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為科學事業奮鬥終生」

2024-06-25     千龍網

昨天(24日),6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站上了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台,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

數十年如一日辛苦耕耘,他帶領團隊,用一個個重量級科學發現,助力我國量子科學研究躋身世界第一梯隊。他真誠地說,會把這次表彰作為新的起點,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科學事業中奮鬥終生,為祖國爭光,「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

薛其坤團隊的攻關方向之一——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對普通人而言宛若天書,夢幻高級但是聽不懂。這是凝聚態物理中的一個重要量子效應,不依賴於強磁場,而由材料本身的自發磁化產生。長期以來,使其現身並實現實驗觀測的難度極大。

2012年10月的一個晚上,清華大學實驗室中傳出震驚國際物理學界的消息——薛其坤帶領科研團隊歷經4年,對1000餘個僅有5納米厚的原子級樣品進行系統研究,終於獲得了一種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薄膜,通過實驗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誰率先取得突破,誰就將在後續的研究和應用中占得先機!」薛其坤迎來了一系列高光時刻:2016年,首屆未來科學大獎;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22年,菲列 茲·倫敦 獎;2024年,巴克利獎……物理學家楊振寧評價:這是第一次從中國實驗室里發表的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

談及榮譽,薛其坤總是笑呵呵地擺擺手,說自己其實只是在找到方向後,「一步一腳印」地探索向前罷了。在科研夥伴眼中,他有著過人的學術直覺與學術品位,能敏銳瞄準國際前沿,引領團隊創新,實現技術飛躍。

薛其坤和團隊抓住的另一個重大科學機遇是高溫超導。2012年,他們發現單層硒化鐵與鈦酸鍶襯底結合而產生出介面高溫超導,這一發現挑戰了國際主流共識。薛其坤計劃,要在這一領域繼續取得新的「中國發現」。

薛其坤還擔任過清華副校長,現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辦公室或實驗室里度過。令他驕傲的是,自己的團隊里走出了一大批在量子科技領域具有國際水準的優秀青年人才,持續為中國的科技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著智慧與力量。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薛其坤說,是一代代科學家矢志不渝的報國情懷與科學追求,鼓舞著自己堅定前行,「在人類尚未開拓的科學疆域中,中國科學家機遇無限,大有可為!」

目前,他的團隊瞄準了兩個攻克方向:高溫超導機理研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及其有關的量子態在拓撲量子計算等方面的應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cf61ea83478a31ae96a03ba14a12b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