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里亞諾·馬達羅(義大利)攝
記憶
可以是一首老歌,一本日記
也可以是一張舊照片
烏飛兔走
時光荏苒
要說40年前和40年後中國的不同之處
大概都在這些老照片里了
那時的中國
婚紗照都是這樣的簡單
帶著頭紗
手捧一束假花
微微一笑就是一輩子
1980年,布魯諾·巴貝(法國) 攝
現在
我們生活富足
旅拍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每個女孩子是最漂亮的新娘
李軍(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沒有電腦沒有智能機
老夥計間的娛樂活動就是下象棋
1971年,馬克·呂布(法國) 攝
現在
我們過上了智能化的生活
但似乎又缺少了一些樂趣
賀勛毅(中國) 攝
那時的中國
誰家要是有台電視機
那可就成了全村的紅人
1979年,伊芙·阿諾德(美國) 攝
現在
昔日曾經尊貴為王的電視機
如今不過是一件普通的家具而已
吳建民(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人們坐著老式火車出遠門
還要靠工人輸送燃料
1988年,閻雷(法國) 攝
現在
我們擁有更多選擇
高鐵、動車,即便是火車
速度也快了許多
工作人員再也不用灰頭土臉
劉慎庫(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許多人靠著電視學技術
1987年,閻雷(法國) 攝
現在
電視更大的意義在於
消遣娛樂和獲取信息
寇尚民(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不是人人都買得起大哥大
街邊隨處可見彩色的公共電話才更實際
1987年,閻雷(法國) 攝
現在
路邊的依舊有電話亭
還可以遮風擋雨的
只不過用的人越來越少
李阜東(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小轎車還是四四方方的
放眼望去
除了顏色不同幾乎都是一個模樣
1986年,閻雷(法國) 攝
現在
馬路上各種跑車、越野車、商務車......
單單是品牌就有很多很多
那時的中國
普遍不太富裕
尤其是那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家
或許和兒時的夥伴一起幹活
就成了學習意外最快樂的事了
1980年,布魯諾·巴貝(法國) 攝
現在
曾經的小小少年
早已風度翩翩
這大概是友誼最美好的模樣
卓建林(中國) 攝
那時的中國
人們沒事就愛來書店逛一逛
挑些自己喜歡的書籍或者畫報
1973年,布魯諾·巴貝(法國) 攝
現在
書店越來越大
書籍越來越多
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已經不是夢
鄭元然(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街邊老奶奶賣的手工冰棍
是讓所有小朋友流口水的零食
1973年,布魯諾·巴貝(法國) 攝
現在
各種各樣的冰淇淋讓人眼花繚亂
時代在變
唯一不變的就是孩子們臉上開心的笑容了吧
杜雙運(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塑料袋還不怎麼常見
爺爺奶奶們喜歡自備菜籃子
排著整齊的隊伍買東西
1980年,布魯諾·巴貝(法國) 攝
現在
面對美食的誘惑
好的行為習慣依舊保持著
司徒志文(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海上航行的還是帆船
風一吹就左搖右晃
1980年,布魯諾·巴貝(法國) 攝
現在
江上早已沒有了這些小船的身影
那些豪華遊輪才是標配
秦智淵(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幹活帶孩子兩不誤
1979年,阿德里亞諾·馬達羅(義大利) 攝
現在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孩子有自己的娛樂
吳波(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女孩子想要燙個頭髮
需要費好大的勁兒
1980年,布魯諾·巴貝(法國) 攝
現在技術升級
頭上不用吊著一堆電線
邊等待邊玩手機
時間也變得不那麼漫長
那時的中國
孩子們沒有統一的校服
除了胸前那條鮮艷的紅領巾
1979年,阿德里亞諾·馬達羅(義大利) 攝
現在
潔白的校服穿在身上
紅領巾掛在胸前
各種電子產品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物件
傳統與現代的交匯就這麼展現在眼前
吳宏(中國)攝
那時的中國
……
翻開那疊老照片
似乎每一張都在訴說著一段故事
一段關於40年前的生活
【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屬於原作者,並致謝意!歡迎各位朋友評論點贊,記得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