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危機,也是機遇,孫思邈的千年驅瘟「藥方」值得重新研究

2020-02-27     天使養生堂

  一場疫情,將改變了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人民對中國傳統中醫的認識。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在當下中國新型冠狀病毒嚴峻面前,我想談一點中醫藥,特別是一代藥王孫思邈的這張千年驅瘟「古藥方」。

  作者:愛上天使

一代藥王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何許人也?中國人都知道

  孫思邈生於公元541年—卒於682年,終年141歲,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孫塬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這是銅川中醫藥的一張王牌、一張名片。其所著《備急千金要方》中就有以酒避疫的記載。早在1300多年前,孫思邈就將酒評價為「一人飲,全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的論述。當然酒不是隨便喝就有用的,在本次疫情發生之後,網上闢謠的內容之一就有「飲酒可以殺死病毒」之說,這是科學無容置疑,但古中醫文化之博大精深也是值得借鑑、推崇和再研究。

一場疫情是危機,也是機遇

  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從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面對世界性的瘧疾難題,流傳千載的中國古代醫書,給了屠呦呦以關鍵的啟示。藥王孫思邈以「屠蘇酒」預防瘟疫的「千年古方」值得人們重提和研究。

  中醫是國粹,但是卻正在被眾人所拋棄。但是無論是非典還是這次疫情,中醫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中醫雖然療效慢一點,但能很好地提升免疫力,且基本沒有副作用和後遺症。當懂得免疫力是人體生存之本之後,我想通過這場大疫之後大家會對中國傳統中醫認知會有一個新的提升,中醫將會得到中國人乃至世界更多人的認可。疫情是危機,也是機遇,銅川轉型的「大健康」發展之路是對的,一場疫情必將會讓讓銅川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更加自信!

第五屆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開幕照片

心動不如行動,探究藥王「千年古方」

  據歷史記載,唐朝初年南方時有瘟疫發生,孫思邈在常州一帶行醫,不舍晝夜搶救病人。經過半個月的努力,瘟疫得到有效地控制。然而過了不久,又從小孩到大人流行起來。為了長期地預防和治療此病,他經過潛心研究,發現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收錄有預防瘟疫的藥方——「屠蘇酒」。他便精心配製藥酒,讓未得病的人喝,結果瘟疫就再也沒有發生。他為了普及防疫知識,防止有人將此方神秘化,便找來一大張黃絹,把藥物組成及炮製方法全部謄寫上邊,張榜公布在屠蘇庵的山門的柱子上,讓人們廣泛傳抄。後來歲未飲「屠蘇酒」,便成為江南各地流行的習俗,而且還傳到日本等國。自此人們對孫思邈這種仁愛之心、重視普及、從不保守的可貴精神大力傳誦,陝西銅川藥王山下的「大醫精誠」巨幅紀念石碑也就因此而來。

發展大健康銅川在行動

「屠蘇酒」秘方公布,你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屠呦呦?

  屠蘇酒由大黃、川椒、白朮、桂心、桔梗、烏頭、菝葜等組成。原方製法是將藥細切,以絹囊包貯,十二月晦日正中時懸至井中至泥,正月朔旦取藥,置酒中,煮數沸,先從小量飲起,多少不拘。

  據史料記載,屠蘇酒是漢代的名醫華佗創製的,由東晉名醫葛洪收錄,後由唐代名醫孫思邈一代代傳承下來。當時孫思邈調製藥酒的屋子叫「屠蘇屋」,「屠蘇酒」因此而得名。每年臘月,孫思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以後,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這幅名傳千古的對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就是最有力的佐證。

  孫思邈認為,「酒乃百藥之長」,藥酒將中藥與酒「溶」於一體,「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藥效,滋補身體,驅邪避疫。希望有志之士能藉助孫思邈的千年「驅瘟古方」,在銅川中醫藥產業發展中能為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創作不易,版權歸頭條號「天使養生堂」所有,歡迎分享轉發,轉載請註明來源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Loaj3ABjYh_GJGVVt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