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對均田制的改革為什麼沉重打擊了已經衰敗的士族門閥?

2024-10-14     三目史官

眾所周知,均田制是北魏到唐朝前期最重要的土地所有制。但鮮為人知的是,從北魏到唐朝初年,均田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改革的。更加鮮為人知的是,唐朝初年對均田制的改革還沉重打擊了已經衰敗的士族門閥。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本鬼接下來說說一家之言。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馮太后採納李安世的建議,頒布均田令,建立均田制。簡單地說,均田制就是將朝廷控制的土地按照以人口為主的各項標準分配給民眾。但北魏的均田制存在有利於士族門閥的規定:擁有奴婢、部曲的人可以獲得額外授田,而且沒有人數限制。

奴婢和部曲是士族門閥控制人口的主要手段,北魏均田制的這項特殊規定意味著士族門閥可以通過增加奴婢、部曲的方式獲得更多的土地,而且上不封頂。再加上北魏均田制禁止買賣授田,士族門閥就可以藉此長期控制通過增加奴婢、部曲獲得的土地,甚至可以世代傳承。

可以說北魏均田制這項有利於士族門閥的規定算是在某種程度上「復興」了東漢的莊園,導致本已經走下坡路的士族門閥在北魏來了一波迴光返照,這也是北魏滅亡的原因之一。北魏滅亡後,北周和北齊都保留了這項規定。隋朝建立後開始限制奴婢授田的數量,但沒有取消。

直到唐朝建立後,李淵和唐太宗對均田制進行改革,禁止擁有奴婢、部曲的人獲得額外授田。唐朝還取消了士族門閥授田的買賣限制,為新興的寒門地主兼并已經破落的士族門閥的土地打開了大門。另外,唐朝還決定給寺廟、官戶、商人授田,減小士族門閥的授田額度。

綜上所述,唐朝初年對均田制的改革算是沉重打擊了士族門閥對於土地的控制,加強了新興寒門地主對土地的控制,加速了士族門閥進一步的衰落。此後士族門閥只能靠「世傳考試」和與皇族、寒門的姻親維持存在,士族門閥主導社會的時代結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b3a68352bf062178e1d61bfac8571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