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張賀
今年A股不斷跌上熱搜,高毅資產鄧曉峰卻在逆勢買入。東方電纜,一家過去4年上漲10倍的公司,一季報顯示鄧曉峰成為其第9大股東,目前市值近3億元。不知是不是因為知名投資人的帶動效應,東方電纜並沒有跟隨指數大跌,反而在歷史高位附近橫盤。
一般搶裝潮會透支下一年的訂單,2021年海上風電剛經歷搶裝潮,鄧曉峰卻選擇在此時逆勢買入一家10倍股,東方電纜真有這麼好嗎?
股價乘風而起,4年上漲10倍
電線電纜是實現電磁能量轉換不可或缺的一大類電工產品,是電氣化、信息化社會中重要的基礎性配套產業,可廣泛用於電力、軌道交通、新能源、建築工程、海洋工程、通信、石油、化工、汽車、船舶及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被稱為國民經濟的「血管」與「神經」。
成立於1998年的東方電纜,自始至終專注於電纜業務,是我國陸地電纜、海底電纜系統的核心供應商。2007 年東方電纜率先成功生產並交付了110kV 海纜,並在海洋臍帶纜領域率先實現國產化,打破國外壟斷。同時還布局了海洋工程領域,提供 EPC 總包服務及系統解決方案。
2014年東方電纜上市時,我國電線線纜生產企業達到一萬多家,市場集中度低,高端產品供應不足,中低端內卷嚴重。為了應對競爭,東方電纜加大對海纜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和生產,IPO募投項目除補充流動資金外,僅有「智能環保型光電復合海底電纜製造及海纜敷設工程技改項目」一項。
不過此時的東方電纜經營並不樂觀,2011-2013年其凈利潤分別為 8318.32 萬元、7806.07 萬元、6256.57萬元,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在攜牛市之威於2015年6月達到歷史新高之後,東方電纜股價沉寂了三年之久。
東方電纜股價月線走勢
來源:通達信
不過,在海纜的技術積澱,幫助東方電纜抓住2018年以來海上風電爆發的機會,股價伴隨著海纜業務收入的大幅增長而大漲,過去4年上漲逾10倍。
2017年,東方電纜海纜業務營收僅為1.37億元,2018年同比大增682%,達到10.72億元。此後幾年繼續穩步增長,2021年海纜業務營收達到32.73億元,是2017年的24倍。其股價也從2018年5月前後見底,掀起一波10倍的上漲,市值最高接近440億元。海纜業務和海上工程業務收入占比也在2021年首次突破50%,達到51.52%。
隨著高毛利的海纜業務收入占比提高,東方電纜的綜合盈利能力也快速提升。綜合毛利率從2017年的13%提高到2020年31%,2021年有所下降,為25%。凈資產收益率(加權)也從2017年僅5.77%提升至2021年的32.18%。2018-2021年,東方電纜凈利潤年復合增速達到90.87%。
高增長恐難延續
鄧曉峰此時大舉買入東方電纜,自然是看到難以抗拒的成長機會。但這樣的高增長能持續多久呢?
一季報顯示,截至2022年3月底,東方電纜在手訂單總額91.8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4.07億元。充足的訂單為今年業績提供了有力支撐,而且從結構來看,海纜系統54.64億元,已經接近陸纜系統的2倍,延續了近幾年海纜業務繼續向好的趨勢。
但有一些信息卻不容忽視。iFinD數據顯示,從2021Q2開始,東方電纜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就低於營業總收入,2021Q4歸母凈利潤甚至為負增長。毛利率方面,東方電纜2021年海纜毛利率43.9%,較上年下降9.82pct;陸纜毛利率也較上年下降2.6pct到9.49%。
來源:同花順iFinD
對於2021年海纜業務毛利率的下滑,東吳證券認為,主要是Q4交付的產品結構中,集電海纜占比較高,而價值量更高的送出海纜沒有及時確認收入。而且2021年銅價的上漲,也導致成本有所提升。
原材料成本確實是東方電纜無法忽視的挑戰。年報顯示,東方電纜海纜系統的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高達94.9%,陸纜系統更是達到95.41%。根據東方電纜董秘在上證e互動平台的回覆,其海纜系統、陸纜系統的主要原材料為金屬(銅、鋁、鉛、鋼絲等),海纜的金屬材料占原材料成本的40—50%,陸纜的金屬材料占原材料成本的70-80%。
當前滬鋁、滬銅期貨價格仍處於高位,未來一旦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將對東方電纜的經營不利。
儘管東方電纜表示對主要原材料銅有一定量的庫存,如果銅價上漲,銷售價格也會相應上調。而且重大合同的訂單在中標時,會採用「遠期點價」、「套期保值」等鎖銅策略來規避銅價大幅變動的風險。但2021年的業績已經表明,原材料價格波動對業績的影響不容忽視。
疫情的影響也在繼續。東方電纜在一季報中披露,因受國內疫情影響,部分客戶回款有所延緩,導致公司應收帳款增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出現較大負數。
當然,長期看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的發展趨勢沒有變化,國補退出和搶裝對海上風電發展的不利影響是暫時的,平價在長期將推動海上風電的良性發展。而且在深遠海、大型化趨勢下,海纜電壓等級將升高,目前僅有東方電纜、中天科技和亨通光電具備500kV交、直流送出海纜的生產能力。在2020年海纜招標規模中,三家企業合計份額高達91%。
不過東吳證券也強調,過去幾年海纜系統較高的毛利率主要是由於行業高景氣、供需偏緊。隨著搶裝結束、國內海纜產能逐步釋放,供應緊缺的情況得以改善,再疊加平價到來,未來海纜產品的毛利率或將回歸合理水平。
因此,在海上風電搶裝結束後,較高基數下,過去幾年海纜業務爆髮帶動東方電纜業績大幅增長的階段可能告一段落,未來的估值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成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