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以病毒性肝炎、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為主的肝臟疾病影響著大約4億人。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各種不良生活習慣使得各類肝炎發病率呈進一步增長態勢。肝炎防控需要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積極支持。
為了提高公眾對肝炎的認識,推動肝炎的預防、檢測和治療工作,在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前後,我們採訪了國內多位肝病領域的專家,請他們就肝炎防控行動中篩查、診斷及管理等關鍵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本篇整理了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的採訪內容,以饋讀者。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 施軍平教授
施軍平:《代謝相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重點強調代謝異常在脂肪肝發病機制中的核心作用。診斷代謝異常時應遵循代謝綜合徵的標準,任一代謝異常指標的存在即表明代謝功能障礙。除了要針對肝病進行治療,還要同時管理代謝共病,如減重、調脂、降糖、降壓,這對於降低疾病進展風險和患者死亡風險至關重要。
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的無創診斷對於評估病情嚴重性、預測預後具有重要意義。其可避免肝活檢相關風險,在實現連續監測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目前存在多種無創模型和簡易指標,有助於基層醫院篩查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但這些方法的陽性預測值較低,確診進展性肝纖維化的準確度不足。因此,醫生需要深入了解無創模型的特性和適用性,以優化診斷過程。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朱月永教授
朱月永:《代謝相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重新命名為代謝相關性脂肪性肝病(MAFLD),以強調代謝異常在疾病中的重要性。肥胖、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徵是MAFLD的主要危險因素,通過影響脂肪組織和引發炎症等機制,導致肝臟脂肪沉積。
MAFLD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目標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等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同時要監測腫瘤及肝臟事件。治療包括生活方式改變、運動、飲食調整,以減輕體重和改善代謝。肝功能異常時,要通過藥物干預減少肝臟脂肪含量,改善胰島素抵抗,並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
MAFLD需要多學科團隊綜合管理,涵蓋消化、肝病、內分泌、心血管、腎臟、呼吸、婦產等專科,同時還需要護理、營養、運動指導等專業人員支持。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楊紅菊教授
楊紅菊: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不僅會增加肝臟疾病的發生風險,還與肝外併發症密切相關,包括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MAFLD患者也面臨更高的肝外腫瘤發生風險,需注意篩查。此外,脂肪肝與肥胖緊密相連,可影響多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篩查MAFLD需要公眾和醫療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公眾應了解MAFLD的危害,醫療工作者應掌握篩查知識,確保預防干預措施得到有效實施。主動篩查很關鍵,我們應通過多措並舉,將篩查工作前移,形成以預防為主的篩查體系。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鍾碧慧教授
鍾碧慧: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雖無症狀,卻可導致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嚴重肝臟疾病。MAFLD常伴隨多種代謝紊亂,會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這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MAFLD的篩查、個體化管理和早期診斷治療至關重要,以預防併發症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最新指南強調,只有當患者滿足至少一項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並伴有脂肪變性時,才能診斷為MAFLD。代謝綜合徵會顯著增加重要臟器損傷和患者死亡風險,因此,重視代謝紊亂的診斷和管理對預防嚴重後果至關重要。
新版指南強調脂肪肝管理的三大方面:生活方式管理、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生活方式管理是治療基礎。藥物治療包括減重藥物、糾正代謝紊亂藥物和護肝藥物,適用於有明確指征的患者。手術治療則適用於BMI(體質量指數)嚴重超標、傳統減重方法無效的患者。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安威教授
安威: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FLD)正迅速成為全球主要肝病。目前,藥物治療發展迅速,包括甲狀腺受體激動劑藥物、調節肝臟脂質代謝藥物等。
護肝藥物可通過保護細胞膜和線粒體膜、抑制內質網應激、提高溶酶體代謝等機制對抗MAFLD。多烯磷脂醯膽鹼作為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有效對抗脂毒性肝病中自由基和過氧化物造成的損傷,維持細胞膜的穩定性。谷胱甘肽和水飛薊也可通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保護細胞膜,減少脂毒性損傷。
我國肝病疾病譜已從病毒性肝炎為主轉向MAFLD為主。過去認為,肝癌發病的主要誘因為病毒性肝炎導致的纖維化和硬化,但最新研究表明,約25%的MAFLD患者可能直接發展為肝細胞癌(HCC)。實驗觀察到高脂飲食喂養的老鼠即使沒有明顯的纖維化和肝硬化,也可能出現HCC。與病毒性肝炎不同,脂毒性引發的線粒體結構和功能受損及穩態失衡在MAFLD發病中的作用更為突出,這一機制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和數據來闡明。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陳立剛教授
陳立剛:脂肪性肝病管理強調早期篩查和預防,提升公眾對脂肪肝的早期診斷意識至關重要。全面健康管理有助於識別風險因素,持續監測患者狀況,控制病情並改善預後。
加強脂肪肝管理的重點是提高人群的主動篩查意識,尤其是高危人群,以提升預防性治療的覆蓋率。同時,提倡基層醫院和社區參與早期篩查工作,實現脂肪肝診斷和治療的前移,這是構建有效預防體系的核心措施。
病毒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導致的肝癌在病因和發病機制方面有所不同。B肝相關肝癌需通過抗病毒治療預防,而脂肪性肝病相關肝癌與代謝疾病相關,兩者均需早期診斷和治療。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徐可樹教授
徐可樹:脂肪肝在中國極為普遍,對人體可造成肝臟和肝外器官雙重危害。肝臟方面可能發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終末期肝病。肝外方面常與心腦血管事件,如動脈硬化、冠心病相關,並可能伴發惡性腫瘤,特別是肺癌。脂肪肝與代謝綜合徵緊密相連,需引起高度重視。
脂肪肝的管理重點是早期篩查和預防,提升公眾對這一慢性疾病的認知是關鍵。同時,要提高人們對不良生活習慣的認識,鼓勵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最新研究發現,空氣污染和吸煙可能與脂肪肝的進展有關,吸入霧霾和吸煙可能加劇病情,導致更嚴重的肝臟病變。
(以上內容以現場為準,整理可能存在疏漏。觀點僅供行業參考交流,不代表嘉賓所在單位立場,亦不構成任何用藥建議。)
編輯:張昊
審核:李天舒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