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或將持續,經濟周期將會更短更頻繁且波動性更大

2023-12-14     紅刊財經

原標題: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或將持續,經濟周期將會更短更頻繁且波動性更大

本刊特約丨約翰·巴特勒(John Butler) 約恩·奧卡拉漢(Eoin O'Callaghan)

經濟周期的本質正在發生變化。我們預計,與過去20年全球化時期相比,國內產出缺口在決定特定經濟體通脹方面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市場和央行將需要時間來適應這一新常態,但結果將是經濟周期更短、更頻繁,同時波動性更大,平均通脹率更高。

部分國家可能面臨技術性衰退

財政政策和選舉周期將主導經濟前景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我們預計這種趨勢將在2024年持續。多數國家很可能會經歷至少一個季度的經濟收縮,甚至有些國家可能面臨技術性衰退,即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然而,由於整體家庭實際收入增長的支撐,這些經濟衰退應該相對較為溫和。

各國央行熱衷於表示利率已經見頂。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溫和上升以及通脹回落,央行可能會看到降息的機會。但在我們看來,這可能並不正確,因為增長放緩大機率不足以創造讓通脹持續回落到目標水平的寬鬆空間。

財政政策和選舉周期將日益主導經濟前景。從軍費到氣候轉型支出的一長串財政承諾將使政府預算處於赤字狀態,特別是在歐洲。隨著選舉日益臨近,各國可能會進一步放寬財政政策,即使通脹可能仍處在高於目標水平的情況下,2024年美國和英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風險溢價將呈上升趨勢

全球儲蓄盈餘已轉向新興市場

隨著貨幣政策的變化以及政府不斷增加支出承諾,我們預計,風險溢價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呈上升趨勢,主要受政府債務凈供給規模大幅增加的推動,其規模正在迅速逼近三十年來未曾見過的水平。

政府正在緩慢鞏固其赤字,而過去10年充當最後買家的央行則已成為了凈賣方。與此同時,全球儲蓄盈餘已經轉向新興市場,而他們似乎不太願意讓資金回流到發達市場政府債務中。

由此產生的期限溢價結構性上行壓力可能會限制長期利率在經濟下行時的反彈潛力。相反,在2024年通脹再次加速的初步跡象出現時,央行可能會繼續拋售。

去全球化意味著更注重本土化思維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價值。在整個2024年,在地區和國家層面可能會出現很多有趣的主題。從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到紐西蘭,許多小型、開放型經濟體可能會走上與美國、歐元區以及其他大型經濟體截然不同的經濟周期和政策路徑,後者私營行業的資產負債表往往更為穩健。一些依賴出口實現增長的國家,尤其是德國和中國,可能需要轉型為新的內需主導型增長模式,否則就有通縮的風險。而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通縮和儲蓄之源的日本,很可能會提高利率,結束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並繼續推動再通脹政策。

(作者John Butler系威靈頓投資管理宏觀策略師;Eoin O'Callaghan系威靈頓投資管理宏觀策略師。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b8136676b4cc708ba963531cabd1e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