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來自赤水河左岸的一個好酒樣本

2023-06-23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這是來自赤水河左岸的一個好酒樣本

這是來自赤水河左岸的一個好酒樣本

好山好水出好酒」,中國白酒的味道也是風土的味道。釀好酒是人與大自然的共同創造,離不開 「水、土、氣、氣、生」等自然地理條件。

天寶峰上,利用植物遮蔽照向酒罈的日光。

攝影/Phil

端午南風起,小麥覆隴黃。正值端午佳節,萬物勃發,新麥滿倉, 「順天應時 端午制曲」2023郎酒端午制曲大典暨郎酒莊園釀酒生態環境科學考察啟動儀式於6月22日在郎酒莊園吳家溝生態釀酒區隆重舉行,正式開啟了新一年釀酒盛事的序曲!

「順天應時 端午制曲」2023郎酒端午制曲大典暨郎酒莊園釀酒生態環境科學考察啟動儀式上的制曲女工。

攝影/Phil

01 天時和地利是美酒基因的「雙螺旋」

「端午制曲、重陽下沙」,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藺郎酒傳統釀製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端午時生產的高溫大曲具有更好的醬香、曲香和豉香,是釀造優質醬香型白酒必不可少的 「秘鑰」

端午時節氣溫上升,濕度增大,有利於微生物在曲塊中繁衍代謝。因此,端午制曲工藝持續沿用從未改變,這是歷代釀酒大師順應天時而摸索出的珍貴經驗,也是對「天」的尊重。

桐梓河匯入赤水河。

攝影/Phil

其實這背後還包含著匠人們對「地」的感知。

比如,醬香型白酒制曲通常選用支鏈澱粉含量高的軟質小麥。軟質小麥主要生長在我國中南部地區,由於不同緯度帶水熱條件的差異,低緯度地區的小麥成熟期要比高緯度地區略早,在農曆四月就能收穫。經過脫粒、乾燥,到了端午時節,新一茬小麥剛好可以用於制曲,把積蓄的芳香釋放出來。

「順天應時 端午制曲」2023郎酒端午制曲大典暨郎酒莊園釀酒生態環境科學考察啟動儀式上的制曲體驗環節。

天時和地利永遠是相輔相成的 「雙螺旋」,它們共同塑造了美酒的獨特基因。

喜宴是紅花郎系列產品的主打方向之一。

02 赤水河左岸郎酒「生態釀造共同體」

要破解郎酒莊園的美酒基因,不僅要仰望天空,還需要叩問大地。

郎酒廠區與雨季的赤水河。

攝影/Phil

我國有廣袤的國土面積,大家對於大尺度上的自然地理差異性習以為常。但當我們越是聚焦到一個較小的地理尺度,以更加細微的視角來探查一地的生態系統和地理差異,越能感受到一方水土對當地風物的塑造之力。

天寶峰依山勢而建的儲酒罐,其中最大容積的罐體儲酒量達到5000噸。

攝影/Phil

河流左岸和右岸,由於受地球自轉、地質地貌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呈現截然不同的地理特徵,進而塑造出各具特色的人文風物。就像波爾多左岸與右岸,河流兩側的葡萄酒產區共享同樣的自然稟賦又各有特色。

在郎酒莊園眺望赤水河紅軍大橋。

攝影/Phil

赤水河左岸郎酒莊園擁有得天獨厚的釀造環境,眾多獨特地理要素構成了複雜的 「生態釀造共同體」

青花郎,赤水河左岸莊園醬酒。

郎酒人在此基礎上歷時十餘年,打造五大生態釀酒區,順應自然規律,利用自然稟賦,生長養藏、天地仁和,終成赤水河左岸的善釀者!

郎酒廠區車間。

攝影/Phil

03 郎酒莊園釀酒生態環境科學考察正式啟動

藉由此次端午制曲大典,郎酒莊園釀酒生態環境科學考察於當日同時成功啟動。來自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閔慶文、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員張百平、微生物所研究員白逢彥、遺傳發育所研究員謝旗、植物所研究員莊平、四川省地質高工范曉、四川省地質環境研究中心高工陳世龍等多位專家學者,對郎酒莊園釀酒環境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對赤水河左岸獨特的地理、生態環境進行深度解碼。

專家學者認為,赤水河左岸地質特徵明顯,高山河谷地形結構獨特,深刻影響了谷地水熱條件和土壤有機質;這裡水的硬度高並呈天然弱鹼性;這裡植被覆蓋度高,自然生態環境良好,並觀察到植物分布與酒廠選址存在一定耦合性;微生物呈現多樣性特徵;赤水河左岸還擁有優質的天然喀斯特洞穴。

地寶洞的酒罈上布滿酒苔。

攝影/Phil

正是這些獨特的自然要素,造就了赤水河左岸郎酒莊園特有的微生態系統,成為釀製優質醬香原酒的理想天然環境。

郎酒品酒師與各位專家交流品酒。

攝影/Phil

正心正德,敬畏自然,崇尚科學,釀好酒,這是郎酒人對自然感恩的表達,也是對傳統工藝的堅守,更是對郎酒極致品質的矢志追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deca6ae5df4969be78504063b5c9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