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如果說一個關鍵詞的話,那麼一定口罩了。因為疫情的影響,口罩成為了全球最緊俏的產品。最初是中國人幾乎賣光了全球的口罩,用於支持武漢。隨後是中國開始大規模生產口罩,支援全球。
最緊張的時候,本人買過30塊一個的N95口罩,也買過10塊一個的普通外科口罩。正是因為如此,年初許多人都一股腦去做口罩。當時業內人紛紛在擴大產能,行業外的人也紛紛進入這個行業。一些本來生產服裝的也立馬轉型生產線,甚至很多毫不相關的工廠,也紛紛轉型生產口罩。
其實大家都去生產口罩有兩個目的,一個就是想著趁著口罩需求大,好好撈一筆。另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這個疫情可能持續時間非常久,對於自己原來的生意可能影響不小,那麼自己必須找到一個新的可以賺錢的生意。
那麼如今大半年過去了,這些去做口罩的人真的賺到錢了麼?最熱的時候,很多人都說成本1塊,銷售就是七八塊,而且大家還搶著要,100萬的投資,不用幾天就回來了,剩下的利潤了。在這裡的高利潤誘惑下,很多人紛紛搶著購買設備,招聘人員開始生產。
國內疫情穩定之後,很多人又把眼光投向國外。不過最終很多人發現,口罩這個市場根本沒有想像那麼美好。有一個人說了自己的案例,投資了1700萬,如今是月虧上千萬。還有人因為做欠錢買生產線做口罩,如今是負債纍纍,導致跳樓了。
其實口罩這個產品門檻並不高。我們發現最初口罩價格被炒得特別高,不過很快口罩的價格就回落了。因為隨著很多大型企業開始生產口罩,口罩的供應量馬上就上來了。很多小工廠買了設備,結果設備卻不熟悉,最初生產出來的質量不行,等到設備調試好了,產量又跟不上,等到終於熟悉起來了,產能跟質量都可以跟上了,發現口罩的價格已經下來了。
這個時候小工廠又發現,那些超級工廠們成本已經做到了非常便宜了,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了。內銷搞不過,外貿又達不到條件,因為美國也好,歐盟也好,他們的質量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小工廠根本無法達到這個標準。
事實上今年的口罩市場不僅僅沒有讓很多人賺到錢,反而是屍橫遍野。那麼那些大工廠就可以賺到錢麼?五菱、格力、比亞迪等公司都是在生產口罩中讓人關注的公司。最近比亞迪公布了業績報告,許多人就非常關注比亞迪搞口罩到底有沒有賺錢。
比亞迪在年初很快就投入生產口罩。最初很多人以為比亞迪不過是趁熱點而已。不過最終大家發現比亞迪做口罩真的是認真的。在董事長王傳福的帶領下,比亞迪加班加點,用了3天就研發出了生產線。當時王傳福也跟著員工每天忙到三四點。
如今比亞迪總計已經有300條生產線。目前比亞迪每天可以生產2千萬個口罩。這幾乎找到了中國每天口罩總產能的10%了。全球大約有一半的口罩都是在中國生產的。也就說比亞迪一個工廠,大約就占了全球5%的產能。
目前比亞迪還在不斷增加產能,因為國外的疫情還完全沒有好轉的情況。目前這個情況可能還會持續1到2年的時間。比亞迪目前每天還在以100萬到200萬隻的速度增產,按照比亞迪的設計,他們最大的產能可以達到5千萬隻。
因為如此,王傳福還被《財富》雜誌評選為全球抗疫英雄的19名。一個原來生產汽車的公司,卻突然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讓許多人確實想不到。那麼比亞迪把口罩生產做到這麼大,比亞迪賺錢了麼?
比亞迪的口罩生意屬於比亞迪精密製造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又屬於比亞迪電子,從財報上我們可以估算出,今年在一季度中比亞迪的口罩利潤大約是2億多。其實這個數據看著還不錯,不過對於比亞迪的規模來說,2億多也不算太大。
比亞迪把口罩的規模做到如此極致,一個季度也才賺2億多,估計全年的利潤在10億左右。那麼那些小口罩工廠的日子可想而知。其實口罩這個生意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你沒有準備,你就算是發現了機會,你也把握不住機會。
比亞迪不僅僅是一家汽車公司,他們還是全球第二大的電子產品代工企業,僅次於富士康。正是有了這個代工的積累,比亞迪才可以在口罩生意上獲得成功。對於那些沒有如此能力的小工廠們,最終大部分都是虧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