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蒙氏五大領域:語言表達

2023-07-02     我叫娜塔莉

原標題:分享 | 蒙氏五大領域:語言表達

關於語言表達,家庭教育有沒有秘訣?

有!那就是跟孩子聊天。

2019年,麻省理工學院通過對波士頓地區30多名4~6歲的兒童為研究對象,發現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活躍。因此,和孩子展開有意義的對話,對孩子的語言、認知、社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最有效的教育不是發生在你準備好的場景中,而是走在路上,你牽著他的手,慢慢地和他聊一聊。3歲後,孩子上幼兒園了,在家裡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可不能把這麼可貴的時間浪費在電子產品上哦。

孩子是一個有尊嚴、有思想的獨立個體,而且還是個超級有潛能的學習者,她們無時無刻不在吸收和創造。她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吸收環境中的一切,融入人格,伴隨一生。這就是吸收性心智。當孩子對環境中的某一部分內容表現出強烈、持續的興趣,並且樂此不疲地重複時,這便是蒙台梭利博士所說的「敏感期」到來了。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被環境支持的話,他就會非常輕鬆地獲得某項能力;而如果錯過了敏感期,同樣的學習對孩子來說就會變得尤為吃力,並且還很難達到同樣的效果。

附:孩子敏感期的秘密

3-6歲的孩子多集中在感官精細化語言動作社交發展這4個敏感期中。

  • 感官精細化,可以點擊這裡查看之前的內容。
  • 語言,今天想和大家詳細探討的內容。
  • 動作,則是每天保證2-3小時戶外的大動作發展時間,並在家裡給孩子各種動手操作的精細動作發展機會。
  • 社交發展,2歲半開始,孩子就逐漸由了強烈的社交願望。和同齡人在一起時,她們不僅僅是觀察和模仿,她們想要更多的互動和合作。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安排2歲入托班,3歲幼兒園的原因吧。每個幼兒園的傾向也許不同,家庭教育做好相應的配合和補充即可。

親子閱讀,是門檻最低的家庭教育。3-6歲的孩子閱讀的篇幅越來越長,種類也越來越豐富了,比如生活方式,科普繪本,藝術想像力繪本等。如果孩子對哪幾本特別喜歡,不妨放在隨手可取的地方,讓他們隨時可以拿到閱讀。

至於識字。讓孩子識字、閱讀的初衷,是發現和激發孩子的興趣,及時給予他充分的環境支持,滿足他的求知慾,為他埋下渴望閱讀的火種。所以我們希望孩子在閱讀中品嘗到的都是甘甜。如若孩子在識字過程中不主動、不積極,我們就必須暫時放棄,繼續等待。

具體怎麼操作呢?

我們可以接著看下去。

聽和說

0-3歲,孩子的心智像海綿一樣吸收了環境中所有的語言,3歲以後,她們便開始大量地輸出。「孩子模仿語言,卻不知道其所以然。字詞進到孩子腦內,猶如被磁鐵拉扯,秩序自行形成。

我們不要限制孩子的詞彙,也許家長的詞彙有限,我們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閱讀,和孩子一起成長。中文是這樣,英語也是這樣,不用把孩子限制在 「分級繪本」 中,可以全面地接觸各種題材的繪本哦!(英語的話,可以參考這些繪本 點擊了解 )

此外,聊天的內容也不要低估孩子的潛能我們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每次提問,多喝孩子展開大量有意義的對話

說到國學,我問過一些語文老師,她們的孩子大多小時候就喜歡古詩,喜歡成語,當我問及她們的 「成功經驗」 時,普遍的回答是:自己喜歡。是啊!只有當孩子發現他深愛的人自己就為詩詞陶醉,才會主動去感受韻律、吸收韻律

記得有一次冬天,我們帶多小多同學 「圍爐煮茶」。因為比較晚了,月亮正好出來,多小多同學激動的吟詩起來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他特別喜歡這句話,因為他也覺得有時候月亮像極了家裡的盤子。

另外還有一首詩,我們家很常用。就是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原因是家裡樓下的小池塘邊上有一棵高高的柳樹,這首詩,我就是在那裡教他的,後來每次路過,都要對著那棵柳樹吟詩。

再說說【英語】,0-3歲的任務,也是【聽、說】哦!【英文習得】和【中文習得】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從孩子剛剛出生,牙牙學語,我們就和孩子不斷地說說(聽,持續輸入);漸漸的,孩子能聽懂一些指令,給與反饋;然後,2-3歲的時候吧(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沉默期),慢慢的能蹦出簡單的詞句(說,開始輸出);再到4-5歲,孩子到了識字敏感期,開始認字,認更多的字,開啟了自主閱讀新篇章(讀,自主閱讀)...

解音遊戲

蒙氏教育里的【解音遊戲】,和娜塔莉前兩天寫的【學自拼前的準備】很接近。

比如很多實踐蒙氏教育的爸爸媽媽都會很早開始和孩子玩解音遊戲,比如問孩子:「用我的小耳朵聽一聽,rhinoceros(犀牛)的第一個音是什麼啊?」 孩子可能會找到 「r」 這個字母的音。之後還可以和孩子玩:「用我的小眼睛找一找,家裡的什麼東西是以 'r' 開頭的呢? 」

我們可以試著帶孩子去分辨首音、中間音、尾音。 比如dog,首音是d,中間音o,尾音g。讀慢一點,嘴型誇張點,這樣孩子可以慢慢意識到,一個單詞的發音是好幾個音素構成的,比如 dogd-o-g

中文也是這個道理,媽媽,m-a-ma, m-a-ma, mama,第一個音是 「m」。

當然,讓小小孩玩【解音遊戲】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讓孩子掌握拼音/拼讀,而是為了幫助孩子通過解音練習,逐漸做到發音準確、字正腔圓

識字遊戲

在蒙氏的識字環節,通常會使用【三段式】,然後配合各種遊戲。因為精力實在有限,所以在家裡,娜塔莉還是選擇用《一畝閱讀》來做識字啟蒙。短短的2個月里,已經熟識百來字,可以很輕鬆的閱讀《小羊上山》的第1冊。雖然小貴,但非常省心省力,一些都是很自然的學會的。(一畝閱讀的介紹 點擊了解 )

我也加入了蒙氏的一些小遊戲來鞏固。

1)字卡和模型匹配

這個可以投其所好,我們家多小多同學喜歡動物,我自然是從動物入手啦!

2)移動漢字盒

一邊增加詞彙量,一邊潛移默化的熟悉語法詞性

從識字,到組詞造句,甚至可以自己製作繪本小書。

運筆書寫

之前娜塔莉介紹過《英國早教教育大綱: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EYFS體系)》。在英國,讀/寫,是被寫入幼兒園的教育大綱的哦!

在這7大領域中,基本領域包括:

  • 交流與語言,身體的發展,個性、社會與情感的發展,這三個基本領域主要在0-3歲的班級里實施;
  • 特定領域:讀寫、數學、對世界的理解、藝術和設計的表現力在3-5歲的班級里實施。

掌握書寫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尤其是漢語書寫,更需要大腦和手的長期準備。

在孩子3歲半左右時,我們很可能會捕捉到孩子塗鴉的時刻,當孩子逐漸開始歪歪扭扭地畫出類似字母、筆畫、數字的圖案時,便預示著他進入了書寫敏感期。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準備一些難度遞增的控筆練習了。

孩子幾歲寫字最好?3歲早6歲晚,孩子的寫字敏感期,千萬別錯過

蒙台梭利博士通過長期觀察兒童發現,孩子的書寫敏感期出現在3歲半到4歲半之間,早於閱讀敏感期到來。

英文可以從字母開始臨摹,漢字可以從筆畫開始臨摹,從黑板到白紙,逐步練習書寫。一開始寫在紙上的時候,可能很大,可能很小,當孩子能很好地控制大小後,再給他提供田字格書寫。這時也可以引導孩子將這一技能應用在生活中,比如,製作賀卡,寫信,製作購物清單等。孩子一定會感到興奮和自豪的。

順便提一下關於孩子的自主閱讀

因為書寫是一個機械的過程,而閱讀時頭腦的邏輯過程。因為有了之前大量的漢字積累,所以從4歲半開始,當孩子大腦的邏輯思維能力漸趨成熟時,他才有可能進入自主閱讀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

【蒙氏語言】里的順序【聽/說/寫/讀】中的【寫】是從【控筆階段】開始,而【讀】是指【閱讀理解】。而傳統【英語學習】里的順序【聽/說/讀/寫】中的【讀】是指【指讀/認讀/識字】,而【寫】是指【寫句/寫段/寫短文】

所以總的來說,順序應該是:

-> -> 控筆練習 -> 識字認讀 -> 閱讀理解 -> 句段寫作

好了,林林總總寫了那麼多,娜塔莉也希望收到你們的啟蒙們故事。歡迎私信我或者給我留言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f31e0c7c846159ddbbf8b93302fb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