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醫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2023-11-09     納諾巴伯氫友會

原標題:氫醫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氫醫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為起步階段;在《自然醫學)雜誌發表文章,宣告安全劑量的氫氣有醫療效果為乘風起飛階段;通過「三類醫療設備」認定實現落地中國。

(一) 氫醫學從《科學》起步

古時候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類風餐露宿,天地日月為伴,裸露的肌膚得到黑色素的保護。後來人類掌握了工具,將皮草製成衣服,有了溫暖的毛皮衣服加持,寒冷的北極地區不再是人類的禁區,甚至出現了常年與冰雪為伴的因紐特人。這些白種人喜愛陽光,一旦有機會就去曬太陽。而失去黑色素保護的皮膚細胞常經不起陽光中紫外線的刺激,不受管制地活躍增殖起來,導致皮膚癌的發生。

人們致力於研究皮膚癌發生的病理機制,發現沐浴在同一片陽光下,不同人種的肌膚表現大相逕庭。黃種人皮膚曬後色素細胞容易活躍,皮膚變黑,但較少患癌;白種人皮膚曬後容易灼傷,出現紅斑雀斑,易惡性變為皮膚癌。皮膚色素細胞是最重要的皮膚保護機制,白種人容易患皮膚癌是因為皮膚缺乏色素細胞,導致保護功能變弱,肌膚容易被曬傷和老化,更促進了皮膚癌的發生。防治皮膚癌一直是困擾白種人的不易解決的問題。

1975 年,美國 Baylor 大學的 Dole 博士在《科學》 (Science) 雜誌發表了題為「高壓氫療法:一種可能的癌症治療方法( Hyperbaric Hydrogen Therapy: A Possible Treatment fo Cancer)」的文章,研究結果顯示,在小鼠暴露於高壓氫艙 10 天之後,瘤體顏色變黑,有些瘤體消失,有些瘤體的底部縮小,而同時小鼠未受到任何損害。這是第一篇說明氫氣有醫療 效應的文章,但高濃度高壓下氫氣有爆炸的風險。

(二)氫醫學在《自然醫學》乘風起飛

事實上,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早已發現一些含有氫氣的溫泉,比如德國的諾爾登瑙泉水和法國的盧爾德泉水,人們從中享受了天然溫泉的醫療保健作用。從 20 世紀30年代開始,人類還發現通過人工電解的方法可以改善飲用水,使之成為有健康功效的水。

日本醫科大學老年病研究中心的太田成男( Shigeo Ohta)教授是研究線粒體代謝的專家,他對電解水的醫療功效很感興趣,認定是氫氣分子賦予了其醫療功 效。他從體外無細胞實驗到維胞實驗的分子機制探究,再到動物模型功效實驗,驗證了吸人2%~4% 的低濃度氫氣就可 以產生治療疾病的效果。 同時他發現了氫分子的選擇性抗氧化作用。 他的這兩個研究成果發表在 2007 年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

他至少解決了氫氣醫學的兩大基本問題:一是不擔心爆炸的低劑量氫氣就可以有醫療作用;二是氫分子在抗氧化自由基的獨特地位,即只選擇性對抗有害自由基。 他的發現使得氫醫學方便易行,成為可推廣應用的新的健康和醫療手段。 氫分子生物醫學研究隊伍迅速在世界各地形成;氫分子醫療效應的論著和研究論文迅速增多;氫分子的生物醫學研究成果紛紛得到同行和當地政府的認可;涉及醫學的氫分子專利劇增。

(三)氫醫學通過「三類醫療設備」認定實現落地

氫分子療法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是個必須經歷的漫長過程。十多年來世界各地的臨床人體試驗成果陸續呈現。有從個案報道到真實世界數據的研究成果,比如徐克成教授團隊出版的《氫氣控癌:理論和實踐》一書,總結了 82 例氫氣吸入療法的腫瘤患者的治療經驗;有從隊列試驗再到雙盲對照的研究成果,比如秦樹存教授團隊出版的《氫氣醫學人群試驗》(漫畫版)一書,其中包含世界各地研究團隊對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運動系統疾病的臨床試驗報告;有從單中心到多中心的研究成果,比如鍾南山院士團隊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和病毒性肺炎的人群試驗報告。以上這些人體試驗數據有力地推動了氫醫學的發展。

2016 年日本厚生省認定氫療法為先進醫療手段;2020 年我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把氫氧吸入治療納入病毒性肺炎治療方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氫氧霧化吸入機為二類醫療設備。如今,各種氫供體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作為日常用品進入商品市場和百姓生活,其中一些有實力的企業正在努力推動其氫供體產品成為醫療或者保健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觀點內容來源於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氫醫學基礎與應用】一書第4-5頁,本書版號為:ISBN 978-7-03-076012-8,納諾巴伯氫友會不對其科學性、有效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若內容涉及健康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健康指導依據。溫馨提示:氫氣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c8a0d10746be9d140bef88a1db22b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