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消費金融頻道
作者:里奧
2023年已經到來,後疫情時代,消費金融行業將如何發展?增資、融資補血已成常態;高管人員、股權變動司空見慣,監管罰單也是不可避免,新的一年這些變動一定會常有發生。那麼2023年消費金融行業會有什麼其他改變呢?帶著這個疑問,「消費金融頻道」從消金公司、小貸行業、助貸行業以及政策、監管等方面總結了八大預測,能否成真,讓我們隨著時間一起見證。
一、政策持續支持信貸復甦
隨著疫情的影響逐步減弱,加上國家把刺激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將穩步提升,消費信貸規模有望保持穩步增長,消費金融也將迎來一個非常難得的窗口期。
另一方面,2022年,受疫情、經濟下行等影響,我國實體產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存在嚴重現金流問題。
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去年國家也頒布了一系列舉措扶持小微企業。像是去年6月份,人民銀行印發了《關於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的通知》。直接把「敢貸願貸能貸會貸」寫到通知的標題里。
11月份,人民銀行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通知明確,對於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時遇困的小微企業貸款(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還本付息日期原則上最長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加大對小微企業力度扶持,能夠有效激活市場活力。而低息、門檻低、放款快的小微企業貸能夠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消費金融頻道」認為在疫情過後、經濟恢復階段,繼續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扶持仍是今年的重點工作。
二、銀行網貸新規到期
去年7月份,銀保監局下發了《關於加強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再次重申商業銀行在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中應該承擔的主體責任的同時,還將原有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過渡期延長至今年6月30日。
《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於2020年7月17日出台,制定一系列網際網路貸款健康發展的措施,起初給予2年的整改過渡期,即到2022年7月17日。到了2021年2月19日銀保監會又發布了《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通知》。在原有網際網路貸款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進行了細化。
對於商業銀行和網際網路之前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存量業務的脫鉤,《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過渡期延長也讓機構們鬆了一口氣。
如今,還有6個月不到的時間,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一定會加快整改進度。如若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整改,到時難免會面臨監管的罰單。
三、助貸斷直連落地,助貸加速轉型
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一系列規定的推出,一方面不斷強化了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網際網路貸款中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和權利,另一方面,也是監管層對於助貸模式持肯定態度,助貸對消費金融業務的價值也受到肯定。
對於助貸機構,參與網際網路貸款則要求打破信息壟斷,嚴格通過持牌徵信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個人徵信業務。
與之對應的《徵信業務管理辦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過渡期也是到今年6月底。
按照個人徵信業務整改工作要求,平台機構在與金融機構開展引流、助貸、聯合貸等業務合作中,不得將個人主動提交的信息、平台內產生的信息或從外部獲取的信息以申請信息、身份信息、基礎信息、個人畫像評分信息等名義直接向金融機構提供,須實現個人信息與金融機構的全面「斷直連」。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一方面,各大平台接入徵信機構或成為主要任務;另一方面,隨著徵信斷直連的推進,實現了數據風控與技術風控隔離的同時,僅承擔風控科技輸出的助貸平台的重要性被削弱,這些機構可能就此選擇轉型。
轉型方向的話,通過收購網絡小貸牌照,具備放貸資質,開展自營業務是一個選擇。就像前不久收購網絡小貸牌照的信飛科技。
另一方面,在宏觀背景政策支持下,各大銀行對小微助貸業務需求將快速增長,對於助貸機構,深耕小微助貸也是不錯的選擇。
四、信貸公司IPO
去年11月25日,陸金所控股高管首次確認將儘快啟動香港上市計劃。陸金所控股聯席CEO計葵生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將繼續與監管機構保持密切聯繫,並隨時準備在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情況下,儘快啟動在香港上市的計劃。
新的一年,陸金所控股可能成為繼360數科後另一家赴港雙重上市的信貸公司。
另外,消費金融公司中,馬上消費金融正處於上市輔導期。2021年1月8日,重慶證監局宣布,馬上消費金融股份已與保薦機構簽訂輔導協議,擬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中金公司和中信建設為馬上消費金融的保薦機構。
去年10月,中金公司和中信建設發布了第八期輔導工作進展報告,下一階段的輔導工作重點主要包括:對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系統的法規知識、證券市場知識培訓;輔導小組繼續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開展對馬上消費的持續盡職調查工作;輔導小組將對輔導對象的組織結構、公司制度等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跟蹤核查,並提出整改建議協助輔導對象進一步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及落地執行;對公司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技術人員進行訪談,繼續梳理公司業務模式和行業發展情況。
另外,去年10月28日,招商銀行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已審議通過《關於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議案》,同意招聯金融股份制改造方案。
股改完成,招聯消費金融又距離上市近了一步,它與馬上消費金融或有一家成為第一家上市的消費金融公司。
五、消金公司新融資方式落地
2022年末,幾家消費金融公司已經為新的一年增資蓄力。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增資至50億,螞蟻消費金融增資至185億獲批,錦程消費金融也計劃增資至10億。新的一年,各大消費金融公司一定會在融資補血方面大展身手。
作為消費金融公司新的融資方式——二級資本債可能會在今年落地。
去年7月份,廣東銀保監局批准中郵消費金融發行不超過18億元人民幣的二級資本債券。
更早之前,2021年9月,深圳銀保監局批准招聯消費金融發行不超過22億元人民幣的二級資本債券。
在競爭激烈的消金賽道,兩家機構或許會加速新融資方式的落地,以保證資產充足,擴大信貸業務。
六、網絡小貸上位法出台
2020年11月頒布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如今已經兩年多的時間了,網絡小貸上位法仍未正式頒布。
此前多次傳出正式版即將出台,但因疫情影響和平台經濟承壓以及其他各種因素影響下,目前《草案》應該是延期落地,畢竟現在過度打擊存量,影響最大的就是商業發展和羸弱的個人信貸數據。
網絡小貸上位法雖未正式頒布,但《辦法》規定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為實繳資本。以及兩參一控的規定,各大頭部網際網路平台已經相應執行了。
截至目前,滿足50億門檻要求的網絡小貸公司有12家。
另外,京東、度小滿、攜程等機構也註銷旗下多餘的小貸公司。
「消費金融頻道」認為,小貸上位法或可今年頒布,跨省經營的網絡小貸公司註冊資本不低於50億元,或有鬆動可能。同時所有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經營資質大機率需要重新審批。當然主要的判定標準還是由銀保監最後決定。
七、地方小貸全面洗牌,繼續去殼化
新的一年,小貸公司數量減少仍是趨勢。縱觀2022年全年,各地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都加強了對轄區內小貸公司的審查,對於空殼、長期失聯的小貸公司進行查處、註銷。多地出現批量註銷的現象,即使沒有批量註銷的省份,每月也陸續有單個小貸公司註銷退場。
另外,地方小貸持牌經營也可能成為趨勢。去年11月2日,海南省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資質證頒發大會暨2022年海南省小額貸款公司行業自律工作會議在海口召開。海南省72家小額貸款公司獲得經營資質許可,此舉也標誌著海南省小額貸款公司成為正式的持牌地方金融組織。
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資質證」發放,首先可以使監管部門監管目標更加明確、監管手段更加豐富、監管成果更加有效;其次,持牌地方金融組織明顯區別於非法放貸機構,增強小貸公司的規範發展信心;同時,便於廣大群眾識別正規地方金融組織,依法保護人民群眾利益、有利於規範我省地方金融業市場健康發展。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省市效仿海南省的做法,採取地方小貸公司持牌經營的措施。
八、消金公司試水不良貸款轉讓
2022年12月30日,銀登網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開展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通知》。
在原試點機構範圍基礎上,又將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以及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納入試點機構範圍;並將註冊地位於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河南、廣東、甘肅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銀行機構納入試點機構範圍。
試點擴大,為消費金融公司處置不良貸款增添新渠道,消費金融公司的不良貸款轉讓或許也能像之前商業銀行一樣經歷一段時間繁盛,再逐步歸於理性。
以上是「消費金融頻道」總結的2023年八個方面的預測,能否實現,讓我們一起隨著時間共同見證。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閱讀
中郵、長銀五八接連招標,消費金融公司衝刺「斷直連」!
建行宣布2023年將發力消費金融貸款,建信消金強勢來襲
大家都在看
監管就「三個辦法一個規定」徵求意見:個人消費貸款期限不得超過5年
交行副行長黃紅元任職資格獲核准,形成「一正五副」的管理架構
19家銀行CIO盤點,已有多個CIO升任行長、董事長
杭州銀行官宣新行長:虞利明「接棒」
小米註銷網絡小貸牌照,全面剝離小貸業務