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沉澱自己

2023-12-08     富書

原標題:人到中年,沉澱自己

作者:皓月微塵(富書作者)

陸羽在《茶經》中寫道:「啜苦咽甘,茶也。」

茶入口時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餘甘。

要想喝到一杯好茶,先將茶葉暴曬雨淋,再經過篩選歷練,然後焙烤炒制,最後放在特定的器皿中,以合適的溫度沖洗沖泡,經過一番起伏,終是沉澱下來,散發一室清香。

茶水清澈,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而在於懂得沉澱,浮沉之後,變得幽香醇綿。

人生走向下半場,經歷世事浮華,就越需要沉澱。

就像沖泡一杯清茶,只有瀝去雜質,起伏後沉澱,才能獲得余香,實現蛻變。

沉澱經驗,打磨實力

白岩松說:「這不是一個短跑的時代,而是一個長跑的時代。」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走得長遠的人,更懂得積累經驗、自我強化、磨鍊本領。

作家阿來是一個擅長描述歷史和民族文化的作家,他的文字充滿鄉土氣息,阿來30歲之前就靠兩部作品,成為文壇雙冠王,聲震文壇,功成名就。

然而他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覺得生活中還有更多廣闊深厚的素材需要挖掘,所以他選擇暫停寫作的腳步,走出去,進行更廣泛的地方史研究,沉澱自己的寫作經驗。

期間,他還廣泛閱讀,閱讀的書籍也是種類繁多,他甚至潛心研究歷史和宗教,這為他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厚實的文本基礎。

當別人在社交場合忙碌穿梭時,他卻默默地躲在家裡看書、碼字。

經過幾年的獨處沉澱,他的文筆愈發成熟,作品更加火爆,知名度極大的提升,版稅收入也水漲船高,收穫了大批忠實讀者。

作家寫作需要積累和沉澱,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更懂得唯有沉澱下來,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步伐,積累做事做人的經驗,優化自己,才能擁有高人一籌的智慧,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朱光潛說:「一切需要時間沉澱的美好,都值得我們耐著性子去等待。

沉澱經驗,打磨自身實力,多一點淡定和思考,提升眼界和見識。

如此,才能做到境由心造,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等待美好的到來。

沉澱心態,掌控人生

鄭小瑛是中國歷史上首位女性指揮家,也是第一個站上外國歌劇院指揮台的中國人。

一次,68歲的鄭小瑛去醫院做體檢,查出直腸癌,已經到了中期。

經過半年治療,頭髮幾乎掉光,她出院後僅一個月,就戴著假髮登台指揮。

在已經80多歲時,又連續兩次被發現身上有癌細胞。

她保持冷靜和鎮定,一個人去醫院進行了靶向治療。鄭小瑛想:癌症不是最壞的,我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把想做的事繼續完成,然後能夠治療最好,治不好,我也不遺憾了。

一次次不幸,反而讓她的心態越來越樂觀。

她經歷了三次離婚和三次罹患癌症。在92歲時,她擔任國家大劇院的指揮;在93歲時,創立了鄭小瑛歌劇藝術中心,邁向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創業。

鄭小瑛的人生充滿挑戰,她在成長中沉澱自己內心的力量,磨鍊堅定的意志,始終把控自己的人生方向。

有人說,人到中年,生活的重點不再是日子,而是被歲月沉澱後的淡然和豁達。

這是時光和自我較量後的饋贈。

唯有不斷地改變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用心耕耘,才能夠真正得到生活的眷顧,也會收穫上天對自己最好的安排。

學會欣然接納生命中的每一天,無論是好是壞、是悲傷還是喜悅,坦然面對世事的洗禮,總有溫柔而強大的一天。

沉澱智慧,提升格局

稻盛和夫初入社會時,每天擠在一個不到十平方米的宿舍里,工作和人際關係都不順利,可以說是處處碰壁,備受煎熬。

然而,稻盛和夫仍然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每當他心情低落時,他就會為自己打氣,直到重新振作起來才回宿舍休息。

他大膽地向別人請教自己不會的問題,在工作的間隙讀書,天長日久,他的視野變得越來越開闊。

踏踏實實幹了幾年,白手起家,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在他事業的高峰,罹患胃癌,治療痊癒後,他選擇出家修行來沉澱自己的思想,在精神上繼續提升自己。

78歲的他又臨危受命,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帶領日航做到了三個第一,不到三年重新上市。

生活中巨大的絆腳石,在他那裡,都成了人生的哲理。

他在工作中修行,不斷磨鍊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格局。

晚年時,他將自己畢生的創業經驗以及商業技巧,都寫到了《干法》《活法》《心》以及《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里,這幾套書中的思想,讓大家少走了許多彎路。

馬克·吐溫說:「人生是一種沉澱,是在歷經風雨之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明白了生活中很多事情無法掌控,但也不妨礙我們盡力去追求美好。

真正能做出一番事業的人,不會去追求眼前的利益,而是打磨自己的實力,沉澱自己的境界,用智慧提升格局,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沉澱智慧,方能打磨格局。這是一種成熟,更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成全。

做到這三點,沉澱自己

人到中年,只有沉得住氣,不計較一時的得失,慢慢蓄力,才能換取更為豐盛的幸福。

以下三個做法,讓你沉澱自己,不妨試試。

1、定期復盤

村上春樹說:「普通人也可通過訓練大幅提高自己的決策能力,方法簡單且好用,那就是不斷地『復盤』。」

復盤是沉澱的過程,懂得復盤的人,會從經歷里反思反省,在追逐目標的路上,定期的復盤會讓人深思,不會盲進;會沉穩,不會輕率。

從走過的路中總結得失、吸取教訓、規避錯誤,騰出更多的空間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讓自己保持最好的狀態,一路勇往直前。

復盤,是一個人實現自我成長的最快方式。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就需要定期復盤,然後吸取經驗、輕裝上陣。

2、培養鬆弛感

鬆弛不是躺平,而是在自己的狀態里保持前行,慢而有序,松而有章,張弛有度,穩紮穩打。

中年人最好的狀態,為自己做決斷,與其在抱怨中度過,不如讓我們的情緒放鬆,欣然接受一切,順其自然。

在工作時,專注於眼前的事,無論結果如何,坦然接受;在低谷時,不與他人比較,默默修煉能力,靜待花開。

學會放鬆地生活,平凡的日子裡也能充滿小確幸。

3、持續閱讀

一個人保持讀書的習慣,意味著他始終保有自新的能力。讀書會為人沉澱下優雅的氣質和睿智的力量。

董宇輝說:「財富都會消亡,但頭腦里的內涵,永遠不會背叛你。無論在什麼時候,充實自我,永不止學,才是人生正道。」

一個人越是想要精進,越需要書本的沉澱和文化的加持。

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不斷提升自我,把人生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裡。

有人說:「人總需要沉靜下來,過一段寧靜而自省的日子,整理自己,沉澱再沉澱,才能成為溫柔而強大的人。」

人到中年,唯有沉澱下來,當你經驗豐富、心態穩定、格局高遠,才能一步一步抵達中年的豐碩。

放緩前行的腳步,穩而思進、慢而有為,人生方有無限可能。

作者簡介:皓月微塵,富書作者,一個愛讀書愛寫作的中年時尚女性,希望在文字中治癒自己,溫暖他人,一個人‬要想成功,第4本書已出版,圖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b2e923b91b383759ba299201aa1f0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