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壓力下,美軍擔心關島保不住,中美西太交鋒,結局已經註定

2022-08-25     佐羅軍事

原標題:解放軍壓力下,美軍擔心關島保不住,中美西太交鋒,結局已經註定

解放軍壓力下,美軍擔心關島保不住,中美西太交鋒,結局已經註定

美高官宣稱要升級關島防禦體系,以應對中國威脅。卻不想時代已經變了,在這個矛比盾強的時代,單純的防禦無法抵禦進攻,主動出擊才是版本答案。

據美國媒體《戰區》報道,美國飛彈防禦局局長、海軍中將喬恩·希爾近日透露,美國正在對關島基地進行大規模升級改造,主要提升島嶼在面對彈道飛彈以及巡航飛彈時的防禦能力,確保基地能夠在遭到大規模飛彈攻擊時將損失降到最低,以應對來自中國的飛彈威脅。

圖註:美國飛彈防禦局局長、海軍中將喬恩·希爾

眾所周知,作為美軍在西太平洋上最重要的軍事基地,關島基地既是美國島鏈戰略中的核心,承擔著指揮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戰略部署職責。同時也是美國為監視、遏制中國崛起,在亞太地區設置的前哨站,時刻關注中國動向,為華盛頓的領導層提供來自中國的第一手情報。

在肩負多種戰略職責的情況下,關島基地的戰略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成為了美軍在西太平洋上名副其實的「大腦」。

既然是美軍的「大腦」,那就免不了會成為被解放軍重點關注的戰略目標。尤其是在中美實力此消彼長,解放軍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逐漸擴散到第二島鏈的情況下,關島基地的戰略生存空間,已經被解放軍各式新型彈道飛彈與巡航飛彈給擠沒了。

按照美軍自己的兵棋推演預測,一旦中美發生軍事摩擦或武裝衝突,整個關島基地將會面臨稍不注意就會有被炸上天的風險。

在時刻擔憂關島不保的大背景下,近年來美軍一直在想辦法提升關島基地的防禦體系,試圖解決基地生存性差、易被「斬首」摧毀的問題。

不過,在過去數年的時間裡,美軍所作的一系列努力均以失敗告終。無論是看似美好的「分布式部署」,還是聽起來很便宜的「提康德羅加巡洋艦改反導平台」,最後都存在防禦效率低下,無法完全攔截解放軍飛彈的問題。

這直接導致了美軍即便實施了這些升級措施,但關島基地所面臨的戰略生存環境依然沒有好轉。

就連此次希爾中將提到的關島防禦升級計劃,所做的也只是在給整個防禦系統「打補丁」而已,並不能解決問題。

美軍的努力之所以會一次又一次的付諸東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21世紀20年代是一個矛比盾強的時代。在進攻收益遠遠大於防禦的情況下,「疊甲」自然是沒有前途的選擇。

事實上,20年前的解放軍也曾有過與美軍相似的苦惱。當時中國剛剛開始建設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許多先進戰機與軍艦仍然處於圖紙階段。在整體技術水平落後美軍的情況下,解放軍為了儘快彌補兩軍差距,選擇了優先發展反艦飛彈,計劃用海量的岸基反艦飛彈與近海飛彈艇來抵消美國海軍的艦隊優勢。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依託岸基反艦飛彈的防禦體系雖然有著一定的威懾作用,但存在戰略層面過於被動的問題,一旦被美軍先發制人,整個防禦體系很容易被撕開缺口。想要建設完善的防禦系統,勢必需要掌握足夠的進攻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被敵人搶占先機。

因此,雖然今天解放軍建設的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依然以各式反艦飛彈為主要核心,但由於飛彈投放載具多樣化以及配套的支援體系更加完善,整個作戰體系已經具備相當靈活的戰略進攻性能力,牢牢掌握住了戰場主動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美軍再對中國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也無法對中國的防禦體系造成致命影響,反而有可能在解放軍的全面反擊下全軍覆沒。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敢在1996年的時候把航母開到台灣海峽之內,但在26年後的今天,他們只敢繞道菲律賓聖貝納迪諾海峽的原因。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雙方爆發衝突,美軍將無法承擔交戰中可能出現的大量損失,所以選擇了乾脆不打。

今天的美軍之所以會在關島防禦問題上屢屢碰壁,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執著於用被動防禦來抵消解放軍的進攻優勢,而忽視了對於進攻性力量的建設。連路都走錯了,不碰壁才奇怪呢。

當然,也不排除美軍高層有人在「裝糊塗」,畢竟美軍高層很清楚中美雙方在西太平洋上的實力差距,但又不能違背華盛頓領導層的反華政策,既要履行命令又要避免衝突,那最好的選擇自然是縮在關島當「烏龜」。所謂的升級防禦威懾中國的論調不過是做做戲罷了。

不管怎麼說,中美雙方在西太平洋上的較量已經進入到了尚未開始就已結束的階段。在結果已經註定的情況下,我們也不需要急於與美國分出勝負,畢竟時間已經站在了我們這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46ed60c2472b9ce635aa3cd27a930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