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公司新員工做了次關於36氪產品的發展歷程介紹,也有些心得,和你分享。
我時常和一些產品新人說的一句話就是:做產品,既要低頭做事,更要抬頭看天。也就是說,每天辛苦畫原型、跟進度是必要的,但長此以往就會疲於奔命,難以進步。適當停下來,回頭看看自己之前做過的事,復盤和總結歷史的經驗和心得,能為你下次再度「狂奔」打下更紮實的基礎。今天想和你聊的就是這方面的話題。
契機其實很簡單,36氪每個月都會有新員工入職培訓,以往都是內容、市場、銷售、財務的老師去分享,這次HR想我給新員工介紹下36氪產品的情況,於是借著這次機會,我也復盤了這幾年在36氪的工作成果,重新對36氪產品體系進行了梳理。
作為產品經理,我發現其實很多同學很少有機會給人完整介紹自己做的產品,在大公司,自己負責的只是小模塊,沒法講;在小公司,做出的產品又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也不好講;toC產品一般只在開大版本發布會時由高層去講;toB產品則更多是由銷售去給客戶講。這一下來,真正介紹自己產品的機會估計也只有考核彙報的時候了,但那又是比較功利的,且是階段性的,很難做到完整覆蓋。
因此我建議如果有可能,每個產品經理都應定期從0梳理你的產品,以全局角度掌握其優缺點,並以產品宣講會的形式給感興趣的同學分享,一方面幫大家更深入理解你的產品,另一方面還能給自己一個復盤的理由。
具體怎麼去做呢?我大概會從產品定位、產品架構、產品發展歷程、產品功能、產品特色這幾個角度說明。
產品定位
一句話,講清楚你產品是給誰,在什麼時候,做什麼的,能解決什麼問題。再小的模塊,都應該有自己的定位,如果是中間層模塊,還要講清楚和上下游關係。這是產品經理的基本功,我就不再多說了。
產品架構
這裡的架構,不是指一個App的功能拆解,而是通過圖示的方式告知大家要把一款產品交付到用戶手上,都需要哪些模塊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比如下圖這樣:
這是阿里中台的系統架構圖,看起來比較複雜,但本質都是類似的,可以根據自己業務特點畫一個「精簡版」的,畫圖也是幫產品經理理解業務的一種有效方法。
產品發展歷程
最好能從1.0版本開始,梳理出至今所有產品大改版的截圖、主要功能和上線時間,也是讓觀眾能了解到現在的產品形態是怎麼一步步發展過來的,當時是怎麼考慮的,哪些設計是成功的,又踩了什麼坑。從而讓大家對產品的認知更深入,避免二次犯錯。如下圖是36氪從3.x到現在8.x的產品首頁截圖:
產品功能
具體介紹你的產品最新版本,都有哪些模塊,每個模塊作用是什麼,能滿足什麼需求。這方面也是產品經理的看家本領,相信大家都會,也就不再展開了。建議講述的時候重點介紹核心功能,一些標準功能比如用戶登錄註冊就不用囉嗦了。
產品特色
相信每個產品經理都會在產品中注入自己的設計理念,以突出其與眾不同的地方。因此建議單獨開闢一頁PPT講述你產品的差異化部分。可以是內容層面的、功能交互層面的、用戶互動層面的、商業化層面的,只要能表達出你想強調的點,讓聽眾對產品特色有進一步認識,如下圖是36氪的產品特色:
總之,你可以把這樣的介紹當做一次簡單的融資路演,目的是說服大家支持你的產品,願意為其投入精力,還能順便收集下用戶反饋,一舉多得,建議嘗試下。
以上就是今天想和你聊的內容,你有給新員工培訓過你的產品麼?期待你的回覆與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