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棄權後,歐盟有了「底氣」:11月對中國加稅,確定了

2024-08-22     軍武觀察

據悉,7月4日歐盟決定對中國加征臨時電動汽車關稅的信息,至今已經實施了一個多月。在此期間,歐盟數次放出了「能談」的信號,希望中國方面與其積極交涉。歐盟的「臨時關稅」並非是固定下來的,歐洲媒體也表示只要中國誠心商量,加稅還有迴旋的餘地。因為歐洲國家對加征關稅這件事始終不「齊心」,有很多國家在之前都是明確表示這件事沒什麼好處,比如德國多次站出來反對加稅,德國總理朔爾茨也搖頭表示「不支持貿易保護主義」,歐盟內部阻力很大才給了中國談判的機會。

在此期間發生了一件事,就是英國媒體所說的「七月表決事件」。在7月中旬歐盟委員會進行了一次正式投票,要求每個國家亮明對加征中國電動汽車關稅的態度(無約束力);在這次投票中,12國投了贊成票,4國反對,11國棄權。其中有一個明顯的轉變是:之前一直要對中國」網開一面「的德國進入了棄權的行列。德國媒體的解釋是:棄權意味著支持談判,德國是不想破壞歐盟團結才做出的舉動,也不贊成加稅。但有人很快就提出了質疑:如果德國不同意加稅,那就只有反對,棄權明顯是「默認支持」。

20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函表示:向有關方面發送了有關歐盟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決定草案,最遲將於2024年11月實際徵收進口關稅。歐盟正式發函意味著這件事有了「書面保證」,確定將會實行。此外,歐盟略微調低了對中國加稅的額度,比如上汽集團36.3%,而非之前所公布的37.6%,其他車企也有很小幅度的降幅。媒體認為這是為了給中國「不太激烈」的信號,進行了讓步。

此前媒體人士認為,德國的棄權票給歐盟增加了很大的底氣,否則事情沒有這麼快決定下來。因為雖然匈牙利等國家也是反對的,但他們給歐盟難以造成壓力,這些小國家很容易「擺平」;德國就不一樣了,德國不僅是歐盟內部的第一大國,還在歐洲議會有最多的席位,有最強大的話語權。在德國放棄干涉對中國加稅事件之後,歐盟就有底氣對中國進行決定性通知了。總而言之,如果是德國強烈反對,不至於走到這一步。

值得一提的還有,消息人士還認為德國這樣是受到美國的施壓,美方的「通知書」要求這件事必須辦成的前提下,如果德國想當出頭鳥,干涉到了美國策劃的電動汽車加稅,那麼拜登政府任期內是肯定不會放過德國的,所以他們只能棄權了。對此有評論稱:「德國說到底只是一個駐軍國家,很多事情自己決定可能會很勉強。但默克爾為什麼就能做到,朔爾茨卻做不到?只能說從外部找原因是不應該的,德國現在變得越來越走下坡路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ba04241892ae3a5a8dd528c5cadbf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