇帝才是他們的背後大佬,表面上宦官集團是士族集團的死對頭,事實上宦官僅僅是皇帝的打狗棍而已。因此,只有除掉漢靈帝才能斬草除根。

漢靈帝12歲親掌皇權,這個聰明的少年天子為了擺脫士族集團對自己的掣肘,長期以來一直培養宦官集團,製造了多次事件,給士族集團帶來沉重的打擊。

如果擺脫士族階級的歷史史觀,我個人認為漢靈帝的這些努力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東漢帝國沒落的病根就是士族集團壟斷資源、阻斷庶族階級進仕的途徑,並且大肆兼并土地、逼農為奴,摧毀了國家的經濟基礎。

東漢的宦官集團厲害之處在於,他們不光是皇權的助手,還發展成了庶族階級崛起的領路人。比較典型的就是曹操,他們家族就是靠宦官集團起家的庶族階級。

毫無疑問,漢靈帝的目的就是要刨了士族集團的利益之根,也因此成了士族階級的眼中釘。所以,我個人堅決反對單純以道德的立場看待漢靈帝,雖然他確實做了很多昏庸的事。

了解了這個背景,就一點也不意外王芬、陳逸、襄楷等人為何要對漢靈帝下手。

漢靈帝跟合肥侯一樣,原本是河間國的一個宗室子弟,因此他經常回到河間舊邸省親,王芬的計劃就是利用這個機會發動政變。

然而,王芬的計劃還沒開始就遭遇了內部質疑,華歆率先出手阻攔陶丘洪:「廢立這種事即便伊尹、霍光都冒了很大的險,王芬這個人性情粗俗,缺少謀略,成不了大事,你跟著他瞎折騰,只能給家族帶來殺身之禍,千萬別理他。」

王芬還曾經試圖拉攏曹操,卻不料被曹操迎頭一棒:「當年伊尹心懷赤誠,又位高權重;霍光有託孤之重、外戚相助,加上昌邑王劉賀根基淺,他們這才達成了廢立之舉。如今你王芬有啥?黨從比得過七王嗎?合肥侯有吳王、楚王的勢力嗎?你這麼做豈不是惹火上身嗎?」

行動還沒開始,內部就有人拆台,王芬的行動註定不會有好結果。

事實上華歆和曹操可謂一針見血,皇帝的安保森嚴,王芬所聯絡的這些人都不熟悉流程,也近不了漢靈帝的身,想劫持哪有那麼容易?

王芬所依靠的都是名士,這些名士不缺見識,但都是眼高手低、誇誇其談之輩,缺乏行動力。比如許攸,這夥計後來背叛袁紹,助力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卻最終被曹操清除了。

但王芬不為所動,他行動了。中平五年,王芬給漢靈帝打了一份報告:「黑山賊張燕攻打、劫掠官府,請求朝廷同意我發兵圍剿。」

王芬的目的是渾水摸魚,借著漢靈帝的聖旨起兵反攻漢靈帝。豈料,漢靈帝因為變故並未巡幸河間,王芬的計劃落空了。

不光如此,漢靈帝顯然聽到了什麼風聲,他勒令王芬按兵不動,並徵調他入朝。

王芬不傻,他知道計劃泄密了,入朝就是死路一條,不入朝就是謀反罪,想起兵手上有沒有詔令。走投無路之下,王芬解印逃跑了。

到這時候王芬才知道什麼叫窮途末路,行動策劃時身邊有一群人,等到他落難時竟然無人相助,於是驚恐之下王芬自殺了。

這個未遂事件影響不大,《後漢書》甚至都未記載,但它揭露了一個真相:此時的漢靈帝與士族集團之間已經水火不容,東漢帝國大廈將傾。

事實上,王芬的行動只是冰山一角,士族集團的領袖袁紹正在醞釀一場更大的事變。第二年,漢靈帝突然駕崩,由袁紹策動的「十常侍之亂」爆發,它直接摧毀了東漢帝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bace33d4f0e1588c87862a7f7e6ee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