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
「關注」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一度受到毛主席信任的康生,在1960年的這一年受到了主席的嚴厲批評。原來,在一次主持原子彈的工作會議上,康生對宋任窮說道:
「計劃原子彈爆炸的時間放在1964年,還是太保守了,還是1962年好一些。」
毛主席聽到康生的這一番話後,立即反諷道:
「康生,要不你去擔任第二機械部的部長,搞原子彈吧?」
康生聽到毛主席話里諷刺的意味後,便立即不說話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毛主席在這次會議上對康生髮這麼大的脾氣?宋任窮挂帥原子彈,究竟經歷過哪些艱辛坎坷的歷程?
宋任窮挂帥原子彈,歷經多少坎坷
1964年,共和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試爆。毛主席聽聞這一驚人的好消息後,不禁感慨道:
「多虧宋任窮,他們不容易!」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毛主席命令宋任窮挂帥原子彈,在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他們究竟歷經過多少坎坷曲折呢?
1955年,在革命戰爭期間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宋任窮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令宋任窮沒有想到的是,在他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的第二年,就被調到了第二機械部擔任部長一職,其中最重要的工作,竟然是帶領當時的專家團隊研製原子彈!
對於中央的這一任命,宋任窮也是感到十分詫異。他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因為家境貧寒,宋任窮很早就失去了接受系統教育的機會。對於國家研製原子彈的工作,他此前更是從未有過接觸,一時間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該如何下手。
在走馬上任第二機械部部長之前,就有人善意地提醒過宋任窮,對他說:
「第二機械部里的人可都是知識分子,這裡面的人可不好打交道!」
讓宋任窮走馬上任,負責監督原子彈的製作和生產,都是來自毛主席的主意。毛主席究竟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才決定讓接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宋任窮走馬上任,全權監督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呢?
原來,在新中國成立後,宋任窮就被調往西南局,擔任西南局第一副書記一職。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在這個頗有地方權威的職務上,宋任窮表現得格外低調,中央下達的命令,宋任窮不僅能夠悉數照辦,而且還絕不聲張,這讓毛主席對宋任窮十分欣賞。
正所謂「事以秘成,言以泄敗」,宋任窮低調平和的性格,讓他成為了主席心中挂帥原子彈的不二人選。
事實證明,宋任窮並沒有辜負毛主席寄予他的厚望。1956年,宋任窮正式挂帥第三機械部部長一職(後改為第二機械部),在走馬上任之後,宋任窮立馬就遏制住了第二機械部在研製原子彈過程中匆忙冒進的行為。
在中國確定研製原子彈的計劃之初,不少專家們渴望讓中國立即擁有自己的原子彈,
為此,專家們不惜廢寢忘食,快馬加鞭,甚至提議由中國根據自己的設計理念,來製造核反應堆,為共和國自製原子彈來奠定基礎。
雖然這樣銳意進取的勇氣十分可嘉,但宋任窮敏銳地意識到:當時雖然中國不缺乏優秀的專家團隊,但在研製原子彈的經驗方面,中國還遠沒有蘇聯那樣豐富。
因此,在宋任窮看來,中國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中國還是應該在蘇聯專家經驗的基礎上,藉助蘇聯的機械裝備,來建起屬於自己的反應堆。在中國的技術和經驗成熟之後,中國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術體系。
不過,宋任窮並不敢對此事擅做決定,所以他將自己的想法彙報給了毛主席。宋任窮的觀點,受到了毛主席的深度認可。
在毛主席的批示下,專家團隊對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從此回到正軌,推動了共和國原子彈研製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康生質疑宋任窮,原子彈搞太慢
宋任窮在走馬上任,克服千難萬險,保障了20世紀50年代原子彈研製工作的平穩運行。
然而,這並不是宋任窮主持原子彈研製工作時唯一面臨的困難,在20世紀60年代,宋任窮更是不只一次受到了康生等人的責難。
那麼,宋任窮又是如何克服艱難,推動原子彈研製工作的?
共和國在原子彈初期的研製工作中之所以進展順利,與共和國獲得充足的外部援助密不可分,這個為共和國提供充足外部援助的國家,正是中國歷史上的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不過,
在20世紀50年代的末期,昔日裡向中國伸出之手的蘇聯,和中國之間的友誼逐漸產生了裂痕。
20世50年代末期,蘇聯出於和美國開展全球爭霸的需要,十分渴望在遠東地區建立起一個不凍港口。於是,在赫魯雪夫就向毛主席提議,將大連海港作為中蘇兩國海軍的軍事基地,
中蘇兩國在遼東半島建立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蘇聯會繼續加大對共和國核能源建設的援助,並且保障共和國海岸線的安全。
赫魯雪夫看似開出十分豐厚的條件,卻被毛主席義正言辭地拒絕,這是因為毛主席從赫魯雪夫的條款中看到了其中的兇險性。在赫魯雪夫提議建設的「聯合艦隊」中,中國雖然能夠在蘇聯的援助下,迅速建立起一支現代化的海軍艦隊。
不過,中國由於過度依賴蘇聯的海軍艦隊,共和國將很有可能失去指揮海軍主動權的機會,這將很有可能影響共和國收復台灣寶島的歷史進程。
然而,毛主席的婉言謝絕,卻讓赫魯雪夫心存不滿。赫魯雪夫威脅毛主席,聲稱倘若共和國不同意蘇聯方面的要求,蘇聯就中斷對共和國經濟建設的援助,其中包括對共和國原子彈研製方面的援助。
赫魯雪夫在釋放出蘇聯中斷中國的信號後,宋任窮立即對此予以高度重視,他要求中國的專家們和蘇聯的專家們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儘可能地在蘇聯的專家撤離之前,學習到蘇聯專家全部的看家本領,為共和國日後獨立自主研製原子彈做準備。
事實證明,宋任窮在原子彈的研製工作過程中有著驚人的判斷力。1959年,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單方面撕毀了對中國的外交援助協定,並且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撤回了全部的援華專家。
幸虧宋任窮對此早做準備,
讓從事原子彈研製工作的中國專家提早複製好了蘇聯專家的援華材料和圖紙,從而將這次赫魯雪夫單方面撕毀援華協定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毛主席在得知赫魯雪夫單方面撕毀援華協定,撤走了援華的蘇聯專家後,毛主席不緊不慢地說道:
「中國人民不怕蘇聯撤走援華專家、撕毀對華協定,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自力更生的,如果有一天中國人民成功研製出了原子彈,那麼中國人民就應該要給赫魯雪夫搬一個大勳章,一個一噸重的大勳章!」
毛主席的這番話,既有他身為歷史偉人的戰略眼光和英雄氣魄,也有宋任窮早做準備留給主席的底氣。1960年,在共和國經濟建設面臨艱難挑戰的時刻,宋任窮依然主持大局,保證了原子彈研製的平穩開展。
一次,一群慷慨激昂的青年將製作原子彈的機車扇子拉走,準備銷毀,
宋任窮知道後,立即不顧眾人的反對,冒著極大的風險讓解放軍戰士分三路部隊,竭盡全力追回了運輸原子彈製作的工具機,避免這些頭腦發熱的青年犯下更大的錯誤。
毛主席得知宋任窮做出的種種成就後,十分欣慰,表示自己一定會全力支持宋任窮任內的原子彈研製工作。
1960年,毛主席邀請宋任窮參加一場重要的中央會議,在會議上,毛主席熱情地詢問,在宋任窮看來,中國還需要花多長時間來製造原子彈,宋任窮回答道
:「主席,據保守的時間估算,我們還需要四年的時間。」
宋任窮的回答,讓毛主席感到十分滿意。不料好事的康生卻對此說道:
「原子彈的爆炸時間,最好不要是1964年,最好還是1962年,如果原子彈能夠提前2年爆炸,很能提振中國人民的士氣。」
康生的這一席話,顯然是在暗中斥責宋任窮推行原子彈爆炸的計劃還是保守了。毛主席聽到康生的話後,十分不高興,於是帶著諷刺的口吻對康生說道:
「宋任窮這個部長當不了,要不由你康生來當?」
從事文藝工作的康生,哪能擔任研製原子彈這樣的職務?康生聽出了毛主席話中的諷刺之意,於是立馬閉嘴。在會議結束後,毛主席對宋任窮說道:
「你身上的擔子很重,如果有什麼困難就隨時和中央提!」
宋任窮為何被調到東北,結束原子彈任命
就在宋任窮忙於推動原子彈的研製工程時,他忽然被調往中國東北,由張愛萍來全權負責共和國的原子彈研製工作,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共和國忽然叫停了對宋任窮的任命呢?
宋任窮之所以被調往東北,不再擔任原子彈的研製工作,並不是因為毛主席等人認為宋任窮做的不夠好,而是認為宋任窮在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中,有著傑出的表現。
20世紀60年代,
共和國將經濟建設和開發的重心轉移到了東北地區,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完成,共和國的石油需求量和糧食需求量急劇增長,因此共和國急需在當時還有待開發的東北興建大油倉和大糧倉。
因為當時的東北地區還有待開發,因此想要把東北地區建設成大油倉和大糧倉,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毛主席意識到,宋任窮是組織能力強,可以打硬仗、惡仗的人,所以毛主席意識到,想要推動東北地區的經濟開發,就非宋任窮不可。
事實證明,宋任窮並沒有辜負毛主席的希望,更沒有辜負共和國人民的希望,在宋任窮的不懈努力下。共和國在20世紀60年代不僅成功開發了大慶油田,
而且還順利將北大荒開墾成了「北大倉」,將此前相對荒涼的東北地區,開發成了共和國在20世紀60年代最富庶的地方。
時至今日,東北地區的發展繁榮,共和國的原子彈工程建設中依然有著宋任窮同志的身影,他的貢獻註定將被後世銘記,代代相傳,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