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才是孩子最應該上的課程——生活起來,運動起來,閱讀起來

2022-07-24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運動,才是孩子最應該上的課程——生活起來,運動起來,閱讀起來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運動,才是孩子最應該上的課程

來源|明教育

當別人推著孩子「雞血」那些長大後根本用不著的課程時,更有遠見的家長願意花重金送孩子玩運動。儘管他們心裡有數,大部分孩子都不會成為專業運動員,但是他們知道,從運動中學到的東西,夠孩子受用一生。

讓孩子玩運動並不代表你希望他未來能憑體育特長獲得獎學金,或者成為專業的運動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童年還是青春期,運動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運動能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聯繫,讓他們學會珍惜和成年人之間的關係,獲得自信心,以及為自己設立目標、完成目標。

現在有很多家長會讓他們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參加運動隊,夢想著他們有一天能成為體育明星。他們在心裡悄悄地盼望孩子能在大學獲得全額獎學金,有朝一日能參加奧運會,或者成為一名專業的運動員。

而事實是,能實現這些夢想的人不到總人口的1%。所以,對於剩下的99%的人,他們的孩子可能很擅長運動、處於平均水平,或者對運動完全不感興趣,我們應該心裡有數,他們最終都不會成為從事這些運動的專業運動員。

然而研究卻表明,從運動中學得的其他東西,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

運動精神和團隊精神

在運動場上,孩子們能學會如何輪流上陣、如何等待輪候、如何在輸掉比賽的時候不低頭、如何對勝利的對手說聲恭喜,學會傳球,不把所有的榮耀都歸給自己。

如今,學校會教孩子們,要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成果就要學會團隊協作——這是21世紀裡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教給孩子的——而一支運動隊就是孩子學習團隊協作的藝術的最佳場所。

領導力

試想一下,除了在運動場上,孩子們在童年時期還有什麼機會能夠以健康、有效的方式領導其他孩子呢?這種機會並不多。

天生的領導者們需要有場合發揮他們的領導才能,而那些還沒展現出領導力的孩子們則需要看到其他孩子(而非成年人)站在領導者的位置上。

他們需要摸索出他們想追隨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希望像誰一樣去領導他人。

而作為一支隊伍的隊長和領導者,最棒的一點就是他們的位置受到其他隊員的認可,而這也是其他孩子所渴求的。

在成長過程中的過渡階段,每個人都需要知道什麼時候該站出來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什麼時候去追隨他人的領導——而在童年學習這堂課的最佳課堂,無疑就是運動場。

從失敗中學習

是什麼讓孩子獲得幸福感和取得成功?如果你熟讀過有關文章,你會發現,排在前列的是「失敗」和「同理心」。我說的失敗可不是在考試中得個B,而是真正的失敗——運動場上的輸贏。

在運動場外,這一代的家長總是希望保護孩子們遠離失敗,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到其他地方,從來不想孩子體會輸的感覺。而這正造就了我們抱怨的一代人。

簡單地說,孩子需要學會輸,他們必須知道自己不總是最好的,這樣他們才會更加努力,並成長為一個更頑強的人。

歸屬感

讓孩子成為團隊的一員能給他們一個積極的身份。所有的孩子都渴望歸屬感,他們想和朋友一起玩,想和朋友一樣,因為這能帶給他們安全感。

研究顯示,那些屬於某個團隊的孩子,包括穿統一制服的孩子,在遇到高風險的行為時,更容易形成有力的同伴關係,作出更好的選擇。

他們也更傾向於和想法相似的同伴建立聯繫,並對學業更上心。

對身體的好處

運動有益身體健康這一點誰都知道,但仔細想想,如今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從前靜態了很多。

打遊戲、看電視,螢幕時間支配了孩子的課餘生活。那些一天12個小時在戶外奔跑、攀爬、游泳的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不復存在了。對一些孩子來說,即使是校園健身房和體育課都成了他們不感興趣的事。

所以,只有有組織的團隊運動才能讓孩子們好好運動一場。他們能花上一整天來奔跑、運動,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健康、更有食慾、心情更好,同時也能學得更好。

紀律性

學習的自律性是由很多細節積累而成的。

那些從事運動的孩子必須要管理自己的制服、知道自己幾點要到哪裡集合,還要在朋友邀請他們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懂得拒絕,有時候還要保持良好的學分才能繼續在運動隊里比賽。

這些小事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並在未來做出更負責任的選擇。

促進腦力發展

有證據表明,重複的動作不僅能提升大腦的整體功能,對於大腦的執行功能的影響尤其大。

執行功能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它包括制定計劃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控制衝動、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規劃,最終完成任務的能力。

這聽起來是不是正是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兒童正在應對的問題?沒錯,在美國,有11%的兒童正受到注意力缺陷的影響,而在過去十年里,這個數字幾乎翻了一倍。

這些在注意力方面有缺陷的孩子需要通過一些常規的訓練來改善問題,而這些訓練提供的好處,團隊運動幾乎都能提供。

更強的自尊心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自我感覺良好。而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孩子們需要切實地取得成功,並因為他們的成功而獲得讚揚,而不是只從父母那裡獲得表揚,因為那樣並不會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自尊心。

孩子們從運動中取得的成就能幫助他們形成自信心,繼而讓他們認識自己的自我價值,培養自主性,在別處想要獲得這樣的好處可不容易。

建立與大人之間的情感

如果你幸運的話,可能在你的成長經歷里,在家庭之外,還有其他的大人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給你的生活帶來了良好的影響。對很多孩子來說,這個角色可能是一個教練或者老師。

對孩子來說,如果能有和一個大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關係,能從他那得到鼓勵,以及認識到失敗是成長的一部分,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性格,這是一件很健康的事。

而這樣的依戀關係也被證實能幫助他們在之後的人生里更好地和其他大人建立起情感。

更多的家庭時間

最後一點,也是很關鍵的一點,一些研究顯示,從事運動的孩子事實上會和家人度過更多的時間。

也許你覺得這很難想像,因為為了參加比賽,我們總是忙著把孩子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但事實上,如今美國的父母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少得可憐,所以這些在車上共度的時光反而顯得很珍貴。

你們可以在車上聊聊除比賽之外的其他事,可以聊聊友情,接下來的計劃(除了體育比賽之外的其他方面),以及任何你的孩子想要一吐為快的內容。

我經常聽到孩子們說,他們不想要在前往比賽的途中和比賽結束後的車程里聽父母像教練一般地指導他們。他們尤其不想要在輸掉比賽之後,在回家的路上聽家長的說教。所以請好好利用車上的這段親子時光,和孩子聊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給家庭教育的三個建議:生活起來,運動起來,閱讀起來

原創|白羽

來源|第一教育

作業少了,補習班沒了,雙休日、寒暑假多出來的時間幹什麼?

生活起來、運動起來、閱讀起來,陳小文給出三大點建議。

1、生活起來

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家中的生活讓孩子多參與,家務讓孩子幫著做,這樣他會獲得家庭的歸屬感,而不是一個只在學習征途上慢慢前行的一個孤獨旅人。而且隨著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參與家庭生活家庭勞作頻率的增加,他也會對自己的父母來產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更好的獨立不僅是只會做一些家務,而是在自理能力的培養過程當中,讓孩子們會生活、能生活、感受生活的味道。

要做到這些,家長一定要「懶」一些,該孩子做的,就不能替代孩子做。

2、運動起來

一個積極運動的人,產生的神經遞質會讓他的情緒更加的積極,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強健心肺機能,為大腦輸送更多的養分,他的抗挫能力也會更強,他的生命也會更有活力。

運動是日積月累的

比如一分鐘跳繩,不需要去花高價聘請教練來訓練,只需要從小堅持不懈地練習。無論是跳繩。還是50米跑或者耐力跑,這些體質健康的標準,家長應該記在心裡,鼓勵孩子不斷向一個更高的目標去邁進,自己和自己比永遠是一種最積極、最安全的競賽。

運動是快樂的

比如最基本的跑、跳、投、踢這些大肌肉運動,比如一些需要肢體相互配合的爬、鑽、游泳,還有一些精細的動作,捏、挑、折等,在生活當中就能找到各種各樣的運動遊戲和運動小項目,讓孩子覺得運動是很快樂的,這個才是最重要的,要讓運動成為孩子一生的習慣。

運動是隨時隨地的

比如背書包,也可以看成是一種負重鍛鍊。再比如可以選一些安靜的智力運動,比如像棋類、橋牌等,有動有靜,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進行。

3、閱讀起來

用閱讀來豐富孩子平淡的日常生活吧!

孩子進入到學習階段之後,實事求是的說,一年當中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在學校家庭兩點一線間度過的。所以通過閱讀,用豐富多變的故事情節、多元的觀察視角、豐富的情感體驗,才能讓孩子和世界保持密切的聯繫。優質的書籍,能夠刺激孩子的想像力、拓寬孩子的視野、增加孩子的思辨能力,這些難道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力?

多多發掘閱讀時間

每天利用碎片時間讓孩子能夠讀一點;每周留點時間,特別是在雙休日,設置一段給孩子專門讀書的放鬆時間;在寒暑假,給孩子設定一個小目標去讀完一本書。

激發閱讀興趣

激發閱讀興趣的起跑線,不是在學習機構,而是在家庭,關鍵人是父母。閱讀,不是給孩子一個音頻讓他去聽,主要的方式應是親子閱讀。當孩子從幼兒到小學階段,家長要經常為孩子閱讀,那個場景將會成為孩子終身的溫馨回憶。

擴大閱讀種類和深度

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從一類書擴大到各類書,閱讀種類要豐富起來,逐步地接觸有深度的書,比如那些長時間、大跨度描繪真實世界的作品,或者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作品,以及有較強思辨性的作品。隨著孩子的年級的升高,散文、雜文、歷史、科普、科幻、哲學、傳記藝術等,都應該進入閱讀清單。我們都知道孩子不能挑食,不能偏食,閱讀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請用家長的閱讀品位來提升孩子的閱讀品位。

設置電子產品靜默時間

很多時候,家長在抱怨孩子手機放不下來。但通過諮詢,陳小文發現首先是家長自己的手機也放不下來。要讓孩子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建議家長每天在家裡設置一個「電子產品靜默時間」,不用太長,20至30分鐘就很好。

李鎮西:學校教育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回歸樸素和幸福的教育

《人民日報》列出9個家庭教育觀念,你認可嗎?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投資自己和未來,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向美而行:新教育實驗通識與實踐五十講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讓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cb10ff01a081a2981960180e24f3c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