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大的內耗:看低自己

2023-12-11     富書

原標題:一個人最大的內耗:看低自己

作者:糖糖(富書作者)

不知有多少人有過類似的經歷:

與人相處時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深怕自己惹得別人不開心;

總是因他人的評價而質疑自己,對自己毫無自信;

時常患得患失一段關係,從而一味地討好別人……

長此以往,不知不覺發現自己的內心充滿了焦慮,陷入了無盡的內耗中。

曾仕強先生說:「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持續不斷地找自己的麻煩。」

確實如此,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事事符合他人的意願,確實是在給自己製造內耗。

而將自己困住的原因從來不是因為別人的干預,而是自己看低了自己。

太過在意別人,就是掏空自己

在心理學的認知療法中,貝克提出了一種技術叫「去中心化」。

中心化的意思是:「很多求助者總感到自己是別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受到他人的品評。為此,他常常感到自己是無力、脆弱的。」

人活於世,把自己想像成中心點,擔心自己的言行會讓別人不舒服的人往往是在消耗自己。

自媒體博主@芸芸曾經是這樣一種人,她曾在網上分享了一段個人經歷。

大學畢業後,她考進了一所公立學校做老師,每天非常忙碌。

因為每天不是有同事讓她幫忙製作課件,就是有前輩讓她整理資料,還讓她幫忙課間值日,導致她經常顧此失彼,白天太忙沒時間備課,只能晚上回家加班。

其實很多時候,她本想拒絕,但是她擔心因此同事們不喜歡她了,又擔心別人會不開心,然後就答應了,還裝作一副很輕鬆的樣子。

有一次,她因感冒頭暈沉沉的,拖著疲憊的身體上課,本想下午就回家休息了,可同事因孩子病了著急回家,請她幫忙代上下午的兩節課。

於是,她便強忍著不適把下午的課上完了,因為她想著孩子病了同事肯定擔心,自己如果不幫,同事會對她有想法。

結果,那天晚上她就發了高燒。

那天因身體極度不適,自己學生的作業也沒改,還遭到了領導的批評,但是自己也沒多解釋,如果把真實的原因說出來,她又擔心同事會怨恨她。

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少見,他們常常因為太過在意別人,從而陷入了泥潭,進入了無休止的內耗,一直削減著自己的能量。

叔本華說:「人性有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當一個人太過在意別人的感受,會習慣性地觀察著別人的神情而忽視自己的感受,從而一點點地將自己掏空。

人活於世,多數煩惱都來自自身,其根本原因就是看低了自己。

因為看低自己,所以忽略自我,實際上,於他人而言,自己是無足輕重的。

當試著不把自己看低,將自己的感受置於首位,少在意別人的感受,學著將愛和時間留給自己,內耗少了,人生之路自然也會開闊不少。

嚴重質疑自己,就是刁難自己

《史典》中說道:「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日常工作生活中,對於別人交代的事情,明明自己是有實力的,卻又怕自己不能做好,在做的過程中還反覆地質疑自己,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將自己捲入了內耗。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網友@星球說過他在大學畢業後進入了新媒體公司實習,每天都在不停地糾結和較勁。

領導交代他寫一篇稿子,明明已經寫完了,他卻擔心自己的文章不達標,遲遲不上交。

每次與領導對接工作時,他都戰戰兢兢,說的話都在腦子裡反覆思考好久,生怕言辭不當。

有一次,因為一篇稿子錯別字比較多,受到了領導的批評,他不斷地反省自己,一連好幾天鬱鬱寡歡,甚至質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

還有一次,他因為稿子寫得比較快,受到了領導的讚賞,他又質疑自己下次是否還能達到領導的期盼……

他特別在意一些細節,常常因為領導的一句評價從而內心上演一出大戲,時常焦慮不堪。

最終他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辭職了。

其實日常工作中,會遇到無數個障礙,如若一味地在內心質疑自己,只能讓自己陷入內耗中。

心理學家米夏艾拉曾指出:「陷入「冒名頂替綜合徵」的人,常常認定自己能力不夠甚至無能。」

這類人習慣性地質疑自己,常常因為一句批評或誇獎陷入了憂慮,一味地刁難自己。

實際上,很多時候在面對新的挑戰時,並不是自己能力不足,而是自身將自己看低了,從而習慣性刁難自己,最終耗盡了自身的能量,失去了前進的勇氣。

契訶夫說:「人相信自己是什麼,自己就是什麼。」

試著不看低自己,對自己少一點質疑,學會寬容自己的錯誤,不過分刁難自己,常懷自信,常能與自己和解,內耗就少了,也能在未來的道路上承擔更多新的挑戰。

一味討好別人,就是傷害自己

心理學上,提出了一種人格叫做「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略自己的人格,是一種潛在的不健康行為模式,而非人格障礙。

這樣的人,特別喜歡去滿足別人的期待,無限討好他人。

在這樣的過程中,時間久了,就略感疲憊,被討好者覺得理所當然,而討好者的內耗就會越來越深。

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瀟瀟和阿楠畢業後同時進入一家公司實習。

初入職場的兩位新人到了一個新單位,瀟瀟想著「抱團取暖」會比較好,於是就非常殷勤地與阿楠相處。

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瀟瀟都會問阿楠的意見,阿楠說吃什麼就吃什麼,瀟瀟從不反對。

有一次阿楠提議吃麻辣香鍋,瀟瀟為了不讓阿楠掃興,明明不能吃辣,還是硬著頭皮吃了。最終導致咽喉炎發作,嗓子難受了好幾天,講話都吃力。

因為是新人,每天需要學習的東西比較多,一天下來比較累了,但是阿楠的一通電話,瀟瀟就會拖著疲憊的身體跟她一起去逛街。

有一次感冒還大晚上陪阿楠逛街,第二天感冒直接變成了重感冒。

每次他們在探討工作時,瀟瀟都會在阿楠面前表現得很謙虛,總是會說:「還是你能幹,要是我,肯定乾得不如你。」

在阿楠面前,瀟瀟總是以低姿態對待她,抬高對方貶低自己,因為她認為這樣,能夠穩固這份友誼。

誰曾想,有幾次瀟瀟因心情不好,想找阿楠出來散心,都被阿楠拒絕了。

還有一次,瀟瀟生日約阿楠吃飯慶祝一下,卻不想阿楠答應了又臨時變了卦,理由卻是:「今天要去看一個新上映的電影,陪不了你了哦。」

漸漸地,瀟瀟才明白,自己的付出只是一廂情願地討好罷了。

後來兩個人不在一個公司工作了,有次瀟瀟想發個信息問候阿楠,誰曾想,發過去顯示,對方已不是你好友。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像瀟瀟那樣,一味討好別人,把自己放在低位,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彼此的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中說:「活在害怕關係破裂的恐懼之中,那是為他人而活的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每一次討好都在殺死自我。」

一個人喜歡在一段關係中,費力地討好,為了維持這段關係委曲求全,這種不對等的關係最終只能讓自己傷痕累累,因為每次的掂腳都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

無限期地討好別人,本以為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同等對待,卻事與願違,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就是太害怕失去這段關係,從而看低了自己。

好的關係從來不用刻意討好,當試著不看低自己,不刻意討好他人,親疏隨緣,平等尊重,做回那個真實的自己,善待自己,內耗少了,方能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馬德在《面具長成麵皮的時代》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有時候,在乎這個世界越多,存在感就越少;在乎別人越多,活出自己就越難。」

人生海海,經歷了那麼多,所形成的不快終究是因為看低了自己,過於在意外界。

太過在意別人的感受,忽略自身,就掏空了自己;

因別人評價質疑自己,懷疑自身,就刁難了自己;

想維護關係討好別人,委屈自身,就傷害了自己;

人生不易,與其一味地看低自己形成源源不斷地內耗,不如學會把重心多放在自己身上,積蓄自身的能量,心存希冀,努力前行。

往後餘生,願你我都能善待自己,專注自身,與人相處不卑不亢,克己守心,靜享屬於自己的璀璨人生。

人生下半場,願你不再內耗,人生越活越精彩。

作者簡介:糖糖,富書作者,愛閱讀,筆尖治癒心靈,一個人‬要想成功,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6a16ae19768e9b0ab502e9411a1e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