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夏蓮: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023-07-09   桌球也文藝

原標題:倪夏蓮: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023年7月4日,是「乒壇常青樹」倪夏蓮的60歲生日,祝倪阿姨生日快樂,健康生活,快樂桌球!

給精英桌球寫的稿子《倪夏蓮:兩世歡喜,一生所愛》,擇日再發,現在分享的是,我和洛哥聊天中,洛哥關於倪夏蓮的留言整理:

你寫啥、寫誰,我都挺開心,但是我覺得寫倪夏蓮還真挺有意義的。我不太清楚地記得,她是我們父母那一輩的,也是世界冠軍,好像單打成績不突出,雙打還可以。她的名氣在當時八九十年代可能不是特別大,但也還可以,重要的是,我覺得倪夏蓮阿姨這麼多年一直堅持打桌球,真的挺讓人敬佩!

有時候在抖音也能刷到她,有些還收藏了,她的粉絲不是特別多,但是真的特別好。她有時候介紹她在盧森堡的家,園裡種的花,包括世乒賽期間,她們隊打的怎麼樣,還有到達德班後的吃住,我覺得就真的是享受,什麼叫快樂桌球,這就是。

運動就是體育。競技運動跟體育,經常有人說得分開,好像不是一體的,但是我覺得從倪夏蓮身上,看到了這兩者的結合,真的特別感動。我父親偶爾也刷到,就說她快60歲的人了,還能贏,還能拿獎牌,都挺感動的。

如果桌球運動或者各種運動,就像籃球,像NBA,有名人堂,像奧斯卡有終身成就獎,那麼像老瓦、老薩,包括倪夏蓮,等她退役的時候,國際乒聯是不是應該給他們頒個終身成就獎,表彰他們對這項運動的貢獻。關鍵的是,他們真的喜歡這項運動,沒有名和利這些東西,就是去打球,或者就是去快樂。我覺得在現在這個社會,能幹一件這麼純真、這麼專心的事兒,真的是特別好。

對於任何一件事,包括競技體育,大家都去追求冠軍和金牌名氣。但是稍微往深點想,「常青樹」這種運動員在某種程度上,比大滿貫、比奧運會金牌、比這個那個金牌,可能還更讓人去尊敬。必定得金牌的人是少數,但是打球的人是多數,打球的人這麼多,有幾個能獲得金牌呢?當所有的價值導向都是金牌第一,那麼倪夏蓮這種就真的挺好。

她一個在外國的華人,定居在盧森堡,做了這麼些大的貢獻,早在十幾二十年前,盧森堡大公就經常在表彰她,表彰這種精神。這真的很讓人動容,人性之間有很多相通的東西,比如我們說的惻隱之心,同情心,敬佩心。有些人再厲害,不一定會發自內心地去敬佩他,但是像倪夏蓮這種,就會覺得就很值得敬佩。

在她抖音視頻里,她的老公有時候還給她發多球,這就很幸福啊,就是一輩子的。太太還在打球,特別像打網球的李娜,記得有一次李娜好像獲得澳網冠軍吧,當著全世界直播說「感謝我的husband」,哇塞那個丈夫,她那個丈夫還特別驕傲。這種畫面很美好,他們不僅是打球運動員,而是已經超越了運動員,可能真的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典範。再看看倪夏蓮的婚姻,60歲了還是很好,她到哪兒比賽老公都陪著,幫她訓練什麼的。

我們對成功的定義也是值得思考的。倪夏蓮她們這一屆運動員比她名氣大的、冠軍比她多的,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了,連名字可能都不知道了,但是只知道倪夏蓮。雖說當時在黃金年齡沒有打的很好,打得很順,但是她延延續了這個時間,反而讓更多的人知道她,這未嘗不是一種對成功的解釋。我們從倪夏蓮身上真的看到了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又相信愛情,又相信婚姻,依然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桌球。不忘初心,這個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

記得偉人在湖南師範的時候,他就寫了一篇體育是怎麼救國的。他還寫了一篇什麼叫文明,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就是體育。我們小時候有一門課,不叫某個具體的運動課,而叫體育課。體育它是育人的,它也是教育的一種,它並不是經濟運動,要搞出各種傷病,要追求名利。所以運動的最頂層就是體育,是要去育人。倪夏蓮的桌球生涯,既是自己的成長,也是對我們的啟發,這就是體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