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寸步難行,4天破1600萬,又掀起抄襲風波

2019-08-16     小豆豆說電影

在《上海堡壘》正式上映之前,就已經有人站出來指出它的問題。 故事俗套,科幻外殼愛情故事,鹿晗尬演,特效致敬,整部影片看下來,並不像是一部完整的電影作品,反而像是電影的半工業的次品。但即使如此《上海堡壘》還是頂著外界的壓力迎難而上。



這股勇氣當然值得欽佩,但如果沒有實力,那就成為了炮灰式的笑話。或許笑話歸笑話,但《上海堡壘》的確成為了壓死流量小生時代的最後一根稻草。上映首日,豆瓣評分從3.5滑至2.7,隨後票房雖暫時替代了《哪吒》的票房觀眾總榜首,但卻在13個小時之後,再度被《哪吒》反超。



從此《上海堡壘》一躍不振,在上映2天之後雖突破了1億元的大關,但4天的時間已經過期了,才取得1600萬的票房,平均日票房400萬。毫無疑問《上海堡壘》慘敗,投資人血本無歸,導演和演員也背負罵名,主創團隊也沒好的哪裡去。



隨後導演出面道歉,向觀眾表達,不希望是因為自己因為《上海堡壘》,而關閉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但大眾似乎並不願意為滕華濤的導演買單,對於大眾來說,滕華濤還是始終將《上海堡壘》與中國科幻電影捆綁在一起,這樣的道歉難以讓人覺得有誠意。但好在,滕華濤出面道歉之後,對《上海堡壘》的抨擊倒是平息了一些。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滕華濤導演道歉後不久,《上海堡壘》又深陷抄襲的風波。後期團隊,原封不動的搬運了某博主的設計概念和動畫畫面,並且剪掉博主原畫水印版權,用於電影的宣傳,抄襲實錘,《上海堡壘》主創團隊再次出來道歉,顯然已經激起的民憤,並非道歉就能夠解釋清楚的。



不經是博主想問,連大眾也想問,說好的3億資金的投入,為何做個宣傳和推廣,都要被後人指背責罵。如果說剛開始,還有人站隊能夠挺《上海堡壘》在特效方面,至少能夠勉強合格,到現在為之,已經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為《上海堡壘》說話。這一次,它又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吃相實在是有點難看。



我並非刻意去踩一個捧一個,但事實就是如此,就拍電影的態度而論,畢志飛導演的《追夢演藝圈》都要比《上海堡壘》要有態度。或許《追夢演藝圈》是各種爛片元素集合的標籤,但在態度這個層面,要比《上海堡壘》要好的多,至少人家的故事是原創的,也不願意去做那麼多的營銷和搞那麼多事情,雖然導演和編劇能力可能不行,但做電影的態度是認真的。



而相反《上海堡壘》則呈現出來一副資本的嘴臉。電影攝製於2017年,很容易想像的到,當初投資方請來滕華濤就是來把《上海堡壘》做一部愛情片來拍攝的,那一年吳亦凡和林更新合作的《西遊伏妖篇》也順利的創造了16.52億元的票房,那個時候,流量還是票房的「正元素」,請來鹿晗作為主演自然也是為票房來保駕護航的。



在鹿晗與關曉彤宣布戀情之後,微博的伺服器被擠爆,而江南也在此時回應外界說:「我的電影是鹿晗來拍的」,那種驕傲和自信的態度始終圍繞著江南。但無論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流量的保質期實在是太低了。隨著《戰狼2》和《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的崛起,內地觀眾也崛起醒悟,開始對電影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認知,開始拒絕那些圈錢的爛片。如今「流量」早已成為了票房的負面效應。



在商業決策上,《上海堡壘》明顯是失策了,但人都已經請來,電影也拍完了,製作完了,總不能給放在那裡不放吧,放出來總比不放要好,放出來還能收回些成本,以至於不會太虧,指不定還能夠賺錢。人們不喜歡看科幻嗎?行,那就給他們造個科幻的夢境。



於是,在眾多意見領袖的帶領下,《上海堡壘》開始捆綁住《流浪地球》來進行營銷。但很可惜的是,資本還是太低谷觀眾們的智商和反應了。現在的觀眾們早已成熟有認識觀,又豈是意見領袖說幾句話就能夠顛倒是非黑白的,但《上海堡壘》還是不信,電影上映之後,還要鬧的抄襲的風波,就看下個風波到底還要鬧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2cknGwBvvf6VcSZLu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