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航空工業特飛所自主研製的「祥雲」AS700民用載人飛艇正式獲得由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合格證編號:TC0082A-ZN),這標誌著該艇成為國內首款獲得型號合格證的載人飛艇。
AS700載人飛艇於2018年6月批覆立項,同年8月啟動實施,是國內首款按照適航規範自主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載人飛艇。
作為人類飛行歷史上的重要「角色」,飛艇一度風頭無兩,也經歷過沒落……而今,隨著全球綠色航空風潮的興起以及我國通航市場的發展,飛艇在空中遊覽、應急救援、反恐維穩、城市安保、航空物探等領域的優勢再次得以顯現,隨我們一起走進飛艇的「前世今生」吧。
從狂熱到寂寥
早在18世紀,人類就曾嘗試通過操縱氣球實現空中飛行。1782年,法國蒙弋爾費埃兄弟成功地進行了氣球載人試驗,之後法國掀起了一股氣球升空熱。
1784年,法國羅伯特兄弟製造了人類第一艘有動力的飛艇;1872年,法國人特·羅姆製成了一艘用螺旋槳代替划槳的人力飛艇。
不久後,另一個法國人卡奴·米亞從自行車受到啟發,設計了一種腳踏式螺旋槳飛艇。
至此,飛艇雖然誕生了,但其動力還停留在「人力」階段。
早期飛艇。
19世紀,蒸汽機和電動機相繼問世,為飛艇動力的改進創造了條件,蒸汽動力飛艇開始出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是飛艇發展較快的時期,英國和法國曾使用小型軟式飛艇執行反潛巡邏任務;德國則建立了齊柏林飛艇隊,用於海上巡邏、遠程轟炸和空運等軍事活動。
齊柏林飛艇
一戰後,由於飛機技術的迅速發展,飛機開始廣泛地應用於各個領域,加之該階段飛艇事故頻發,人們對飛艇的研究和應用急速衰落。
到二戰時期,飛艇的研究和使用熱潮已經過去,僅被應用在防禦偵察、海岸監視、軍用物資運輸等一些非作戰行動中;數量也遠不及一戰時期,飛艇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
而今,隨著現代航空製造技術的發展和先進材料的出現,一些之前無法克服的缺陷解決後,飛艇又重獲新生。
新飛艇,新優勢
隨著技術和構型的不斷進化,現代飛艇的特點和較之其他飛行器的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滯空時間長
與高速航行的飛機相比,現代飛艇的最大優勢是滯空時間。飛艇的飛行時間是以天計算的,其工作時間一般只受天氣、故障和例行維修的限制。現代飛艇搭載的傳感器和電子設備可以對目標進行持續探測,還能夠代替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進行定點工作,因此可以採集和積累大量信息。
02
載荷重量大
現代飛艇靠空氣靜升力升空並停留空中或平穩飛行,氣囊和艇體可設計成大體積,讓吊艙完全能容納重達幾噸甚至幾十噸重的大型任務載荷。飛艇不但載荷功能很強,而且類型也可以更多,容易實現多功能化。
Aeroscraft貨運飛艇
03
安全性高
現代飛艇重量輕、結構疏鬆,可採用無金屬骨架的軟體結構,且需要的動力小,因此容易降低飛艇的外部信號特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隱身」效果。此外,飛艇囊體內外壓差小,艇身受到損壞後,內部填充的氦氣泄露速度也比較慢,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著陸,不會立刻導致災難性後果。
04
使用成本低
現代飛艇的升降不需專門的機場、跑道和發射場,也不需昂貴的地面控制與導航裝置。此外,飛艇自身維護所需人員少、過程簡單且經濟性好,全周期運維費用更低,飛艇的任務載荷沒有空中高速工作時苛刻的質量要求,製造成本自然相對較低。
05
部署能力強
現代飛艇只需開闊場地即可垂直起降,過程比飛機簡單,且能利用車輛等平台快速到達預定位置後迅速升空,經簡單調試即可投入工作,所以具備突出的反應速度、高效的機動部署能力和靈活性,更容易滿足實時變化的需求。
飛艇的未來
根據目前已有的飛艇和正在研究的飛艇項目來看,未來飛艇的發展可能會向增加續航時間、提高載重量和種類多樣化方向發展。
首先,續航時間長是飛艇最為明顯的優勢,而飛艇在空氣動力設計及供電方式上的不斷改進,會使飛艇的續航時間越來越長。其次,飛艇的載重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未來可能會達到百噸以上,這種超大型載重飛艇將搭載更多的乘客或大型貨物。此外,隨著技術的發展,飛艇可能會更加多樣化,大到空中運輸、預警探測,小到日常生活,可能都會有飛艇的「身影」。
未來飛艇概念圖
飛艇發展的歷程也可以看作人類對航空技術不停創新的一個縮影,儘管道路蜿蜒、過程曲折,但依舊在不斷向前。
排版:陳奕煊
文案 | 攝影 :胡琛璟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當C919飛過維港,香江波光輝映大灣區對中華航空事業的探索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