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加征關稅讓中國轉向?中方對印尼進行百億美元「重磅投資」

2024-11-01     軍武觀察

在29日歐盟對華關稅裁決當天,印尼宣布一條新聞:獲悉中國企業已經在印尼開始投資計劃,超過百億美元的電池工廠即將揭幕。新加坡《聯合早報》表示,印度尼西亞是東協內最希望和中國發展貿易關係的國家之一,和歐盟一樣希望獲得中國的稀土、電池等技術。中國的大型產業園落地印度尼西亞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這次中企沒有選擇和歐洲合作,這也讓反覆覬覦中國電池技術的歐盟落空了。

業內人士表示,這條消息宣布當天,歐盟也正式通過了對中國加征電動汽車關稅的決議,之前設置的最高35.3%的份額幾乎一點沒有變化,也表明歐盟準備對中國強硬到底。中國政府一直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在電池技術領域,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在海外投資建廠、開展技術合作等。現在歐盟的各種打壓政策,顯然已經不是中國企業的理想投資場所,甚至中企的投資有可能面類被沒收的結局,這就是西方所執行的「和中國去依賴化」策略。

與此相比,印度尼西亞近年來頻繁傳出和中國投資合作信號。這次中國投資的印尼,其區位優勢是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中國企業在印度尼西亞投資電池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優勢,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此外,印度尼西亞作為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和人口大國,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該國經濟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對能源存儲設備的需求日益增長,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領域購買意願很強烈。

所以綜合來看中國在印尼合作,前景未必會比歐盟差。除了廉價勞動力之外,印度尼西亞的鎳礦儲量在全球占比較高。中國在印度尼西亞投資電池技術,可以確保穩定的鎳資源供應,降低原材料採購成本和供應鏈風險。從佐科政府過渡到普拉博沃政府,印度尼西亞政府也為吸引外資投資電池技術等新興產業提供了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土地優惠等。這些政策支持為中國企業在印度尼西亞投資電池技術提供了保障,也是中企的最佳之選。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打壓中國,未來一定會自食其果。歐洲現在如同一個封閉的牢籠在裡面「閉門造車」,汽車技術競爭力已經落後的情況下,只依賴高關稅來養活巨嬰企業,這些企業在國際上根本拿不出手。如同早些年中國光伏進入歐洲,歐盟也是關上門用高關稅拒絕;現在中國光伏領域成為全球第一,歐洲卻只有一家企業上榜全球百強,足以證明他們的封鎖政策有多少惡果了。如果歐洲仍然拒絕中國,不接受電動汽車合作的前景的話,他們失去電車出口優勢的一天也就不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221e2416b59818cf80287d26ea09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