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鋰期貨價格迎來漲停,持續降價後行業供需進入轉換階段

2023-12-11     紅刊財經

原標題:碳酸鋰期貨價格迎來漲停,持續降價後行業供需進入轉換階段

作者:漢中

近期,碳酸鋰的價格波動引發了二級市場熱議,而關於鋰價以及碳酸鋰生產企業當下與未來的發展也受到了一眾機構和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從近日期貨市場的表現來看,11月24日至12月5日的8個交易日中,碳酸鋰2401主力合約呈現連續下跌趨勢,並有多日觸及日跌停價,其價格最低於12月6日達到8.56萬元/噸,跌破10萬元/噸整數關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同期A股市場鋰電產業的個股表現則不降反升,與商品市場趨勢反向,而這也引發了近日大眾對於未來行業形勢能否將發生轉向以及供需結構何時變化的諸多猜測。

單邊持續下跌行情或難以延續

鋰價或將進入震盪調整區間

目前來看,機構各方對於鋰價後續的走勢還存在一定分歧,不過隨著廣期所的連續出手,碳酸鋰期貨短期連續大幅下跌的行情或已被扭轉。

據披露顯示,自11月末至今,廣州期貨交易所已連續發布碳酸鋰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公告。據最新公告顯示,自2023年12月8日結算時起,碳酸鋰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已調整為10%,投機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12%,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11%;其中,碳酸鋰期貨LC2401合約、LC2402合約投機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15%;此外,自2023年12月11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碳酸鋰期貨LC2401合約、LC2402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500手。而經過交易所介入,碳酸鋰價格於12月7日、8日兩天迎來連續漲停後,截至目前價格又重新回到了10萬元/噸以上,與當前現貨價格價差持續收窄。

有期貨行業人士分析指出,廣期所連續出手調控手續費及實施交易限額,而在交易所的介入降溫下,單邊持續大幅下跌的行情或將難以保持,而後續在經過連續的極端走勢之後,鋰價或將進入震盪區間,以等待新一輪的供需變化。

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對投資者表示,近兩日碳酸鋰合約價格的連續上漲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原因:其一是廣期所的系列組合拳限制了空頭此前的打法,削弱了空頭的資金優勢;其二是價格連續下跌之後客觀有修復的需求;其三是1月合約的交割問題在10月以來反覆博弈,以當前倉單註冊的遲緩和1月合約持倉的擁擠對比來看,空頭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而另外,中泰期貨也在分析中指出,近期市場一直有利好信息釋放,前期因消極情緒導致的以供應端主導的下跌邏輯或因此次價格反彈而稍作淡化。但也需注意當前市場形勢未發生重大轉變,碳酸鋰長期供應仍顯充足。而以此推斷,持續處於低位的碳酸鋰價格也將讓更多碳酸鋰生產商,尤其是行業內的缺少成本優勢的企業進入產能縮減窗口。

產業個股進入歷史估值低位

新的供需結構將有望逐步形成

相比鋰價的持續下行,A股鋰電上游板塊的股價近期反而與之出現了一定背離。據同花順數據顯示,12月4日至12月6日碳酸鋰價格連續觸及跌停期間,包括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西藏礦業、中礦資源等個股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股價上漲,而這也使得行業中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聲音。

如國泰君安就在近期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目前鋰價處於預測下行周期的通道中,但考慮到其終端需求帶來其區別於傳統有色品種的強成長性,仍有階段性超跌反彈的機會。板塊上漲則會先於現貨價格啟動。而伴隨2024年一季度的「節後採購+需求邊際改善」,鋰價也有望迎來階段性修復機會。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自2022年末至今,碳酸鋰現貨價格已由最高的60萬元/噸附近跌至目前的10萬元/噸左右,跌幅超過80%。與此同時部分碳酸鋰龍頭企業的股價已回到2017年的水平,同時,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鋰礦頭部企業的市凈率估值已到2以內。而估值的相對底部往往也會成為投資者建倉的機會。

有市場研究人士指出,近一年的鋰價下跌主要是市場供給端的產能過剩造成的。自2021年初至2022年末,碳酸鋰價格大幅上漲,不少上下游企業紛紛切入至碳酸鋰生產賽道,致使碳酸鋰產能大幅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一年鋰價的連續下跌,現階段供需格局改變已然開始。一方面,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下行擊穿了不少企業的成本,高成本的碳酸鋰生產企業未來將逐漸退出市場,而伴隨著落後產能和企業的淘汰和出清,之後行業將逐步恢復理性。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體量不斷攀升,市場對於鋰電的需求仍處在高增長階段,同時,當前低價格則更有望加速下游對於鋰電的消耗,而在庫存與產能的雙減下,行業新的供需結構也在慢慢形成。

碳酸鋰工廠停產及減產頻發

自給率高及具成本優勢企業更具高性價比

目前國內已有部分中小型碳酸鋰工廠已發生了停產和減產。有不具名資深從業者對媒體表示,鋰價的單邊下跌,對需要外購鋰礦的提鋰企業正造成巨大衝擊,停產和減產已成為很多中小企業經營上的必然選擇。在這一形勢下,甚至低品位的自供礦也難以實現盈利。

據悉,此前雲母提鋰廠商江特機電在投資者回覆中就曾指出,「假設22噸鋰雲母精礦對應1噸碳酸鋰,中性條件下,按照鋰雲母精礦外購價格6000元/噸,原料成本為132000元/噸,鋰雲母加工成本為32000元/噸,綜合雲母提鋰生產1噸碳酸鋰成本為164000元/噸。」而如按該數值計算,目前行業成本與銷售價格已出現明顯倒掛。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除了現有中小工廠的停產,待進入1月後,部分大型鋰鹽生產商預計也將迎來停產檢修,後續行業整體產能將有望縮減。與此同時,近期江西宜賓市在鋰雲母生產中加強了相關控制措施,並對環保的要求再一次提高。

據了解,作為「亞洲鋰都」,江西宜賓具有豐富的鋰雲母資源,該市及下轄地區共擁有探明可利用氧化鋰儲量逾258萬噸。有江西當地的碳酸鋰生產企業人士對本刊表示,由於代工費用較低,目前宜春的碳酸鋰代工企業已明顯減少,同時隨著宜春環保要求再次提高,後續江西宜春的碳酸鋰產量或將進一步減少。而未來在落後產能清出和新的供需結構之下,鋰資源自給率高及成本端具備優勢的公司將具備更好的發展潛能。

有機構分析指出,中期來看,鋰價已下跌一年,去暴利階段完成。而長期來看,鋰礦仍為鋰電池產業鏈最優質資產。未來擁有資源及成本優勢的企業,如鹽湖股份、藏格礦業、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西藏礦業、江特電機、中礦資源、永興材料等上市公司均值得長期關注。

此外,除了已上市的鋰礦企業外,目前亦有部分新的鋰礦和碳酸鋰生產企業正在通過IPO進入A股市場,以優質資產及經營助力行業切入良性軌道。其中,據江西雲母提鋰龍頭九嶺鋰業招股書顯示,其擁有「礦石開採-礦石分選綜合利用-鋰鹽生產及深加工」的產業鏈條,在成本端與經營端均具有良好優勢。一方面,公司通過控股子公司持有宜豐縣花橋大港瓷土礦,該礦山主要礦體為含鋰瓷石(土),已探明原礦儲量9,191.94萬噸,形成了穩定且優質的鋰資源供應;而另一方面,公司產品現已進入到寧德時代、比亞迪、特斯拉、上汽集團等核心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廠商的供應鏈體系,並通過鎖定價格和浮動價格的長期供貨協議保障了經營的穩定性。而作為成功躋身於自主利用國內鋰資源生產鋰鹽的重要企業之一,九嶺鋰業等憑藉領先優勢正不斷助力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而預計未來,隨著行業供需的改善,新進的上市公司成長與發展也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而落後產能的減少、庫存的清出以及低成本優質產能的替代,也有望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廣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aa2cc52a15378c2a27b75f5f06c4d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