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桌球,也喜歡武俠,所以會把武俠融入桌球。俠客有江湖,桌球亦有江湖。而有江湖,就有戰鬥。
乒人以拍為劍,擊球技法即是招式。劍法既出,必分勝負。怪招頻出,殺人如麻。
那日雪域南歸,窺得離山小師叔、蘇離前輩的三劍,略懂皮毛,請君試之。
-1-慧劍
《孫子·謀攻篇》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慧劍是一種比賽推演方法,通過搜集、整理和利用場上、場下的信息,制定合理的技戰術套路。需要較高的實力與境界,需要過人的智慧與強大的計算,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與意志力。
如果真能學成此劍,就能給執拍人一雙看破世界的慧眼,便可以很輕易地看穿一名業餘高手的破綻,所以叫做慧劍。
慧劍需要海量的計算、推演的天賦、通明的球心,以及很好的運氣。
第一招:明察暗訪
對陣之前,多渠道、多方面調查了解對手的情況,越詳細越好。無論是年齡 、體力和身體狀態;打法、實力和宗派背景;以及地域特點、飲食習慣、可曾婚配、家庭關係等等,對比賽都是有意義的。
比如對手性情急躁,可以多打打加轉下旋,搞搞側擋側切。再比如對手最近失戀,則可以帶自己女票去現場加油,不過秀恩愛不必太盛,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第二招:察言觀色
賽前仔細觀看對手比賽視頻,或去現場觀摩學習,摸清對手的打法套路,找到對手的弱點。然後提前制定幾套應對方案,並進行模擬演練。這樣到真正比賽的時候,就可以從容應付。
比賽中也要仔細觀察對手技術發揮、言行舉止和面部表情等的變化,摸清對手的真實狀況,並對自己的技戰術及時調整。比如對手錶情苦澀,還時不時說著C語言,定是狀態不好、發揮不佳,則可乘勝追擊。
第三招:請君入甕
落實到具體的比賽細節,便是要有自己的技戰術套路,即招式的組合使用,要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而非隨便發揮,左來左擋,右來右打。通過套路球限制對手的進攻,並為自己的進攻製造機會。
比如常規的套路,發正手小三角逆旋轉,然後準備正手搶攻;發反手小三角順旋轉,準備加力、變線或側身。接發球也要因時制宜,擺短還是劈長,擰拉還是側剌。
總之,賽前在腦中演練多情況、多回合的對戰,賽中儘量讓對手跟著自己的節奏走。
-2-燃劍
想要戰勝水平比自己高的對手,不僅需要慧劍製造機會,還需要提高自己的輸出,才有可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直接給對手迎頭痛擊。
正所謂,慧劍得勢,燃劍得分。
很多業餘選手不會發力,只會用手、腰或腿的其中之一,擊球質量和威脅自然不足。若能將全身力量集中於一點爆發,即便是個子矮、身子瘦,也能打出高質量的殺球。
燃劍只有一招,劍名「一發入魂」,確切來說是一種發力方式。雖然只有一招,卻有「蹬、轉、收、撩、點」五種變化,劍勢自下而上,可闢地開天。
蹬腿,是泰拳踢腿動作的起腳式;轉腰,來自散打裡面的左右勾拳;收手,取自游身八卦掌;撩掌,學自詠春的寸拳;點指,則出自少林的大力金剛指。
燃劍最關鍵的是氣力爆發的那一瞬間,幫助執拍者爆發自己的真氣和拍勢,在短時間裡獲得極大增幅,以此對高階對手帶去更大的傷害。
揮拍的時候,要抱著一擊必殺的決心。這一劍要求你用更暴烈的方法燃燒氣力,狂暴的、決然的、焚身以火的燃燒。
-3-笨劍
我們在變,對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面對高水平選手,自然要面對出乎意料的落點和超乎尋常的進攻。
於是就有了笨劍。
笨劍是一種很笨的劍法,只有最笨的人才能學會。這是一種最本質的劍法,因為這一劍只能用來防守,不能用來迎敵。
笨劍有兩招。
第一招叫視死如歸,面對撲向自己正面的扣殺或爆沖,面無褪色,毫不膽怯,橫拍於胸前,將來球格擋回去,哪怕擋錯位置讓球砸向自己,也在所不惜。
第二招叫死而後生,如果對手扣殺或爆沖左右邊角,球速快而反應不及,便反手甩或正手拍一板,不管能不能打著先把動作做完再說,前方不是掌聲就是嘲笑。
無論是格擋,還是甩拍,看起來都很笨,所以叫做笨劍。
要學會笨劍,需要世間最大的勇氣與毅力。不怕受傷與嘲笑,不怕枯燥與乏味,不停地重複練習,練到海枯石爛,練到斗轉星移,練到天長地久,你卻仍然沒辦法確認自己是否練會。
慧劍、燃劍和笨劍,精通其一者,常稱之為智能、暴力型和防守型。
學此三劍,便可以弱勝強,越境而殺。倘若實力懸殊,則算有遺策,攻而不克,唯繼續錘鍊爾。望諸君好生練習。
【後記】
本文靈感來自《擇天記》,雪域南歸途中,蘇離授陳長生三劍,即慧劍、燃劍和笨劍。發現這三劍包含的思想不僅適用於打桌球,也適用於很多人生競技場合。
本來是將劍法作賤法的,一是跟原作有所區別,二是好劍必然很賤。後來覺得不太雅觀,就改回去了。
賤法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人賤合一,賤就是人,人就是賤。
第二重境界,手中無賤,賤在心中,能以賤氣殺敵於無形。
第三重境界,手中無賤,心中也無賤。
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