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堅持跑步之後感覺人變虛了?

2023-03-06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為什麼堅持跑步之後感覺人變虛了?

堅持跑步之後感覺人變虛了,是很多初學者容易遇到的問題,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堅持跑步的大方向沒問題,但是過程中操之過急。

題主堅持跑步2個禮拜了,而且每次5公里,堅持跑步之後感覺變虛了,比較顯然,題主本身的運動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從距離和頻次來說都有點兒太著急了。要知道,國內很多5公里的跑步比賽,還給大家發獎牌呢。終點看到那些完賽者興高采烈的氛圍,就知道對很多人從零開始跑步的朋友們來說,5公里已經是個很了不起的距離了。

雖然對常年跑步的人來說,5公里不過是剛剛開始熱身,但對於初學者或者本身運動能力相對較弱的人而言,完成5公里的挑戰不亞於資深跑者跑者完成了一場半程馬拉松。

對題主而言,可能跑一個5公里已經是很費力了,連續跑十幾天5公里,身體沒有得到完全恢復,存在疲勞的累積,所以感覺到虛弱。

這就好比資深跑者完成一場馬拉松不是問題,但是連著跑十幾場馬拉松也是受不了的。題主當前的運動能力,在這個速度和頻率下,雖然只是5公里,但每次跑完身體並沒有完全恢復就又開始下一次的訓練,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虛弱。

訓練、營養、休息是一個完整的運動成長閉環

沒有疲勞恢復就沒有進步。對任何水平的人而言,訓練都遠遠不是結果,訓練首先讓我們變得疲勞,然後身體獲得一個「能力上升空間」,接下來需要補充營養、休息,這才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閉環。等到疲勞得到恢復,身體才能有進步。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每次跑完應該都是沒有充分的疲勞恢復,就開始了下一次訓練,這樣會造成疲勞累積,於是覺得身體虛。就像連續開車跑長途,油箱沒加滿又上路了。

即便讓資深馬拉松跑者,哪怕是世界冠軍基普喬格,參加完一場高強度的比賽,第二天接著跑強度,他也會覺得虛。虛,本身就是訓練強度過大的反應,如果強度過大,需要恢復時間超過24小時,那麼天天跑,肯定會越跑越虛弱,就是大量體力透支了。

在跑步的時候,不能光看今天跑步的情況,還要看今天休息的,身體的狀態怎麼樣,如果大量運動後還熬夜喝酒,身體不能有效恢復,還會增加猝死的風險。我們也曾經看到有運動習慣的人,因為熬夜、抽煙、喝酒等原因猝死的新聞。

當天的強度控制,決定了連續作戰的可能性

題主這幾次跑步,都是5公里38分左右的樣子,配速在7分36秒/公里左右,其實是個比較慢的速度,但考慮到每次跑步都是這樣,說明本身擠出能力是比較弱的,按這個速度跑,想必對題主來說強度應該是挺大的。

tips:
如果不知道自己跑什麼強度好,可以用低心率跑法來進行強度控制。也就是跑步時,不看具體配速,只看心率。心率控制在180-年齡這個強度,有氧心率下跑。比如:我今年30歲,按照180-30=150次/分鐘的心率去跑,多數情況都是沒問題的。
如果有長期跑步的計劃,條件也允許,還可以考慮利用一下可穿戴設備,科學的監測心率。

這種強度是很好的有氧能力訓練,對新手及體質較弱的人來說都非常有效。考慮到個體差異,有的人心率偏高,有的人心率偏低,也可以把180-年齡這個指標,正負10次作為參考。還是以30歲的人為例,140~160次/分鐘的心率都可能是有氧心率範圍,具體看個人感受。

如果沒有心率帶或者心率表,也可以用「跑步交談」作為強度控制的指標,如果能夠邊跑邊說話,說完整的句子也不費勁,那麼這個強度就不高。反之同理。

作為剛開始跑步的人,心率控制好強度,最好再做些力量訓練。鍛鍊好腿部力量及核心力量,有助於減少受傷的風險,有了力量訓練和耐力訓練,就能跑得又遠又安全,假以時日,就是又遠又快又安全。

循序漸進是長期主義的必由之路

無論做什麼運動,都要符合循序漸進的邏輯,剛開始一定是速度不快,距離也不遠,隨著訓練增加,會逐漸增加速度和距離,這是自然規律。

題主作為剛開始跑步的初學者,就每天5公里,這種毅力是令人欽佩的,如果真是堅持下來,月跑量也快有150公里了。要知道,月跑量150公里,已經超過很多人了,很多馬拉松跑者的月跑量可能也就是150公里左右。

還有覺得自己缺乏動力、精神頭不高的一個原因,就是題主的訓練缺少變化,每天5公里,看不到進步,每天像完成任務一樣,自然提不起興致。與其這樣,不如試試一天4公里,一天6公里,給自己的疲勞感會不同,對長跑的理解也能更深刻。

常年運動,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斷通過運動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是能力進步了或是累積了疲勞,清晰自己堅持或放棄的標準,鍛造自己的價值觀,打造接近夢想中的自己。

檢驗自己是否有疲勞累積

為了讓自己能夠連續作戰,養成跑步習慣,並且每次都能有很好的精氣神,有幾個方法可以幫我們驗證是否有疲勞累積。

  • 每天測量晨脈,來判斷今天是否疲勞

即使不做運動,我也建議大家養成測量晨脈的好習慣。長期監控,就能知道自己一覺醒來的身體恢復狀態。

過度訓練、身體疲勞、狀態不好,晨脈都會比平時略有升高。針對最近的疫情話題,陽康後晨脈如果恢復到了過去的正常水平,也可以看做是真的全面恢復了。總之,養成記錄晨脈,別管昨天訓練過度、熬夜了、喝大酒狀態不好或者心理壓力過大都能反映到晨脈上。根據題主描述,想要狀態越跑越好,每天精精神神,只要監控晨脈即可,晨脈變化不大(浮動在2~4次屬於正常),就可以繼續運動。

  • 傾聽和尊重身體的反饋

如果和昨天的訓練一樣,但是身體明顯感到比昨天累,那就是存在疲勞累積。

正常的可持續訓練,應該是每天都感覺差不多或者越來越好。我諮詢過很多資深跑者,他們的訓練往往是高強度、低強度的訓練交替進行,這樣,即使第一天的強度訓練有疲勞累積,第二天也能通過輕鬆訓練來化解,總之,一次累積疲勞可以,但不要持續累積疲勞。

總而言之,常年進行跑步訓練,一定會對身體健康有所幫助。需要注意的就是:進步的節奏。對剛開始跑步的人而言,開始跑得少一點慢一點沒關係,每次進步一點點,就會越來越好。

每天的強度控制可以用心率控制來代替速度控制,每次運動後都要補充營養和充分休息,第二天看看晨脈就知道疲勞是否已經恢復,面向長遠,跑步也需要更多變化,高強度和輕鬆訓練交替進行,相信你會越來越好,讓跑步成為真正強身健體、提神醒腦的生活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4b03384a3f74dae7a3e3f1b202cb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