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台積電的先兆,美商務部長提出「減少對台灣依賴」,轉向其他國家

2023-02-09     軍武觀察

原標題:拋棄台積電的先兆,美商務部長提出「減少對台灣依賴」,轉向其他國家

據悉,去年年末台積電正式向美完成了設立分公司儀式,將部分生產線轉往美國,首家工廠也已經同步建立。儘管美方將此舉的意義設定為「和台灣地區通力合作促進晶片行業復甦」,拜登也親自出席了設廠儀式並表達了重視,但台媒還是嗅到了一些「不利」的味道,有島內人士認為美方極力要求台積電轉移生產線並非是好消息,他們的技術將會同時因為不可抗力逐漸轉移到美國,到時該公司對美國的價值和意義會大幅縮減,美國插手台海的可能性將進一步降低。

8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接受採訪時透露了明確信號:美方當前確實在走「減少對台晶片依賴」的路線。主持人詢問:「政府是否因為台灣島和中國大陸太近,而美方過去也向台灣投入了大量的生產成本,這讓拜登政府非常憂慮?」雷蒙多對此表示贊同,並稱事實的確如此,因為一些複雜的原因美國內晶片製造業幾乎已經停滯了,30年的時間其他國家都在發展,美國內半導體生產企業卻損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口。

接著雷蒙多提出另一個觀點:美國現在更應該轉向印度去合作,印度才是半導體的「下一站」。她稱對美國來說印度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對象,印度的優勢是「龐大的人口、熟練的工人、會說英語的人,還是一個民主的法治國家」。所以接下來美國則要利用這一機會,在3月份派遣多名美企負責人員去印度探索市場,雙方今後在晶片領域全力合作。她不願過多提及和台灣地區的市場發展問題,只是一再強調美方要尋求更多機會。

對此有分析則認為,從去年的台積電遷移生產線的先兆,到現在美國政府明確「轉移合作方向」,意味著台積電等企業確實在被美方逐漸邊緣化,最終有拋棄的風險。此前「政客」網站曾在去年提出了一個設想:一旦台海地區局勢升級的話,美國除了國際「道義」問題,他們強行介入最大的實際價值也只有掌握技術的台積電公司,和向美國提供晶片供應的台企了。一旦這些企業轉移,或者美國不再依賴台灣生產線的話,美政府占據主動權的籌碼就會增加,也可以多出更多的選擇路線。

值得一提的還有,在採訪中主持人還提及印度當前面臨各種問題,比如污染、勞工待遇等,雷蒙多則表示印度在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後,正在協調相關標準。美媒認為印度科技行業基礎並不落後也是美方選擇他們的一個關鍵原因,當然更有可能是拋去利益拉攏其共同對抗中國。對此有評論稱:「美政府在亞洲尋找可以和中國抗衡的國家去投資,印度幾乎是唯一『可行性』選項,且當前莫迪政府渴望發展,對所有投資來者不拒。不過美國進入印度後,如果僅是投資經濟,不搞政治或者煽動兩國的衝突,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52e4093f91000231d55fadf6b3da8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