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時說得很完美,男子交完錢急眼了,開發商:那只是一個模型

2020-05-06     都市民生匯

購房本是件高興的事,但近日,張先生卻因為實際購買的房子,與預期差異甚大而苦惱不已。據張先生稱,此前他在某樓盤看房時,樓盤顧問信誓旦旦指著沙盤模型說,三樓公寓有兩處窗戶,結果在他交完錢後才發現,原本承諾有窗戶的一個地方變成了一堵牆,整個公寓就只有一處窗戶。

然而,得知此事後,售樓處的負責人卻稱,沙盤只是一個模型,與實際房子本來就有差異,且口頭傳遞的信息多少會有些錯誤,主要是以戶型圖和簽訂的合同為準。張先生簽的合同上,顯示的戶型圖就只有一處窗戶。

聽到售樓負責人這樣的說辭,張先生瞬間急眼了,和其爭論了一番,卻並沒有有效解決問題。最後,售樓負責人表示,等到5月7日,公司會給出一個解決方案,對此,張先生也表示同意。看來,事情要想妥善解決,還需要雙方的進一步交涉。

如今,很多開發商為了吸引購房者,在沙盤上花了不少心思,美化改進模型,卻未顧及現實房子的戶型。而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直觀立體的沙盤對於其決定是否買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若最終建房後無法達到沙盤的效果,購房者就會覺得自己被欺騙了。

縱然每個沙盤都有標註與實際效果會有出入,但若在關鍵性問題上沒有明示,那便有誤導客戶的嫌疑。例如房子有沒有窗戶,本應當在規劃之初就已經確定了,但最後還是出現了現實沒窗戶、沙盤有窗戶的問題,這只能說明開發商不夠誠信。

而且,接待張先生的置業顧問缺乏職業道德。即使置業顧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順利賣房,但絕不能為了賣房而信口開河,把房子說得很完美,卻故意欺瞞客戶,這樣既沒有做人的良心,也沒有職業操守。

置業顧問的服務對象無疑是所在的樓盤,儘可能地向客戶介紹房子優點無可厚非,但不管不顧地胡編亂造,那就是欺騙。作為售樓的顧問,本該對所售樓房有充分的了解,即使有疑問,也要核實清楚再對客戶做出答覆,而非選擇有利於售房的答案。

或許,簡單的忽悠可以迅速完成一個單子,提升業績,但長期以忽悠成單,不僅敗壞人品,也會毀掉自己的信譽,於自己的職業晉升不利,於公司的長久發展不利。且對於置業顧問,成功售賣一套樓房只是掙一單提成的小事,但對於購房者來說,買房卻是一輩子大事,如果能夠換位思考,或許就不會那麼輕而易舉的胡謅了。

此外,該事中的張先生也是有責任的。無論置業顧問怎麼忽悠,沙盤怎麼美化,若能夠多看一眼房型圖,或者簽合同的時候稍微注意一點,就不會遭遇這麼多麻煩。

很多人在決定是否買房時猶豫再三,卻在簽合同時十分"豪氣",幾乎不看幾眼就簽字畫押。其實,這完全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無論售樓方嘴裡說的多麼天花亂墜,到最後還是以合同為準。即使最後張先生以欺騙為由將對方告上法庭,多少也會因為輕易簽下的合同證據,而減少了勝算,畢竟法律講究證據,合同簽字會對判決結果產生不少的影響。

日常生活中,類似的糾紛不止這一起。要想避免糾紛產生,既需要售樓方的自覺,也需要買房者的謹慎。

謊言總會有被拆穿的一天,對於買房者來說,房子與預期不同,絕不會輕易罷休。由於沙盤和實際不符,和購房者長期博弈,對於開發商形象和品牌價值也是一種無止境的損耗。

與其如此,不如最初就實事求是,該是怎樣就怎樣。售樓方不要為售房而製造錯誤信息,誤導消費者。

購房者也需要謹慎一點,不要只看沙盤只聽介紹,還是要仔細看合同,防止銷售所說與合同有差異。也不要爽快簽合同後,又說自己沒認真看,不願為自己的疏忽擔責任,把彼時的乾脆就會變成後續的糾紛。希望張先生的遭遇,能夠給所有人敲響一個警鐘,引以為戒,減少糾紛的出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odl63EBfwtFQPkd4o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