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探險|活動報名

2023-10-19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探險|活動報名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探險|活動報名

活動信息

·

活動時間:

2023年10月27日—11月2日(7天)

·

活動地點:

新疆

·

報名諮詢:

中國國家地理科學考察部

010-64865566-227/229

(工作日9:00-18:00)

活動負責人:番文濤 13522343748

cngexpedition

克里雅河

發源於崑崙山

流經和田地區于田縣

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

在克里雅河流域範圍

分布著漢代的圓沙古城

魏晉至唐代的喀拉墩

以及唐代丹丹烏里克遺址群

越深入沙漠腹地

遺址的年代越為久遠

深藏的歷史也更為古老

在浩瀚的沙漠中,古代文明與古綠洲屬於依附關係。由於自然環境的改變,克里雅河在沙漠腹地乾枯斷流,這些沙漠綠洲古城也逐漸消失,最終掩埋在沙漠之下。

本次考察,我們將由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出發,沿克里雅河下游穿越至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考察克里雅河流域生態環境變化,找尋漂移的綠洲文明,探討分析當時人類的活動規律及環境變化。

隨隊專家

穆桂金

現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第四紀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會員、主要從事乾旱環境的形成及演變過程等方面的研究。多次率隊穿越沙漠腹地、進入羅布泊無人區、登上崑崙山高海拔寒區考察。

考察課題

考察塔克拉瑪干沙漠成因及演變,探究風沙危害與災害防治;

調查沙漠動植物與沙漠生態;

了解沙漠河流變遷與綠洲變化,解析古遺址時空分布與自然環境變遷的關係。

目的地介紹

新疆位於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6.境內分布的著名山脈自北而南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和崑崙山脈,盆地則為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從而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貌格局。獨特的地貌和漫長複雜的地貌演化歷程,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地形特徵和種類繁多的地貌類型。由於新疆地處亞洲大陸腹地,是世界上距大陸周邊海岸最遠的地區,乾旱少雨的氣候條件形成了廣袤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置示意圖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僅次於撒哈拉沙漠區中的魯卜哈利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作為一個「文明的大墓地」,在上個世紀初,塔克拉瑪干一度成為世界性的探險樂園。從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塔里木盆地挖掘出的寶物,至少收藏在全球十幾個國家的博物館裡。

攝影/李學亮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文化寶庫。沙漠吞噬了不計其數的城鎮、村莊,吞噬了生命、傳奇和細節,但留下了廢墟和遺址,留下了遙遠的回聲、零星的記憶和無限的遐想。樓蘭、尼雅、小河、米蘭、熱瓦克、丹丹烏里克……

這些著名的古城記錄了絲綢之路的繁華和興盛,並且經過了時間之手的精心打磨而熠熠生輝,成為大荒中的火種,重新播進人類的心田。有翼天使壁畫、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羅馬柱、印度佛像、樓蘭美女……這些地下出土的信息透露:這裡是地球上唯一四大文明交融的地區。

圖1:出自樓蘭屬地伊循城(米蘭古城)

圖2:尼雅遺址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錦

在西崑侖山的主峰 ——崑崙峰東面有一大片山地冰帽——古里雅大冰帽,面積達346平方公里,這裡是流向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一條大河——克里雅河的源頭所在。這條河流曾穿越浩瀚的沙海注入過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橫穿沙漠的四條綠色走廊之一,乾旱大地上流淌的「生命之河」,歷史上孕育了豐富的綠洲文明

克里雅河兩岸生長著大量的胡楊、紅柳、蘆葦等植被,生態系統完善,形成了東西寬十餘公里,南北長三百多公里的綠色長廊。在戈壁與沙漠中克里雅河在沒有一條支流補給的情況下,在水流下滲和沙漠地區強烈的蒸發作用下,克里雅河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推進200多公里後,消失於茫茫沙漠之中

這一路,我們將沿克里雅河,穿行至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去尋找克里雅河在茫茫沙漠最後消失的地方;去了解克里雅河流域的自然、人文風貌;去探究克里雅河流域綠洲演化、古文明興衰。

行程亮點

01

記錄克里雅河流域典型綠洲植被

正是在這片被稱作「死亡之海」的地方,在克里雅河流域其尾閭地區,形成了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中的一片綠洲,依然存在著堅韌的綠色生命,點綴在黃沙之上。這片沙漠綠洲,承載著自漢代以來「絲綢之路」綿延下來的遺蹟,它見證過歷史的輝煌。

隨著上游于田綠洲發展時對克里雅河水的利用,對於水資源的需求加大,作為克里雅河下游,現存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最後一片綠洲,其植物多樣性正呈現減少趨勢,使得該地區植物保護與研究工作尤為緊迫。

此圖為2021年巴丹吉林沙漠考察活動成果

本次考察活動,我們將協助專家,對克里雅河下游流域典型的綠洲植物進行調查、採集和拍攝清晰野外影像資料。這對於典型綠洲植物的研究與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希望能為今後該地區的植被與環境變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02

走進一座活著的沙漠博物館

塔里木盆地西部高山阻擋了主要氣流通道,由於青藏高原、天山山脈以及帕米爾高原的抬升阻礙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所以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的降雨量較少。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河與和田河之間,浩瀚的沙海一望無際,景色非常壯觀,有著最多的沙丘景觀,幾乎無所不有,變幻莫測。

正是不同方向的風力驅使沙粒不斷運動,從而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沙丘景觀。

塔克拉瑪干沙漠東西長1100多公里,南北寬550公里,面積約33.7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沙漠面積的一半,是我國第一大沙漠。沙漠的形成主要與乾旱氣候和沙源兩個因素有關。我國沙漠沙主要來自第四紀的鬆散沉積物,其次是來自第四紀以前的砂岩風化產物。

沙漠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提出了重大的挑戰,其表現為土地退化、生物群落衰退、氣候惡化,了解風沙危害與災害防治,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密切相關。

03

探究全球氣候變暖,對乾旱沙漠地區的影響?

2021年7月,塔克拉瑪干沙漠突現創紀錄洪水的新聞,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300多平方公里沙漠變成澤國。想到沙漠,給人第一印象,沙漠是一個極度乾旱和缺水的地方,這一新聞報道,顛覆了許多人對沙漠的認知,有誰能想到在廣袤無垠的沙漠中會出現洪水呢

極端氣候異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是偶然的現象,還是以後的常態?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導致許多區域降水量發生變化,而且還會引起降水量時空上的重新分配。西北乾旱地區出現由「暖干」向「暖濕」轉型現象,雖尚存在一定爭議,但南疆地區降水總體上呈增加趨勢,降水量的增加,這對乾旱的南疆沙漠地區是一種機遇還是一種挑戰?

攝影/阿丑

此次考察,我們將對話一線乾旱區研究的專家,探究沙漠突發洪水的原因,了解沙漠地區的土壤及地貌,探討未來乾旱區能否變綠洲以及所面臨的生態和環境問題

04

探尋克里雅河與綠洲古國的變遷

作為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克里雅河流域已經成為塔里木盆地南北緣重要的文化交流通道。據考古發現,在克里雅河中下游地段沿河兩岸。保留下很多古代人類的光輝遺蹟,如著名的有喀拉墩丹丹烏里克圓沙古城等。這些綠洲古國都與克里雅河有著多種多樣的聯繫。

象牙房是唐代軍鎮所在地

丹丹烏里克,是維吾爾語「象牙房」之意。北京大學教授榮新江考證,這裡曾是唐王朝設置在於闐的軍鎮傑謝鎮所在地。茫茫黃沙下,掩埋著公元8世紀的宗教廟宇、官府衙門和民居設施。圖是上世紀初斯坦因拍攝的丹丹烏里克佛寺遺址,木骨泥牆的建築框架彼時仍在。

喀拉墩遺址群在於田縣北,整個遺址呈不規則的條帶,北東方向分布在河岸的一級階地上。喀拉墩遺址中大量散布著各種動物的碎骨,包括有羊、馬、牛、駱駝、野豬、黃羊和一些飛禽,證明這裡曾有相當規模的養殖業,同時還進行過狩獵活動

這是喀拉墩遺址出土的壁畫殘片。觀音面如滿月,左側一隻手裡,舉著僅存一半的圓形物體,圓中間是用簡筆勾勒的小動物。有人說它是于闐國的守護神——鼠王。攝影/劉玉生

1901年4月英國人斯坦因在盜掘熱瓦克佛塔遺址時拍下的照片。佛塔外環繞一圈迴廊,迴廊兩側全是巨型造像。為使拍攝效果更加清晰,斯坦因讓人清理了造像周邊堆積的黃沙,導致其大量殘損倒塌。斯坦因走後,聞訊而至的尋寶人又將餘下雕塑毀壞殆盡。

圖為熱瓦克佛塔的現狀(攝影/趙來清)。曾經的它,比絲路南道上其他所有佛塔都宏偉壯觀。

在兩千多年前克里雅河下游,就已是農牧並舉的經濟生活方式。河流的自然改道、氣候乾旱和社會的長期動盪是促使河流下游古綠洲消亡的主要原因,研究綠洲的形成和演變,對克里雅河流域自然生態環境改變保護和解析古遺址時空分布都具有重要意義。

05

拜訪最後的沙漠部落民族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 有一個中國面積最大的村落——達里雅布依,維吾爾語意為「大河沿」,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幾乎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幾百公里沙漠現在依然不通公路,幾乎與世隔絕,這裡有千姿百態的原始胡楊林、神秘的沙漠景觀,克里雅人自稱四百多年前遷徙到此,因沿克里雅河而居,故被稱為克里雅人,在被發現之前,神秘的克里雅人一直不為人所知!

最早發現克里雅人並進行史料記載的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896年,他從於田縣出發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在沙海中找到漢唐遺址丹丹烏里克和喀拉墩古城後,他沿克里雅河追尋沙漠歷史生命痕跡,當他來到達里雅布依時,發現蜿蜒的河水在這裡形成了一塊神奇的綠洲,茂密的胡楊林里不僅有成群的野駱駝、野豬,更有一個生活在這裡的牧民部落,這就是達里雅布依

斯文·赫定後來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描述說:「樹林中的這些人是真正的隱者,連中國皇帝管理著的新疆都不知道。」

關於克里雅人的歷史也讓人難以捉摸:一種說法是克里雅人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後裔,為逃避戰亂翻越崑崙山進入了新疆;另一說法是克里雅人原來就是這裡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種說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樓蘭人的一支。他們究竟來自哪裡,至今仍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團

06

行攝大漠深處的「桃花源

沿克里雅河兩岸生長千姿百態的原始胡楊林,作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唯一喬木,胡楊悉數被當地人利用,他們用胡楊木搭建成最原始的房屋

每年10月下旬,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黃金季節。這個時間風沙小,溫度不高,塔里木盆地的胡楊樹會變成一片金黃色,這也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秋日美景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程介紹

D1 10月27日

和田集合

歡迎晚宴+行前說明會+專家講座

住宿:和田酒店

D2 10月28日

和田—崑崙大峽谷—普魯村—于田縣

乘越野車穿越崑崙大峽谷,造訪世外桃源普魯村。

住宿:于田酒店

D3 10月29日

于田—沙漠腹地穿越—達里雅布依新村—達里雅布依

乘越野車,從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麓,穿越至沙漠腹地,拜訪達里雅布依新村,了解因生態環境的惡化,搬遷住進新村的克里雅人新居生活。

住宿:沙漠露營

D4 10月30日

達里雅布依—克里雅河古河道—沙漠腹地—達里雅布依

前往達里雅布依(老村),沿著克里雅河深入沙漠腹地,考察河流沿岸胡楊、紅柳和蘆葦等沙漠典型綠洲植被;

抵達中外考古學家、探險家都嚮往的達里雅布依,了解達里雅布依自然、人文風貌,考察克里雅人古老原始村落,欣賞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日落風景及茂盛的胡楊樹。

住宿:沙漠露營

D5 10月31日

達里雅布依—于田

沿著克里雅河的老河床、胡楊林繼續深入沙漠腹地,尋找克里雅河在茫茫沙漠最後消失地;

沿老河床繼續深入,探尋比達里雅布依綠洲更為古老的三角洲,考察克里雅河流域早期人類活動之場所,尋找沙漠歷史生命痕跡。

住宿:于田酒店

D6 11月1日

于田縣—小佛寺遺址—熱瓦克佛寺遺址—吉亞鄉—和田

考察曾經是古絲綢南道上重要的佛教聖地熱瓦克佛寺遺址、小佛寺遺址,考察艾德萊斯綢起源地——吉亞鄉。

住宿:和田酒店

D7 11月2日

和田返程

活動結束

-END-

文字編輯 | 陳銳

海報設計 | 常迪

微信編輯 | 黃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317d1572cce1320a39905c9f328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