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數日之後,拜登終於談到台海,說出了讓美國最擔憂的事情

2022-08-09     佐羅軍事

原標題:沉默數日之後,拜登終於談到台海,說出了讓美國最擔憂的事情

沉默數日之後,拜登終於談到台海,說出了讓美國最擔憂的事情

佩洛西竄台導致中美關係高度緊張,而就在關鍵時刻,美國總統拜登卻再次被確診為新冠陽性,被安排隔離,恰好避開了熱度最高的風口。

8月8日結束隔離後,在該問題上沉默了近一個禮拜的拜登,在面對記者提問時首次回應佩洛西竄台一事。他表示,自己並不擔心台灣,而擔憂解放軍在台海周邊舉行的大規模軍演。而當被問到「佩洛西竄台是否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時,拜登說:「這是她的決定。」

「不擔心台灣」的意思是拜登認為近兩年大陸不會對台採取軍事行動,這其實也是美國軍方的判斷;「擔憂解放軍軍演」的意思則是美國擔心台海局勢以後會進入「新常態」,大陸會進一步收緊對台灣的政策;而最後把責任全推到佩洛西身上,把自己撇乾淨也屬於拜登的常規操作。

拜登這次嗓門壓得比較低,三言兩語就把佩洛西這事帶過去了,對中國不提「指責」而稱「擔憂」。他這麼低調,一方面當然是自知理虧,清楚自己對中國背信棄義,放縱佩洛西竄台卻毫不作為,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拜登政府並不想與中國發生直接的衝突。

俄烏戰場激戰正酣,美國雖然不想被俄羅斯牽制,但也不得不把相當一部分精力和資源投入到東歐,因此拜登不想看到亞太地區發生軍事衝突,從而導致自己顧此失彼,陷入雙線作戰的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冷戰時期的甘迺迪政府就曾提出過「打贏兩場半戰爭」的設想:一個指的是歐洲地區的蘇聯,一個指的是亞洲地區的中國,另外半個指的是亞非拉地區的小規模局部戰爭。

冷戰結束後,發生兩場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復存在,柯林頓政府便要求美軍具備「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能力,但現在的美國是否有這樣的能力,相信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

言歸正傳。現在美國的一些反華勢力和「冷戰愛好者」當然希望中美發生軍事衝突,因為這樣可以使北約的「亞太化」徹底從生米煮成熟飯。而對於拜登政府來說,現在台海發生衝突並不是一件好事,但他又怕在中期選舉前被扣上「對華軟弱」的帽子,所以一方面要繼續打「台灣牌」,另一方面又要在台灣問題上保持一定的「戰略模糊」,不至於與中國徹底走向對立。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拜登之所以刻意在台灣問題上保持低調,在佩洛西竄台前後不斷利用「三權分立」的藉口甩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美國仍面臨著經濟衰退的巨大壓力,而拜登政府希望借中國之手來擺脫危機。

美國通脹目前處於9%的高位,而GDP已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申請失業金的人數更是達到歷史新高。國內經濟矛盾已經非常尖銳,但美國政府卻拿不出太好的辦法,拜登只能一方面推動美聯儲不斷加息,另一方面寄希望於通過取消部分對華關稅的方式緩解通脹,因此拜登不希望這時與中國關係交惡。

(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美國通脹率變化)

但顯然佩洛西不這麼想,她更希望通過打「台灣牌」的方式來轉移國內矛盾,並藉此扭轉民主黨低迷的支持率,贏得中期選舉。不難看出,美國兩黨儘管在對華問題上聲稱有「高度共識」,然而內部各勢力在台灣問題上的利益卻不盡相同。

但無論美國如何從外部操弄台灣問題,怎麼打「台灣牌」,都挽救不了其內部衰落的大趨勢。實際上,美國越是把內部矛盾轉移到外部,越是不反思自己的錯誤,越是會加劇內部矛盾。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美國體制的糾錯機制暴露出了嚴重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國沒有羅斯福、尼克森這樣的有智慧、有膽量的政治家來解決這些矛盾了。

佩洛西為了一己私利竄台,拜登、布林肯等白宮高官為了「政治正確」毫無作為、一眾共和黨人「看戲不嫌事大」不斷拱火。我們看不到美國兩黨在台灣問題上有「國家利益」的考量,只有黨同伐異的黨派利益和精緻純粹的個人利益。

許多美國學者和政策專家都認為佩洛西這次竄台並不明智,難道拜登和身邊的決策者們不清楚?但事情最後還是發生了,原因很簡單,對於美國政客們來說,實實在在的個人利益和黨派利益,遠高於虛無縹緲的國家利益。因此這些人也只能被稱為「政客」而非「政治家」。

從個人角度來看,台灣問題對美國來說只是代表政客的利益,並不代表美國人民的利益。從國家角度來看,台灣只能算美國的在亞太地區的眾多利益之一,但對中國來說,台灣問題卻是絕對的核心利益。如果美國打算以「切香腸」的方式為台海問題的解決製造困難,那麼我們也能以「切香腸」的方法促進國家統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37f04e16ac2f70f3daeec095409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