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被父親唐肅宗冤殺?史料含糊其辭,細節透露的玄機讓人難接受

2023-03-22     尋根拜祖

原標題:李倓被父親唐肅宗冤殺?史料含糊其辭,細節透露的玄機讓人難接受

建寧王李倓的死讓人扼腕嘆息,有人稱之為「史上最冤的皇子」。文學家褚人獲作詩抒懷:「君子聽不聰,佳兒被摧戕。遺恨彼婦寺,寸牒寧足償!」

褚人獲一罵唐肅宗,二罵張皇后,三罵李輔國,是他們害死了一代賢王,聲稱哪怕是將他們活剮了也難以解恨。

不過,李倓之死其實是一筆糊塗帳,沒人能說得清,史料的記載邏輯不清,事實不明。後人對事件的判斷,大多是基於「定性」的字眼,和文學作品的描述,而不是理性的「事實」。

以我個人對這段歷史的理解,這件事的真相恐怕要讓很多人的情懷碎了一地。

正史中的建寧王之死

天寶十五載(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謀反,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唐玄宗帶著家小逃往蜀地避難。

大軍行進到馬嵬驛時,禁軍發生譁變,楊國忠、楊貴妃等人被殺,即著名的「馬嵬驛之變」。

事變後,唐玄宗繼續南下,而太子李亨則北上靈武,承擔起平定安史之亂的重任。

至德元載(756年)七月,李亨在眾人的擁戴下在靈武登基,是為唐肅宗,並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為了統一軍事指揮,唐肅宗任命長子李豫(即唐代宗)為「天下兵馬元帥」,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為副元帥,建寧王李倓統領親軍(禁衛軍)。

對這個人事安排,李倓頗為不滿。

李倓是唐肅宗的第三子,時年約25歲,是一位很有見識、驍勇善戰的皇子。馬嵬驛之變後,就是他與李輔國一起,勸唐肅宗與唐玄宗分道揚鑣,留下來完成平叛大業。

在去靈武的途中,唐肅宗一行多次遇上亂兵,每次都是李倓「以驍騎營數百從,每接戰,常身先,血殷袂」

志在疆場報國的李倓不甘心待在後方享清福,他想上前線。事實上,一開始唐肅宗也是想讓李倓擔任天下兵馬元帥,但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

反對的聲音來自於「白衣宰相」李泌,以及李輔國等幾位朝中大佬。

唐肅宗的理由是,李豫是儲君,沒必要兼任天下兵馬元帥,而李倓善戰,軍事上有特長。

李泌等人的反對理由是:李倓要是立了大功,置儲君於何地?當年太宗李世民不就是因為戰功顯赫而取代了太子李建成嘛?太上皇(唐玄宗)不也是因為功勳取代了嫡長子李成器?您還想玄武門之變重演嗎?

唐肅宗嚇一哆嗦,確實老李家兄弟相殘的事太多了,為了杜絕隱患,他接受了建議。

但這件事對李倓的打擊很大,至德二載(757年),李輔國和張淑妃向唐肅宗告狀說:「建寧恨不得兵權,頗畜異志。」

李輔國與張淑妃狀告李倓其實目的不純,因為他們與李倓之間存在著很深的矛盾。

此時,李輔國和張淑妃已經成了唐肅宗最為倚重的力量,二人相互勾結,把持朝政。尤其是張淑妃,她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用自己的兒子取代李豫。

李倓與長兄李豫的個人關係非常親密,他為人忠誠、正直,自然對李輔國、張淑妃的作為非常看不慣,因此多次在父親面前告二人的狀。

李輔國和張淑妃也不傻,對李倓的舉動一清二楚,雙方早就勢同水火了。

遺憾的是,史書沒交代二人的 「李倓蓄異志」究竟是什麼,但字裡行間暗示這是誣告。然而唐肅宗居然就信了,並且非常殘忍地處死了李倓。

李唐再次上演骨肉相殘,人倫悲劇像惡魔一樣始終籠罩在大唐帝國的天空。一千多年來,人們總是情不自禁地為李倓扼腕痛惜,對李輔國、張淑妃恨之入骨,也對唐肅宗的冷酷和昏庸而側目。

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哪個父親殺兒子那麼草率?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地相信史書,甚至被文學作品帶偏,那就說明我們比唐肅宗還要「昏庸」。

事實上,史書為了某種立場,刻意隱瞞,甚至篡改史實的地方比比皆是。李倓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先從兩個個焦點談起。

李倓之死的兩大焦點問題

史書雖然含糊其辭,但是我們從相關人物的傳記中,還是能將一些碎片拼湊在一起,發現一些被隱藏的真相。

李倓究竟是以什麼罪名被處死的?

李倓死後不久,李泌還朝,主動就這件事與唐肅宗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

唐肅宗對處死李倓的原因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倓於艱難時實得氣力,無故為下人之所間,欲圖害其兄,朕以社稷大計,割愛而為之所也。」

他承認李倓確實對國家有大功,但是他受人挑撥離間,企圖加害兄長,為了江山社稷,朕只好忍痛割愛。

結合李輔國、張淑妃狀告李倓「恨不得兵權,頗畜異志」,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李倓因為失去天下兵馬元帥之職,由此心懷不滿,在別人的挑撥下,做出了陰謀加害李豫的舉動。

至於挑撥離間的人是誰?李倓實際行動做了什麼?我們已經無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倓一定做了性質很惡劣的事,否則唐肅宗絕不可能僅憑猜測,就處死對他有大貢獻的兒子。

李泌不認可,他說:「這事李豫都不相信,他每次跟我談到李倓時,總是嗚咽流涕,陛下您明顯被人蒙蔽了。」

唐肅宗恍然大悟,他哭了:「事已至此,該怎麼辦呢?」

李泌長嘆一口氣,給唐肅宗回顧了《黃台瓜辭》的故事。

這段故事發生在武則天身上,為了權力,武則天接連害死長子李弘、次子李賢。李賢臨死前作《黃台瓜辭》一首,諷刺老媽「摘瓜」,早晚有一天,我們這幾個瓜都會你被摘光,將來老媽你就抱著空空的瓜藤哭吧。

李泌的話您聽懂了沒有?沒聽懂也沒關係,我們稍後再解釋。

總之,唐肅宗認為李倓做了對不起李豫的事,而李泌則認為,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實,這一定是栽贓。

李輔國、張淑妃真的想謀害李豫嗎?

按照史書的說法,李倓是在為大哥兩肋插刀,因為李輔國和張淑妃圖謀大哥的儲君之位。

張淑妃有兩個兒子,長子李佋,4歲,次子李侗,1歲。這兩個孩子年齡太小,而且他們跟李豫一樣,都是庶子,根本沒有競爭優勢。

史書對這件事的說法是矛盾的,它一會兒說張淑妃因為兒子的劣勢,認命了,因此跟李豫的關係比較和諧,一會兒又說張淑妃圖謀「危之」。

張淑妃究竟對李豫什麼態度?限於篇幅我只說我的結論:她從來就沒有想過用自己的兒子取代李豫,說她威脅李豫是栽贓。

李輔國就更簡單了,他自始至終都是李豫的擁躉,後來因為擁立之功,被李豫封王拜相,成為大唐第一位宦官王爺、宰相。

所以,李輔國、張淑妃陷害李豫之說根本站不住腳。既然如此,李倓為兄長跟二人鬥爭的說法就不成立了。

弄清楚了這兩個問題,我可以做出兩個結論:一,李倓與李輔國、張淑妃的矛盾,無論誰是誰非,都跟李豫無關;二,有人故意他們的矛盾王李豫身上扯,這個人就是李泌。

先別急,我待會兒結合前面遺留的《黃台瓜辭》一起解釋,我們先把李倓之死的真相講完。

李倓之死的猜想

對不起,我只能用猜想這個詞,因為我拿不到實錘的證據,這個猜想只是基於邏輯的推演,信不信由你:

李倓跟李豫爭搶天下兵馬元帥之職中行為過火,被人誤解為有危害李豫的意圖,李輔國和張淑妃半真半假,藉機慫恿唐肅宗殺害了李倓。

事實上,關於天下兵馬元帥的任命是一波三折。

唐肅宗最早任命的天下兵馬元帥既不是李豫,也沒有考慮李倓,而是宰相房琯。可是房琯不中用,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主導的「陳濤斜之戰」,讓唐肅宗好容易湊起來的幾萬人馬賠得光光。

這個災難性的後果讓唐肅宗倍感失望,從此房琯從大紅人被邊緣化。這種情況下,李豫和李倓才浮出了水面。

李豫被正式任命發生在至德二年閏八月,也就是說,從房琯被免職,到李豫被任命,天下兵馬元帥的職務空懸了十個月。期間,郭子儀被任命為副元帥主持工作。

李倓被處死的準確時間史書沒有記載,大致就發生在這個時間點前後。

一個任命持續十個月不能下達,可見當時的分歧很嚴重,作為當事人的李豫和李倓很煎熬。

胸懷壯志、性格直率的李倓會不會做出過激行為呢?從他的行事風格來講完全是有可能的。

不過李倓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只是想著要立功報國,因此覺得爭搶天下兵馬元帥沒有錯,也從來沒想過危害到哥哥,行為過激也不自知。

這就是李倓遇害,李豫始終沒有發聲的原因。他是當事人,個中隱情不容許他插嘴,否則很容易引發更大的矛盾。

三十年後,李泌有一次跟唐德宗(李豫之子)回顧這宗陳年舊事時,德宗再次強調:「王叔當年確實是冤枉的,肅宗性子太急了。」

如果是確信的事還需要重複強調馬?只有那些容易被誤解的東西才會反覆解釋。而且唐德宗還指出,這件事唐肅宗處理得草率了一些,只看到李倓做了什麼,而忽視了他的善良出發點。

客觀講,李倓是有責任的,而且是主要責任。

三十年的沉澱,李倓之死的真相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這件事李倓、李輔國、張淑妃、唐肅宗都有責任,絕不是史書上所說的那樣,一方陷害,一方蒙冤,一方糊塗。

李泌重提《黃台瓜辭》究竟意欲何為

回到前面留下的兩個話題:李泌跟唐肅宗講述《黃台瓜辭》是什麼目標?他為何要將李倓與李輔國、張淑妃的矛盾,扯到李豫身上?

《黃台瓜辭》講的是什麼?骨肉相殘啊,李泌其實是在提醒唐肅宗:您小心一點,今天李倓死於骨肉相殘,明天有可能悲劇重演,你也落得「抱蔓歸」!

再直白一點:陛下,你身邊又出現了一個武則天,今天她害死了李倓,明天會不會對李豫下手呢?

誰是下一個武則天?張淑妃啊。

李泌也知道,李倓之死雖然不算冤枉,但張淑妃在背後操盤就值得警惕。這個女人自從來到靈武后非常活躍,得到皇帝的專寵,很可能會被立為皇后。

這就麻煩了,此時李豫雖然是公認的儲君,但實際上唐肅宗並沒有立他為太子。萬一張淑妃當了皇后,李佋和李侗就成了嫡子。

要是那樣的話,李豫這個庶子還有資格當儲君嗎?雖然李佋和李侗現在還很小,但時間對他們有利,到那時李豫既不是嫡子,又失去年齡優勢,會發生什麼想想都毛骨悚然。

因此,李泌必須把李倓的死,跟大唐的百年大計,儲位之爭掛上鉤:張淑妃害死了李倓,將來一定還會危害李豫。

被李泌這麼一攪和,再加上史書對宦官政治、女主政治的厭惡,刻意歪曲事實,於是李倓之死被包裝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冤案。

我所謂的真相,可能打碎了您心中的一段悲情故事,很索然無味,但真相往往就是這樣,它不濃烈,甚至有點黑白不分。

當然,您也可以有您對這件事的解讀,歡迎留言討論,下一篇我將帶您走近張淑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822e4d1775bfe16262580da74e9a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