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說滄海桑田,就是說明「滄海」和「桑田」互相的變化之間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也證明了二者之間是可以互相轉換的。而我國東部兩千年來「多出一個省的面積」也正是因為大自然變化的作用。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從小被教育中國的母親河是長江和黃河——這兩條河流在中華文明誕生之前就已存在,用她們的激昂澎湃澆灌出了中國美麗的大河文明,而到如今,她們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長江與黃河的沉積作用
黃河之所以得名於此,正是因為其在流動過程中大量的泥沙裹挾導致含沙量極高,整條河看起來都是黃沙造成的土黃色。這些沙大部分來自於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和其中流經的一些山脈——這些地形植被覆蓋較為稀疏,沒有辦法固定沙土,導致沙土很容易就被江水裹挾帶走。
而黃河從唐古拉山脈開始,一路奔騰到山東入海,可以說是連通了我國西南到東北的漫長水路。因為其流域的寬而長,黃河也跨越了中國的三級地勢階梯,從高原到丘陵再到平原,層層的階梯讓黃河出現斷層,其對黃河流速的影響也造成了黃河泥沙的沉積。
黃河在上游時期多經過高原,那裡地勢崎嶇,地形起伏大,黃河流速因此變快,對河岸邊泥沙的沖刷也很強烈,由此在黃河上中游時期黃河就已經攜帶大量的泥沙。
而到了黃河下游時,地形變得平緩而穩定,此時黃河因為沒有地勢差異帶來的速能影響,流速也逐漸放緩,原先在河流中的泥沙也因此而沉積。在入海口位置也是如此,黃河在進入大海之前將自己攜帶的泥沙留在岸邊,導致了沖積平原的出現。
長江雖然原理與黃河相似,但是長江並不像黃河一般暴烈,長江整體流速慢於黃河,含沙量也不如黃河高——但作為母親河,長江同樣擁有沉積的能力。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就是由於長江的泥沙沉積而成的。
對於長江黃河沿岸,尤其是靠近入海口的城市來說,它們的「年齡」都比較小,因為它們的地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於河流的沉積形成,比起內陸地區被帶走表面泥沙的古老地質結構而言,入海口附近的城市地基年齡都較小。
在地質學家估算之後,它們發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長江黃河在近2000年來沉積形成的新土地相當於東北一個省的面積,這也使得東北地區的海岸線向海拓展,入海口也更加深入。
並且,因為長江黃河並不會停止流動,這樣的沉積作用也不會停止,按照現如今長江黃河的含沙量和沉積量來算,在未來一千年左右又將沉積出大約一個省面積的土地。
沉積土地的利與弊
對於我國緩慢擴展的土地面積來說,這似乎是一件好事。眾所周知沖積平原的土壤吸足了水分,土壤肥沃,土壤顆粒疏密程度也很適合耕作,與平原地區的優良地勢相結合,更容易種出高產而肥美的作物。
因為形成沖積平原的沙土一路上吸收了很多養分,又在緩慢的過程中沉積,所以土壤肥沃深厚,給很多農民的種植和科學研究提供了極其適宜的條件——例如機械化作業,科技農業都很適合在東部平原土壤條件優良的情況下進行。
沖積平原的土地同時具備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的條件,所以也成為了很多聚落髮展起來的地方,非常適合人類居住,也會更多地吸引除人類外其他的生物,可以說是生物的寶庫。同時因為其靠近河流,農業灌溉和漁業發展也能從中獲利不少。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會想這是一件徹頭徹尾的好事,其實不然——沖積平原也有很多的缺點。這個世界處處都充斥著守恆定律,河流沉積泥沙使入海口深入,附近土地肥沃而平坦,其代價就是上中游的土地不斷損失表層泥沙,土壤肥力下降。
不僅如此,因為土壤顆粒間隙變大,植株也很難在鬆弛的土地上紮根,很容易就導致植被沖走,或者作物難以生長的情況出現;同時因為土壤肥力的下降,農作物的種植業面臨著很大的難題——沒有充足的養分供給植物,收成也定然不好。
同時,被帶走的沙土並不會聽話地全部沉積在入海口附近,在地勢低緩的地區沙土就會開始沉積。而對於地勢較低且已有固定發展模式的城市來說,這不僅沒有太多的優點,缺點反倒更加明顯。
以河南開封為例,那裡擁有很出名的地上懸河,就是因為泥沙在這裡堆積,不僅阻塞了河道,還導致河床抬高,高出本身的土地高度。開封的地上懸河河床在地面7米以上,如果決堤,黃河水溢出,就會對附近的地區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沖積平原增加在國家層面帶來的影響
綜上所述,沖積平原面積的增加是有利有弊的,國家在面對這種形勢時又需要做什麼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是面積擴大帶來的影響。因為有更多的可利用土地增加,所以國家可以建設更多的港口、機場、農業用地、科研用地等來增強國家各方面的實力,但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海岸線的推移會影響海防系統,對海岸線的變化需要做出更多的處理。
同時沉積量過大容易導致黃河和長江的改道,如黃河的入海口在歷史上就曾有多達六次的改變,從山東到蘇州又到山東……一直以來黃河都在緩慢地改變著流向。國家因此也要配合河流的改變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如物資運輸等政策都需要根據河流動向不斷更新。
在此基礎上,上中游被帶走的泥沙也需要資金來填補農業的空缺,國家必須想出更好的方法解決中上游土壤肥力下降、地質貧瘠的問題,這也需要更多的金錢投入。
此外,因為沙土沉積導致的地上河、河流改道問題也需要國家層面解決,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將其引導至正確且安全的位置,百姓的民生問題才是國家最關心的問題。
小結:
大自然的威力是無窮的,我們並不能逆大自然法則生存,但我們可以根據大自然變化的規律做出相應的改變去適應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不違背自然規律,這才是人類文明長久發展的道理。
對於我國來說,沖積平原面積的增加帶來了很多好的改變,但同時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來解決存在的問題,這就是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智慧。我們不能讓一個問題一直存在,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