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家其實已經千瘡百孔,可是蔣介石不顧人民的感受,一意孤行準備發動內戰。當時,蔣介石動員了10個師30萬多軍力包圍了中原解放軍。1946年6月,以宣化店為中心,三十萬國民黨軍包圍了羅山五萬多解放軍。當時,中原控制地區的長度和廣度不足一百里,而解放軍的面積則縮小到了原來範圍的十分之一。
當時,蔣介石認為現在是時候摧毀我們的中原軍區了,於是對我黨中原軍區發起了包圍,而中原軍區面臨著嚴峻的局勢,隨時都有被國民黨軍隊徹底殲滅的危險。為了保持實力,決定讓皮定均的第一旅為大部隊打掩護,把國民黨的主力吸引到金浦線以東,為解放軍主力創造突圍的機會。在當時的情況下,實際上已經準備犧牲這個旅來保護中原軍區的主要力量。
旅長皮定均十分清楚事情的嚴重性,但是國民黨軍隊卻不那麼容易消滅皮定均和他領導的旅。皮定均在紅軍時期擔任過團長。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第129師的團長,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區司令等職。 1944年,他率部在河南西部建立了根據地。在他的指揮下,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的戰鬥力非常強大,並且是當時中原軍區的第一力量。
6月26日,偽裝成主力抵抗國民黨軍隊的主力部隊,但皮定均稍作抵抗,迅速率部撤退,不斷與國民黨軍隊打麻雀戰。 6月28日,來自中原的電報表明,主力部隊已經到達了了平漢線,他可以獨立行動了。於是他率領部隊進入大別山,最後脫離大別山進入安徽中部平原。安徽中部平原縱橫交錯,河流縱橫,有許多城鎮。當時,有幾個國民黨軍隊還在追著他們。一旦發現它們,後果將是災難性的。所以他決定提高部隊的機動性,以免被敵軍追到,他讓部隊的炊事班丟掉了所有負擔,簡化所有公文包,丟棄所有跑廢的畜牧,以及所有個人物品也被扔掉。除了彈藥和必需的乾糧外,不帶任何東西。
皮定均還組織了一支由40人組成的偵察隊,身穿國民黨軍服,假裝是國民黨第48師以獲取敵人信息並摧毀敵人電話線的間諜部隊。 7月18日,在穿越金浦鐵路的皮定均被國民軍第138師包圍時,他果斷地指揮部隊進行了伏擊,打敵一個措手不及。此後,部隊成功進入蘇皖解放區原新四軍第二師根據地。
這次突圍,皮定均作為主要掩護經過24個晝夜,超過1000公里的長距離行軍,與敵人進行了21次激烈的戰鬥,終於成功突圍。他們的部隊突圍出來還有五千多人,而來自中原軍區的主力五萬多人也只突圍了五千多人。這次中原突圍中的出色表現使他得到重用。
而且在1955年授銜時,本來已擬定好他為少將軍銜,然而毛主席知曉後,覺得皮定均是有大功的,說了句:「皮有功,少晉中」,皮定均最終被授予了開國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