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這座超級國際大都市,公共空間如何安放城市居民的鬆弛感?

2024-10-28     天天正能量

介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介面新聞編輯 | 彭朋

竹節蟲造型的鞦韆,「刺娥繭」形狀的探險洞,形似百足蟲的躺椅……這座以森林與昆蟲為主題的公園裡,成為附近社區居民親近自然、寓教於樂的親子成長樂園。

這座兒童友好型公園名為西岸自然藝術公園,西起老滬閔路,東至龍吳路,北臨外環高速,南至華涇路,總面積約30公頃。於2024年清明節正式開園。數據顯示,節假日單日遊客量最高突破3萬,並成為人氣最旺的新晉網紅打卡地。

公共空間到底如何建才能安放城市居民的「鬆弛感」?近年來,上海在持續建設公共空間建設。在此過程中,上海面向公眾需求,挖掘公共空間潛力,打造功能性綠地,使公共綠地可親近自然,濱水步道可慢跑,沿江建築可看展。一批有特色的公共空間成為熱門打卡地。

實際上,西岸自然藝術公園的設計過程,40位中小學生參與其中。

來自華涇鎮小學、初中、高中的40名青少年模擬政協小委員,利用暑假時間,通過發放問卷、實地考察、數據分析等方式參與公園的友好改建提案,積極分享了他們對西岸自然藝術公園改造的調研成果與創新構想,展現了從調研、討論到提案撰寫全過程的實踐經歷。他們提出的遊樂設施、園林景觀、環保設施等建議,許多已被納入公園實際建設中,讓兒童的暢想變為現實。

不僅是設計上讓公園更加兒童友好。

上海市公共綠地建設事務中心的主任設計師賀文雨告訴記者,西岸自然藝術公園原為外環生態防護林帶,景觀資源豐富,植物長勢旺盛,具有良好的生態基底。在改造提升前期階段,邀請上海植物園科研團隊對實施範圍內生態基底進行評估,對區域內現狀植被、鳥類、兩棲、昆蟲的種類、特徵、數量進行調研、分析,確定生物保護的目標物種和優勢物種,並結合群落分布情況,確定生境營造點位、營造目標等。

在項目可研階段,設計方編制現狀資源報告及生態保護方案,力求更好保護生物多樣性。近期,科研團隊還將對公園內生物多樣性本底情況進行建成後評估。

今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前夕,西岸自然藝術公園樹籬學堂變身生物多樣性科普體驗館向市民開放,鼓勵引導全社會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0年,上海市委全會通過了《中共上海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並將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納入人民城市建設「1+N」政策制度體系,提出打造環城生態公園帶作為上海生態之城建設破題的重大舉措,著力構建「一江、一河、一帶」藍綠生態網絡。

至2035年,以上海外環綠帶為骨架,向內連接10片楔形綠地,向外連接17條生態間隔帶,與「五個新城」環新城森林生態公園帶密切銜接的宜居宜業宜游大生態圈基本建成。

據上海市公共綠地建設事務中心主任張瑩萍介紹,環城生態公園帶的建設目標是到2025年,將「環上」公園數量提升至50座,建成約105公里外環綠道,形成連續的「環上公園群」,滿足市民對「家門口的公園」的嚮往。目前,環上公園群已初步呈現「生態、自然、野趣、靜謐」的格局。

作為上海最獨特名片、最優質資源的黃浦江、蘇州河,一直是上海開埠以來的城市核心和歷史文脈,一直引領帶動著近代以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理念轉變和濱水功能轉型升級,從九十年代末開始,「一江一河」濱水區也進入了改革轉型的陣痛期。

其中,黃浦江沿岸土地使用權屬複雜、利用效率低,廢棄廠房、工業遺存隨處可見,暮氣沉沉、步履沉重,臨江不見江,成為灰色消極、岸線封閉的「工業銹帶」,濱江寶貴資源嚴重浪費。蘇州河沿岸歷史包袱重、居住密度高,部分區段被圍成私家領地,割裂斷點比比皆是,公共空間極度缺乏,巨量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形成長年黑臭污水帶,生態基本消失、魚蝦幾近絕跡,成為污染嚴重、空間凌亂的城市污水內河。

「一江一河」濱水區相對於紐約哈德遜河、巴黎塞納河、倫敦泰晤士河等世界級濱水區有著天壤之別。

如何建設對標全球一流、彰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流濱水區,在實現「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的同時,以點帶面、輻射引領整個上海市跨越式轉型、高質量發展,是擺在歷屆上海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對長度近100公里、面積超200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核心濱水區進行貫通開發。

2002年以來,完成企業動遷近3500家,建成約1200公頃綠色生態開放空間。2017年底,黃浦江沿岸實現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45公里濱江公共空間基本貫通開放,騰讓土地60餘處共2300餘畝。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開放,辟通「斷點」63處,新建約15公里濱河「綠道」,串連蘇州河兩岸約150公頃綠地和開放空間。

蘇州河畔。受訪者供圖

空間騰退後,上海於近年進一步推動「一江一河」濱水區公共空間持續擴容。

5年間,浦東美術館等陸續建成開放,西岸美術館大道發展為文化藝術高地。直升機低空遊覽,浦江遊覽、蘇州河遊船等水陸聯動旅遊產品不斷豐富。

此外,上海引進培育奧運會資格賽等大型國際賽事和上海旅遊節等綜合性文旅節慶活動,舉辦特色集市、夜市,打造充滿煙火氣的消費新場景。

今年十一黃金周假期,徐匯西岸夢中心等區域水岸消費能級提升迅速。「一江一河」濱水區成為重拾歷史記憶、感受城市情懷、體驗文化魅力的最佳場所。

如今的「一江一河」,世界級濱水區呼之欲出,亞洲最大藝術聚集區已成規模,亦是市民citywalk和城市慢跑的熱門地。

「一江一河」空間提質升級,濱水空間更加親民。蘇州河畔,普陀區邱浩慶給自己立下「日行萬步」的目標。每天繞著蘇州河步道走三圈,輕輕鬆鬆就達標了。「住在蘇州河邊上的居民都有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和存在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90e6d57e070b51a9c3e010389624f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