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祭祀會取代傳統祭祀嗎?春節將至,你喜歡哪種祭祀方式?

2024-01-20     關山聽風

原標題:網絡祭祀會取代傳統祭祀嗎?春節將至,你喜歡哪種祭祀方式?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一種新新型的祭祀方式,即網絡祭祀,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曾經有一段時間受到熱捧,一些人認為,這種方式將取代傳統的祭祀方式。

但是,網絡上熱鬧了一陣子後,人們又趨於理性,特別是對那些從農村走出來,到發達地區務工的人,有條件回老家的人,該用傳統方式祭祀的,還是用傳統的傳統方式;沒有條件回家的人,也只能用網絡祭祀,也算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

說起傳統祭祀方式,很多人只了解到老家現場的祭祀祖先,而不了解我國自古以來,還有一種簡單便捷的祭祀方式,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並不輸於現在的網絡祭祀。

這種古老的祭祀方式就是「遙祭」。遙祭,就向遠處致祭行禮。這種祭祀方式,早在周朝時就有了。

《周禮·春官·大宗伯》: 「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國家有大凶,就要旅祭上帝和望祀四方名山大川。唐初經學家賈公彥在《周禮義疏》中解釋說:「不可一往就祭,當四向望而為壇遙祭之。」旅祭和望祀,就是最早的遙祭。

古時候,由於某些原因,或者在外做官,或者在外經商,或者因戰亂遷徙別處,每逢節日或祭祖的時日,無法回到家鄉和故土祭祖,只能面向家鄉進行遙祭。到了南宋時期,這種遙祭形式非常流行。

靖康二年,金朝占領北宋都城,擄走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自此滅亡,趙構在杭州建立了南宋,這期間有很多中原貴族和百姓逃往長江以南。

這些南渡的中原人,渴望朝廷收復中原,讓他們回到家鄉。但是等了一年又一年,沒看到中原的收原。 陸遊寫了一首《示兒》的詩,就寫出了當時人們朌望南宋收復中原的心情: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回不到中原的南渡民眾,無法回到家鄉祭祖,也無法給先人掃墓祭祀。每到逢年過節祭祀祖先的時候,他們只能來到野外或江邊,遙遙地對著北方祭祀祖先。

北宋寒食節(後來轉移到清明節)中原有一個習俗,掃墓的時候,通常把紙錢擺在墳墓上和掛在墓樹上,讓其自行腐爛。那時候掃墓還沒有燒紙錢的習俗。

因為是遙祭,沒有墳墓可擺,只好將紙錢焚化,稱之為「灰祭」,後取諧音為「飛祭」。把紙掛在墓樹上的習俗,則掛在墓樹上(實際上沒有墓樹,也是沒辦法)改為用柴棍插在地上,紙錢掛在柴棍上。

這種把紙錢掛在柴棍上的做法,對長江以南的民俗影響深遠,當地人紛紛學習這種做法,也把紙錢掛在柴棍上,插在墳頭上。後來,長江以南地區的人們,把掃墓的名稱也形象地改為「掛清」,直到現在仍然如此。

這裡的民間還有一種做法,也類似於南宋南渡後中原人的做法,那就是因舉家遷徙出故土,無法回去掃墓祭祖,還有的是因為祖先的祖墓,因種種原因不存在了,或者記不清在哪裡了,也就採取「掛飛清」的形式,也就是到野外或河邊,找一個地方,插上柴棍掛上紙錢,進行祭祀。直到現在,還有一些人依然這樣做。

從傳統祭祀的角度來說,遙祭比到現場祭祖要便捷得多,在古代交通不便的背景下,既節約了成本,又免除了路途之苦,按照常理,應該是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廣的一種祭祀方式。但是,這種祭祀方式,並沒有取代原來的祭祀方式,只是傳統祭祀方式的一種補充。

如今,與傳統祭祀相比,網絡祭祀同樣以其便捷、環保、節約成本的優點,正逐漸受到一些年輕人的青睞。然而,這種祭祀方式,能否它會取代傳統的祭祀方式,雖然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但更多的民眾並不看好,有的認為就是一陣風,風過了也就沒有了。

網絡祭祀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應運而生。這種新型的祭祀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祭祀活動。各大網站和應用紛紛推出了相關的祭祀服務,使得網絡祭祀的市場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網絡祭祀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情感體驗不足。傳統祭祀中,人們可以親自前往墓地、祠堂或在家中,與親朋好友一同緬懷先人。而在網絡祭祀中,這種面對面的情感交流和體驗可能相對欠缺。

二是技術門檻較高。進行網絡祭祀,需要藉助網際網路平台和相關技術設備。對於一些不熟悉網絡操作的人來說,存在一定的使用門檻。

三是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關於網絡祭祀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監管難題。

因此,我個人認為,網絡祭祀充其量就像是古代的「遙祭」,只能是祭祀方面的一種補充形式,難以形成民間主流的祭祀方式,傳統祭祀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傳統祭祀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的儀式。對於許多人和家庭來說,它不僅僅是一種緬懷先人的形式,更是一種傳承家族文化和精神信仰的方式。還可以起到弘揚孝道,教化後人的作用。從唯物主人的角來看,祭祀並不是給先人看,而是給活著的人看,給後人看。

因此,在一些重要的節日和時刻,人們會選擇前往墓地或祠堂,親自為先人上香、祭拜。這種儀式感和現場感是網絡祭祀無法替代的。此外,傳統祭祀還能促進家庭和睦、凝聚親情,加強人們對家族和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傳統祭祀在許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這裡不可否認的是,網絡祭祀方式,給現代一些人多了一種選擇祭祀的方式,這也是其可以存在和延下去的理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90e516710f904ef9b8c173e4f034a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