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列出最新軍事需求清單,美歐等西方國家的軍援如何影響俄烏衝突?

2023-12-20   看航空

原標題:烏克蘭列出最新軍事需求清單,美歐等西方國家的軍援如何影響俄烏衝突?

當地時間12月6日,路透社報道稱,烏克蘭國防部官員在美國華盛頓提出了最新的軍事需求清單,其中不乏價格昂貴的高價值裝備,特別是「非常前沿的敏感高技術裝備」。

這些裝備包括但不限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薩德」) 防空系統、F-18戰鬥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MQ-9B察打一體無人機、C-17運輸機、C-130運輸機、「黑鷹」直升機等。

目前尚不清楚烏克蘭的這些需求有多少能得到美國政府的批准,以及將在何時部署到位。

多國「合謀」下的衝突現狀

從2022年2月爆發,俄烏軍事衝突已經持續了接近兩年。目前戰場形勢處於膠著、僵持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形勢或許經過了刻意設計和權衡:

美國和歐洲國家可能希望通過調控軍事援助等一系列手段,誘導俄烏衝突的走向,以求通過最低代價、更長久、全面地消耗俄羅斯戰略潛力。

可以說,每一次軍事援助的就位,都是西方國家在反覆評估俄羅斯可能的反應後作出的。而其前提條件是保證戰火不會外溢到烏克蘭境外,不會引發俄羅斯與歐美國家產生直接軍事衝突。

俄烏衝突中,烏克蘭依靠西方援助的隱身巡航飛彈擊毀了船廠中的俄軍飛彈護衛艦。

根據多家海外媒體報道,烏克蘭空軍屢次使用防空壓制和欺騙干擾戰術:首先利用無人機和AMD-160MALD誘餌在高威脅區域吸引俄方防空系統火力,然後由掛載AGM-88反輻射飛彈的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進行掩護,經過特殊改裝能掛載SCALP-EG飛彈的蘇-24發起打擊,最後由隱身巡航飛彈完成最後的突防,命中目標。

這使得俄軍在港口防護方面處於非常不利的狀態俄軍難以從根源上遏制烏軍從空中發起的進攻活動。而作為防禦環節最末端的防空系統,漏掉幾發飛彈也有可能導致嚴重的損失。

在持續至今的軍事衝突中,除了「莫斯科號」是被烏克蘭用岸艦飛彈擊沉外,俄軍損失的較大噸位軍艦大部分都是在港口停泊狀態下被烏克蘭空中力量擊毀或擊傷的——即使是通過自殺型無人快艇發起的襲擊,通常也不能脫離無人機的支持。

不過,烏克蘭獲得SCALP-EG飛彈的時間其實相當晚。而且英法援助該型飛彈給烏克蘭時也附帶了數量和使用方式上的限制。這似乎暗合了俄羅斯無意擴大衝突面的意圖:俄羅斯的國情並不允許其擴大衝突面、直接與提供該款飛彈的法國和英國爆發正面衝突。

也就是說,在西方多國的「合力支援」下,烏克蘭並不能及時、充足地獲得符合其需求的各種先進裝備。

根據烏克蘭媒體的報道,前烏克蘭國防部長奧列克西·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很早就曾表達了對THAAD「薩德」系統的需求;但截至目前,烏克蘭不僅沒有獲得「薩德」系統,就連「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也僅有兩套,分別由美國和德國提供。

「愛國者」與「薩德」都不夠用

而就在烏克蘭向美國提出最新的武器需求清單之後,12月7日,俄羅斯向基輔和烏克蘭中部地區發起了大規模的遠程飛彈襲擊,以破壞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

根據烏克蘭政府12月13日發布的消息,他們將會在本月獲得一套來自德國的「愛國者」系統,總數量增加到3套。在俄烏衝突中,烏克蘭和西方國家對「愛國者」飛彈系統的實戰表現評價頗高,宣稱這套系統「有效擊落了俄羅斯發射的高超聲速飛彈」,並擊落了包括蘇-34和蘇-35在內的、位於俄羅斯領空內的5架飛機。而俄羅斯則堅決否認並駁斥了這些說法。

但不論以上爭論的真相如何,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不論「愛國者」系統性能有多麼優秀,在設計定位上,其有限的射程(40至90千米)和射高(24.2千米)決定了它更適用於保護有限區域內的特定目標。而以烏克蘭的領土面積和重要目標數量,區區兩三套「愛國者」系統是完全不足以滿足其防空需求的。

「薩德」系統的AN/TPY-2機動雷達,採用X波段以提升探測精度和抗干擾能力,其設計上重點強化了針對細小目標和假目標的分辨能力。

「薩德」系統的X波段雷達針對中程彈道飛彈的探測距離可達1000千米以上,飛彈射程達到200千米,射高達到100至150千米。和「愛國者」系統相比,其探測和射擊範圍都更大,特別是針對彈道飛彈類目標的攔截能力要強得多,而且它和「愛國者」有著良好的協同性和互操作性。因此對烏克蘭吸引力極大。

「薩德」系統發射飛彈。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烏克蘭在短時間內獲得「薩德」系統的可能性不高。

「薩德」系統雖然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部署,但絕大多數都是美軍資產;真正的出口用戶只有沙特和阿聯兩個國家。即使是在非戰爭的和平環境下,「薩德」系統由於其探測能力上的優勢,也曾多次因其部署問題引發局部地區的政治和軍事衝突。

如果烏克蘭獲得「薩德」系統或者「薩德」系統被部署至烏克蘭地區,這意味著其雷達探測範圍將覆蓋從烏克蘭領土到俄羅斯莫斯科地區的中高空區域——這顯然將迫使俄羅斯作出更大的反制和應對措施,這可能是現階段的美國所不想面對的情況。

另一方面,由於「薩德」系統技術上非常敏感,造價和使用維護成本相當高昂,有財力且願意購買、又能獲得出口許可的國家很少,不僅全球美軍基地的可用裝置數量有限,產能也是大問題——對烏克蘭來說,這意味著獲得「薩德」系統也面臨著很多實際困難。

俄烏衝突未來走向如何,將取決於國際社會的多股力量博弈。未來美國會如何處理烏克蘭的軍事需求清單,也會對戰場走向產生直接的影響。

排版:陳奕煊

文案 | 攝影 :候知健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十六年了,戰火終於讓米格和蘇霍伊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