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內耗,是家庭最好的解藥

2024-09-27     富書

作者:柳絮(富書作者)

《紅樓夢》一書寫道:「一個家庭,從外頭殺來,是殺不死的,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才能一敗塗地。」

深以為然。

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可能困於物質貧窮,更可能是死於精神內耗。

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強好勝和錙銖必較,看似無傷大雅,但這種行為會一點點吞噬這個家的溫情,直至這個家走向分裂。

家人之間彼此扶持,共同奔赴,這個家才會蒸蒸日上,活出人間煙火氣。

拒絕內耗,承認父母的不完美

作家東野圭吾說過:「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每個人都希望能含著金湯勺出生,有完美的父母,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所以,我們所能做的是,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能改變的。

網友@螢火蟲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她出生在一個優渥的環境里,父母經營著一家公司,她上下學有專車司機接送,生活起居有保姆照顧,父母還為她高薪聘請了家教老師。

在別人眼裡,她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可對她來說,生活如同地獄,有時讓她窒息。

從小,別的小朋友可以在父母的懷裡撒嬌,玩自己喜歡的玩具,交自己喜歡的朋友,可她面對的永遠是父母的說教、嚴苛的要求,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小學五年級,滿分100的數學卷,因為她考了97分,被父母輪番指責,甚至被罰跪三個小時,那天晚上她膝蓋酸痛,難以入眠。

高中,她沒有在省重點考年級前三,父母在親朋好友面前數落她不爭氣,絲毫不顧及她的感受,有時她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好在,高中的班主任時常和她談心,安慰受傷的她;同桌經常陪伴她,把她從崩潰的邊緣拉回來。

現在,她在大學裡交到很多良師益友,生活因此多了色彩,人也漸漸開朗起來。

電視劇《都挺好》里有句台詞:「你可以不原諒,但應該選擇放下。

原生家庭,或許給你帶來無盡的傷害,讓你活在痛苦中。

可是,這並不能成為你往後頹廢的理由,因為我們過的是往後人生,原生家庭只是我們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並不能決定我們人生的走向。

父母無法選擇,但生活的掌控權永遠在我們自己手中。

即使做到不原諒,也要學會放下原生家庭的傷痛,這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也是對自己最好的成全。

拒絕內耗,放下改造伴侶的念頭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說:「中國大多數家庭矛盾,都是一場隱秘的權力鬥爭。」

家庭當中,總有人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對方,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殊不知,你越想改造對方越是枉費心機,還會消耗自己。

戴建業教授曾講過自己和夫人的故事。

他來自農村,太太是城裡的高幹子弟,兩人的生活環境和觀念截然不同。

婚後,他看不慣太太花錢大手大腳,也不服太太對他挑三揀四,他總想著用自己的標準來改造對方,讓對方脫胎換骨。

不成想,這激起了太太的逆反心。

她對他反唇相譏,數落他的小氣、大男子主義,簡直不可理喻,揚言要是他能改,自己絕不拖後腿。

蜜月剛過,小家便硝煙四起,不得安寧。

後來,戴建業意識到自己的不是,學會包容和接納對方,兩人的關係逐漸回暖,小家重新煥發生機。

何炅曾在《嚮往的生活》中說過:「人唯一能要求的就是自己,對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有要求。」

人生最大的愚蠢,是試著改變別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都有自己的三觀立場,試著改變意味著要推翻別人多年累積的生活護城河,這無疑是天方夜譚。

聰明的人,凡事降低期待,學會求同存異,自己嚴於律己,別人隨意就好。

拒絕內耗,適時退出子女的生活

看過一個僅6分鐘的短片《臍帶》,其母親的控制欲讓人不寒而慄。

母親生下孩子,為可以控制孩子,不舍「剪下臍帶」。

當孩子在水坑裡盡情玩樂、在牆上隨性塗鴉時,母親就會一把拽回孩子。

孩子長大,有了心儀的女孩,半夜去約會時,母親又用力拽回孩子。

就這樣,孩子如同提線木偶,被母親牢牢掌控在手心。

可母親去世後,「臍帶斷了」,孩子雖獲得自由,但也迷失了方向,不知何去何從。

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父母,以愛之名操控著孩子的生活,把孩子困在狹小的天地里。

卻不知,這樣的愛讓人窒息,令人無措。

電視劇《煙火人家》中,母親孟明瑋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控制女兒李衣錦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

她看到女兒劉海長,不顧女兒反對,直接用大剪刀剪短女兒的劉海;

她不認可女兒的男友,直接打電話給男孩,單方面替女兒提出分手;

女兒在大城市工作,她想讓女兒回家鄉,打電話給女兒老闆,替女兒辭職。

電視劇雖說有誇張的成分,但現實中也不乏有這樣控制欲強的父母。

他們以過來人的經驗,常常給孩子「指點迷津」,幫孩子「出謀劃策」,甚至事無巨細地介入孩子的生活。

結果孩子的人生,並沒有因此變好,反而變得更糟糕,家庭也因此變成一團亂麻。

作為父母,應該適時退出子女的生活,還子女一份安寧,留自己一份體面。

如此,大家才能在各自的世界裡相安無事,活成彼此的依靠。

拒絕內耗,齊心協力向前

上個月,小姨買了一個160平米的房子,四室兩廳,還帶一個小院子。

結婚十五年,看到小姨終於有了自己的小家,我們全家人都為她高興。

想當初,小姨丈一家經濟負擔很重,他的母親身體狀況很差,常年往醫院跑。他的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賺不了幾個錢。而他的妹妹還在上高中,全家的擔子全落在小姨丈身上。

家人都勸小姨找個經濟條件好點的對象,可以讓自己的後半生多點保障。可小姨不為所動,堅定小姨丈有責任、有擔當,定會讓她過上好日子。

事實也的確如此。

小姨丈工作努力,下班後還去開計程車,自己省吃儉用,把錢如數交給小姨,時常製造小浪漫給小姨驚喜。

有了孩子後,他總會抽出時間陪伴家人,逛公園,品美食,還不忘身體力行教育孩子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小姨也在為這個家付出,她把家務安排得井井有條,有空做點兼職,並細心周到照顧好公婆。

表弟也很自律,學習上從不讓父母操心,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一家人,齊心協力向前走,日子過得如日方升。

作家畢淑敏說:「家是無私的付出和接納,家是蛻去疲勞的熱水澡。家是一副重擔,我願這邊的力臂短,你那邊的力臂長。」

前行的路上,難免會有意外和無常。

若退縮或逃避,家庭遲早會陷入困頓。

只有齊心協力,有事一起扛,有難一同擔,全力以赴往前走,所有的壓力都會減半,所有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中國政法大學羅翔老師說:「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窮,而是有一個經常製造內耗的人,不停地製造矛盾和爭吵。」

拒絕內耗,是家庭最好的解藥。

家人不是對手,不必一爭高下;家也不是戰場,無須一決雌雄。

家人之間多些理解,少些責備,多些包容,少些嫌隙,多些退讓,少些好勝,力往一處用,勁往一處使,凝聚向上的力量,整個家庭就會越來越興旺。

願我們都有一個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的港灣。

作者簡介:柳絮,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fb2e7d50856b719b8c34946d9a04e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