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祝福分手到新年互撕只有6個月,李大毛師徒新年第一瓜早已種下

2022-02-06     愛美食的小麗麗

原標題:從祝福分手到新年互撕只有6個月,李大毛師徒新年第一瓜早已種下

萬萬沒想到,新年釣魚圈的第一瓜竟然如此難看。尤其是在除夕的檔口,人人見面「虎年大吉、虎虎生威」,大毛師徒的互撕顯得如此不應景。僅此一項就能看出兩人的矛盾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師徒之間的互撕會是演戲嗎?

自媒體圈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娛樂圈的「光榮傳統」,老一代的頭部大V最開始靠炫富、狂妄吸粉的不在少數,在觀眾姥爺的眼球麻木後。又開始抱團「互撕」,假PK拆房子的也有。要不是G家管的嚴,這群人恐怕要開坦克,裝上空包彈互懟了。

所以「互撕」絕對是媒體吸引眼球的利器。我們先應該考慮,大毛師會不會互撕引流呢。

從兩者下手程度看:大毛老師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下手,永財直接被扣了「釣魚圈曹雲金」的帽子。永財則隱晦的爆出大毛老師的「私生活」,暗指生活作風問題,並且表示自己還有所保留,不排除最後再開R放大招。大毛老師直播也落淚了。

兩者的行為似乎超過了「表演性互撕」傷皮傷毛不傷骨的限度。不是點到為止,而是置對手於死地的狠手,乍看起來不像是表演。

且本人還有一點不明,比如兩者的分歧:

公羊車是師傅說是送的。徒弟說是抵的工資。這個問題,兩者要自證清白是很簡單的,把工資單拿出來就完了。「游釣中國」團隊建立這麼久了,人員也不少,難道沒社保?沒合同?發工資是拍現金嗎?為毛這個爭議要靠嘴炮輸出呢?

搶奪攝影師,這個爭議也是很奇怪的。大毛老師說要出發了,發現攝影師被挖走了,指責徒弟挖牆腳。即便是攝影師不是合同工,按拍攝周期跟班給錢,這麼大的節目組不可能臨開工再通知攝影師吧。這個年代會攝影的大有人在,徒弟想靠臨時拿了師傅的攝影師干擾師傅的拍攝,費力不討好,這有點匪夷所思吧。為什麼這個爭議里,攝影師自己沒出來說明問題呢?這個爭議是很蹊蹺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新年互撕」不像但不能完全排除是師徒二人的表演。說不定哪一天,師傅在溜魚急需幫助,徒弟恰巧路過,幫師傅拿下巨物。師徒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個人作為游釣中國的老觀眾,也期盼這一天到來。

期待有一天,師徒二人冰釋前嫌,再續情誼

「逆徒」、「釣魚圈的曹雲金」,這些帽子有點過

我們先捋一捋釣魚圈所謂的「師徒關係」。

我認為《游釣中國》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紀錄片屬性的釣魚視頻。除了釣魚本身,還有很多風土人情。但主角只有一個老頭,也難免枯燥。永財拜師大毛豐富了《游釣中國》的人文氣息,給節目增加了看點。相信很多看過《游釣中國》的釣友對那句:「楊永財,抄網!」記憶深刻。

但現在畢竟不是十幾年前,自媒體並不發達,「高手們」哪怕對餌料搭配也是捂的很緊的。一瓶蝦粉也可能成為一個河霸、庫頭的秘密武器。現在時代不同了,粉絲能夠變現。各路大V都在窮盡各種方法展示技術吸引粉絲,台釣的各種技術幾乎透明化。現在的釣魚視頻也是段子為主,技術為輔。

所以現在釣魚圈所謂「師徒」,並不是傳統的「傳道、授業」,學習釣魚技術的師徒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導流、導粉的利益關係。視頻最大的價值就是畫面本身,任何人都不會隨意出現在畫面中。叫徒弟也好,助手也罷,其實都是員工,只是更好聽而已。

示例:劉志強的視頻前一段時間突然出現了一個美女小尾巴,隨後她就進入劉的直播帶貨。N年前,化老爺子在節目裡收了個徒弟叫周俊,而周俊後來也成了公司的高管(後單飛成立六魚)。

所以,永財的單飛、與師傅的互撕跟相聲圈的曹懟郭事件,不能相提並論。德雲社培養演員有的是從小開始,頗有一些養育之恩(曹雲金十五六歲未成年就拜師郭德綱)。永財對於大毛是拿過來就用,不存在多少培養。「逆徒」的帽子,多少有點大了。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大大毛仍然是楊永財職業生涯中的貴人。沒有李大毛,楊永財單飛很難像現在起步這麼快。與「貴人」的恩怨壓不住,非要在春節這個檔口暴雷,只能是利益的衝突。

公羊車、攝影師都是浮雲,衝突的唯一導火索只能是利益

永財在回應中提到:為什麼化紹新、鄧剛枝繁葉茂,事業蒸蒸日上,大毛老師一支卻「膝下單薄」、「眾叛親離」,如某員工仲裁結工資,暗示大毛老師人品不佳。

是啊,為什麼別人的老師徒弟打得火熱,利益共享。大毛師徒卻打得不可開交,利益衝突呢?我覺得這與什麼人品關係不大,關鍵還是大毛老師的生存模式與化、鄧根本上不同。

同樣作為仍然活躍在釣魚圈的老前輩,化老師、鄧大師除了自帶明星BF,關鍵是人家都是老闆。相比之下大毛老師沒有多少實業,更像一個流量明星。營收手段相對於化氏、天元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化氏集團公司

有實業的明星老闆不管帶多少個徒弟,徒弟發展得有多好,最終徒弟

最優先依賴

還是自己的老闆。畢竟拿別人的產品總不如拿自己師傅的產品更方便。師徒之間就會有了天然的互助關係。

即便是單飛,比如周俊成立六魚。銷售可能有衝突,但只要在產品定位上差異化,原材料資源、技術共享仍然是可能的。跟師傅保持良好的關係,給投個資,一加一大於二也是可以的。

大毛老師相對於其他兩位大師,更像是一個流量明星,離開贊助、投資,自身不能產生價值,跟代言品牌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但是,靠代工、貼牌、代言生存,一來利益分配對象更多,需要更高的品牌溢價,性價比低,難走量。二來代言品牌和明星的關係是不穩固的。明星身價提高可能會拋棄品牌,品牌也會尋找更低價高流的明星。

我們完全可以推想,永財在《游釣中國》節目組擔任了重要的管理工作,與各個廠家的對接聯繫比較密切,關係不錯,否則僅僅靠抄魚肯定拿不了二三十萬的工資。從二人的對壘中也可以推斷,《游釣中國》在長視頻流量下降後,重心開始向直播傾斜。而很可能直播帶貨永財操持的比較多,師傅和徒弟對新模式下的收益分配產生了分歧,從而分手。兩方大機率是不歡而散,缺乏良好的溝通,終究是埋下了禍根。

永財單飛後,走的路線與大毛老師完全相同。代言的產品某釣線、某魚竿、某戶外電源與之前大毛老師的完全一樣。這些產品之前靠大毛老師的BF產生的附加值,成熟後卻讓徒弟摘走了,師傅的老朋友成了徒弟的老朋友,關係怎麼能不更加破裂。從師徒變成對手,還談什麼情分,誰搶誰的都是合理的。更不能排除商家從中作梗,炒作話題,博取流量。畢竟誰做廣告不想降低成本呢。

師徒二人的經歷正應了那句名言: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從利益的角度出發,鄧、化師徒其樂融融,大毛師徒卻新年互撕也就不奇怪了。

回顧「送公羊」,抵工資也是情誼。雖然你不餓,吃虧總是福。

本來楊永財在這個事件中天然是弱勢一方,因為知恩圖報乃是共識。師傅下手狠了點,但徒弟即便之前再委屈也要謹言慎行。沒了金龍,還有銀龍。何必因短期利益,影響大好前程。

揭露師傅隱私是一大敗筆,即便他身敗名裂對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就是普通人求職也知道背叛舊主乃是大忌。

這種行為不可取

就算公羊抵點工資也不虧,好好利用比那點工資更有價值。我敢說如果換其他任何一個起步階段的釣魚圈作者,跟大毛老師假送真買也是求之不得的。在視頻里做個擦車的動作,插入幾個以往的「美好回憶」的鏡頭,大喊一聲師傅「虎年大吉」,既有情懷又能借力。即便對方看著像蒼蠅一樣噁心,也不得不咽下去回一句「新年快樂」。

年輕啊,小伙子。

這個事件因搶代言而起(注意:大毛老師並不承認,代言品牌也未出面澄清),但商業操作本來就沒什麼對錯,只是引發了兩者往期矛盾的爆發而已。

就算是師傅搶了,換成別的有實力的人搶了,徒弟有沒什麼辦法呢。非得口無遮攔,吃不了小虧,那就吃個大虧吧。

大過年的給你張姨買點化妝品,去師傅家坐坐,伸手不打笑臉,打了左臉給他右臉,大毛老師還能播幾年啊,坐下來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最後願大毛師徒早日冰釋前嫌,兩人都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2733c026212a87ec82e7cd22ffa73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